一封沾著淚水的求助信,連接起一位美麗的電視臺女主持人和孤兒三姐弟的情緣,他們在風(fēng)雨飄搖中擁有了一個特別的家,一份不是親人卻又相知相惜的人間至愛……
孤兒來信牽動了女主持人的心
2004年1月15日,江蘇省灌云縣電視臺《連心橋》節(jié)目主持人張帆收到一封字體略顯稚嫩的來信:
張帆姐姐,我叫劉小松,今年11歲。我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以前,我都是把心里話說給爸爸、媽媽聽,現(xiàn)在,他們離開我們有一年了。我在班上的成績是前三名,我喜歡讀書,但我沒有錢,我怕學(xué)校不要我了。姐姐要去打工,掙錢為我和弟弟交學(xué)費,卻沒有人要她做工,說她年齡太小。張帆姐姐,您是有知識、有辦法的人,我姐姐的名字叫劉苗苗,1990年出生,不知年齡能不能改大一些,如果年齡能改的話,我也不上學(xué)了,我和姐姐一起去打工,這樣我和姐姐共同掙錢,就能讓弟弟安心讀書了。
侍莊鄉(xiāng)王莊小學(xué)五(二)班 劉小松
一口氣將這封字字含淚的求助信看完,張帆的淚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她仿佛看到在那風(fēng)雨飄零的小屋中,3個失去了父母的孩子相依為命的凄涼景象。
自打從事新聞主持這一行之后,張帆接到過不計其數(shù)的觀眾來信,但這一次,看了劉小松的來信后,張帆還是覺得自己的心在瞬間被揪得很緊——她怎么能忍心看著這3個花季少年在痛失雙親之后再迷失自己人生的坐標呢?
無論如何,絕不能讓他們失學(xué)!
1月16日下午,張帆做完節(jié)目便打車趕往侍莊鄉(xiāng)王莊小學(xué)。當(dāng)張帆那熟悉的身影出現(xiàn)在劉小松的視線中時,她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常在電視機里的人居然走到了她的面前!
看著眼前這個瘦小清秀的女孩,張帆好一陣心疼,她難以想象這一年來劉小松三姐弟是怎樣生活的。放學(xué)后,張帆讓劉小松領(lǐng)著她回家去看看。一路上,小松給張帆說起了他們曾經(jīng)還算得上幸福的家,說起父母對他們的寵愛,說起他們以往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當(dāng)說到爸爸媽媽因病去世后姐弟三人孤苦伶仃的生活時,小松已是泣不成聲……
禍不單行,三孤兒身陷困境
劉小松的家在灌云縣侍莊鄉(xiāng)常蕩村,這是一個距縣城不到十公里的小村子。因為
在同一年內(nèi)兩個大人接連去世,這在鄉(xiāng)親們眼里是很不祥的事情,加上怕三個孩子在家里會傷心難過,鄉(xiāng)親們就把他們家的房子給拆平了,給姐弟仨另外找了一處舊房子住。
父母去世,除了二畝薄田,沒有給姐弟仨留下一分錢的遺產(chǎn)。開春了,眼看著新學(xué)期要交學(xué)費了,姐姐劉苗苗著急了,2003年春節(jié)剛過完,她就隨村里的阿姨們前往常州的一家私營彈簧廠打工。干了不到兩個月,廠里發(fā)現(xiàn)她是個年齡只有13歲的童工,就把她辭退了。接下來,她又求別人介紹了好幾個工廠,都因為年齡不足而被拒絕。
揣著兩個月賺來的600元工錢,劉苗苗回到了那個讓她牽腸掛肚的“家”。她每天除了給弟弟妹妹做飯,從早到晚幾乎都在地里做農(nóng)活。姐弟三人就這樣相依為命,過著貧寒的生活。
轉(zhuǎn)眼新的一年又到了,新學(xué)期的學(xué)費讓姐姐一籌莫展??粗艿苊妹妹刻斓椭^去上學(xué),劉苗苗的心里就有一種難言的疼痛,她恨自己怎么不早出生幾年,這樣的話她就可以合法打工,掙錢給弟弟妹妹交學(xué)費了。
聽著姐姐的哭聲,劉小松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她經(jīng)常收看的《連心橋》節(jié)目的主持人張帆?!叭绻錾狭耸裁礊殡y事,如果您有著與眾不同的故事,您都可以給我們來信來電……”張帆在電視里每天都是這樣說的,她一定會幫助他們的。想著張帆那親切的樣子,劉小松拿出紙筆寫開了……
叫一聲媽媽,你讓我們重獲母愛
張帆自小也生活在農(nóng)村,后來考入省城的廣播學(xué)校,畢業(yè)后分配到電視臺當(dāng)播音員。雖說離開農(nóng)村已經(jīng)快10年了,但她對鄉(xiāng)下的生活還是非常熟悉的。然而,當(dāng)她跨入劉小松姐弟仨生活的那個“家”時,她還是被眼前的簡陋和破舊震撼了:這哪有家的樣子??!兩間加起來不足20平方米的偏屋,因為年久失修早已是搖搖欲墜了,地面是坑坑洼洼的泥地,屋頂上布滿了蜘蛛網(wǎng)。屋里除了一臺老舊的黑白電視機外,再沒有一件算得上電器的東西了。床是幾塊木板搭的,散放在上面的棉被已經(jīng)破得辨不出原來的顏色,床頭上扔著個尿素口袋,小松說里面裝的是他們的衣服。桌子缺了一條腿,用一摞磚支著,凳子是拿樹枝做成的……
劉苗苗和弟弟劉小秀見到小松真的把電視里的姐姐帶到家里來了,激動得不知道說什么好。因為要趕回去做晚上的節(jié)目,張帆沒有久留。她說:“我這次來就等于找到路了,你們放心,姐姐一定不會讓你們失學(xué)的!”
從常蕩村回來后,她立即把3個孤兒的情況寫成了書面材料,發(fā)往有關(guān)單位,希望能夠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在張帆的奔波和努力下,灌云縣民政局給3個孤兒解決了部分生活費用,侍莊鄉(xiāng)政府也在生活上給予他們一定的幫助。
轉(zhuǎn)眼春節(jié)就到了,張帆已經(jīng)整整一年沒有回家,她非常想念爸爸媽媽還有年邁的爺爺奶奶,熱戀了3年的男朋友也提出要在這個春節(jié)去拜訪她的家人,于是,這一次她提前做好了幾檔待播節(jié)目,有3天的假期可以回家吃團圓飯了。
攜男友回家的路上,看到四處洋溢著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不知怎的,張帆想起了劉家姐弟,想起小松講的父母去世后姐弟仨過的那個春節(jié):“我是在二娘家吃的飯,姐姐在老爹家,弟弟在叔叔家。吃飯時,二娘一邊給她女兒夾菜一邊叫我多吃點兒,我的淚水就掉了下來,可是我不敢讓他們看見……”想到這里,張帆對男友說,她必須去陪那3個孤兒過節(jié),否則她良心難安。
回到縣城,她先給3個孩子每人買了身新衣服,又買了許多吃的。大年三十的蘇北大地,雨雪飄飛,當(dāng)張帆踏著泥濘,一腳深一腳淺地趕到常蕩村時,已經(jīng)臨近中午了。
“孩子們,姐姐陪你們過年來了!”看到張帆,孩子們高興極了。張帆說:“我們趕快做年夜飯吧,我給你們帶好吃的來了?!薄昂玫模 保硞€孩子一起脆生生地答應(yīng)道,然后洗菜的洗菜,燒火的燒火。張帆是掌勺大廚。不一會兒,一桌熱氣騰騰的年夜飯就端上了桌。
吃完飯,張帆給孩子們換上新衣服,又貼上了春聯(lián)、福字,在煥然一新的小屋里,他們?nèi)忌狭艘慌柰氖貧q爐火,火光把3個孩子的臉映得紅撲撲的。
“我們不是孤兒了!爸爸媽媽能夠看到我們現(xiàn)在這么開心嗎?”
“姐姐,你是上天派來的嗎?”
“姐姐,我們可以叫你一聲媽媽嗎?”
“哎!”
甜甜地叫著,甜甜地應(yīng)著,孤兒三姐弟和他們的主持人媽媽相依在火爐旁,感受著其樂融融的至愛真情,這一爐紅火將窗外的雨雪趕得很遠,很遠……
無怨無悔,給孤兒們一個溫暖的家
春節(jié)過后,張帆隱隱約約地發(fā)覺男友有些變化,那天快下班時,張帆主動給男朋友打了個電話,約他晚上一起出去吃飯。晚上6點,張帆做完節(jié)目,剛準備去見男友,這時她的手機響了,是常蕩村的村委會主任打來的。他說劉家姐弟住的房子因長年失修,傍晚時有一面山墻坍塌了,3個孩子在門口抱頭大哭,誰勸都沒用,大家都希望張帆能夠來一趟,穩(wěn)定一下孩子們的情緒。
接到電話后,張帆立即趕往常蕩村。遠遠的,就見到了劉小松家門口圍了好多人,人群的盡頭,三個孩子蜷縮在一起,說不盡的凄涼,張帆心頭一陣酸楚,她快步走上前,和他們擁抱在一起。在她的懷抱中,孩子們漸漸安靜下來。那一刻,周圍的人沒有一個散去,人們?yōu)檫@份真情震撼、落淚……
當(dāng)天晚上,張帆把3個孩子帶回了城里。一路上,孩子們不停地問,“媽媽,我們這是去哪???”張帆摸著他們的小腦袋鄭重地告訴他們:“媽媽帶你們回家,回家!”
當(dāng)天晚上,張帆把三個孩子安置到家中,孩子們眼中閃爍著驚喜與興奮的光芒。
在宿舍樓下,路燈映著一個熟悉的、倔強的身影,看到他,張帆這才想起自己失約了,她剛打算開口解釋,卻被一個冷冰冰的聲音打斷:“什么都別說了,你別以為自己是明星,是救世主,我受夠你了!”
夜里,孩子們東倒西歪地睡去了,聽著他們平靜的鼾聲,張帆覺得自己是那么那么地喜歡他們,疼愛他們,不希望他們再受到一絲一毫的委屈。
第二天,張帆做好早飯讓3個孩子吃過,然后送他們上學(xué)。剛走到樓下,張帆愣住了,男友一夜未回,一直站在樓下。
車來了,孩子們上學(xué)去了,張帆不知道該對男友說些什么。許久,他開口了,“我不反對你去關(guān)心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但你也有自己的生活,沒有必要讓這些人走進你的個人空間,太多地影響你自己?!彼麊枏埛酉聛淼拇蛩?,張帆明知他不會接受,但還是沒有隱瞞,“我會一直照顧他們,因為他們需要我!請你理解我的心情,我實在沒辦法放下他們。”
不久,男友登上了去韓國的航班,他與勞務(wù)公司簽了5年的合同,他的背影給了張帆太多的遺憾,但這也更堅定了她撫養(yǎng)3個孤兒的決心。
男友走后,張帆帶著劉小松姐弟在城郊租住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雖然撫養(yǎng)三個孩子生活比以前艱苦,但只要看到他們認真學(xué)習(xí)、刻苦上進的樣子,看到他們的臉上有了歡樂的笑容,張帆就覺得很滿意了。
讓張帆欣慰的是,劉小松姐弟的家庭不幸經(jīng)“連心橋”節(jié)目播出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guān)注,許多人向這3個孤兒伸出了援助之手。2004年10月19日,是劉小秀的10歲生日,省駐灌云縣扶貧工作隊一行9人專門和張帆一起給孩子過了生日,并當(dāng)場向三姐弟捐款6000元。2005年4月,由省扶貧工作隊和縣、鄉(xiāng)民政部門出資14000元,在常蕩村給劉小松姐弟蓋起了三間瓦房。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張帆的愛心撫育下,在社會各界的關(guān)愛下,劉小松三姐弟一定會像同齡的孩子們一樣茁壯成長!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