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著名的整形外科醫(yī)生阿雷桑德羅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手里拿著著名歌星邁克爾·杰克遜的照片說:“他的臉已經(jīng)無可救藥。多年來,在五官皮膚上穿眼打洞、墊高去薄、漂白減黑,用了太多的酸,開了太多的刀,這位流行音樂之王的面孔,已經(jīng)遭到永久性破壞?!?/p>
不僅如此,這位醫(yī)生還說:“激光和化學物質(zhì)的狂轟濫炸,使得邁克爾·杰克遜臉上的皮膚開始死亡,他鼻翼上的一個洞顯示皮膚已經(jīng)潰爛?!?/p>
這則新聞使我感到震驚。
我想起1996年美國《六十分鐘時事》節(jié)目女主持人芭芭拉在采訪邁克爾·杰克遜時,曾當面問他,有人說你臉上的皮膚變白,是一直在使用漂白劑的結(jié)果。杰克遜面對這個問題,臉上顯出很痛苦的表情,眼睛里閃現(xiàn)出淚花。他回答說:“有人這樣說我,使我感到很痛苦,也是對我極大的侮辱。我從來以自己出身是黑人感到驕傲。我臉上皮膚變白,是家族遺傳病的原因。我們家族里有遺傳性的白化病史,而且主要遺傳給男孩。”
看到杰克遜痛苦的表情,聽到他的解釋,特別是他聲明自己從來就以出身黑人為驕傲,我對他頓生同情之心。在這之前,我對他一直是很反感的。我不喜歡他的歌,不喜歡他的表演,更不喜歡他那不男不女的長相,也無法理解世界各地歌迷對他迷狂式的崇拜。
出于同情,看了這次電視采訪節(jié)目之后,我對杰克遜的反感減輕了許多。然而現(xiàn)在,我明白他那天在電視鏡頭面前騙了我,騙了大家。
自從1980年以來,杰克遜做了多次整形手術(shù),鼻子整形、下巴整形、拉眼皮,至于黑皮膚,對他來說就是殘疾。
人的很多自卑都是值得同情的。但是有一種自卑,對我來說很難產(chǎn)生同情心,這就是對自己所屬種族的自卑。
那天芭芭拉的采訪節(jié)目還播放了杰克遜自6歲登臺以來的記錄鏡頭。6歲時的杰克遜是那樣天真活潑可愛,我不明白他為什么那樣不能接受自己,非要把自己折騰成一副不男不女的模樣。
在這個世界上,出于自卑想以整形方式滅掉自我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即使以杰克遜的名聲財力,最后都是一敗涂地。
阿雷桑德羅醫(yī)生說得好,整形無法解決精神與心理的問題。
從杰克遜身上,我們看到外在的成功與名聲并不能幫助一個人克服他內(nèi)在的自卑。甚至名聲越大,自卑感越深。對一個將精神完全寄托于大眾喝彩的人來說,最擔心和最恐懼的,就是被大眾遺忘和拋棄。這種擔心和恐懼會使人過分關(guān)注自己的形象。20世紀的智者羅素曾經(jīng)說過,將注意力集中于自我的人,不可能有幸福和快樂。人只有將注意力集中于外界,忘我地生活,才能獲得幸福和快樂。
杰克遜既是大眾流行文化的領(lǐng)頭羊,自身又是大眾流行文化觀念的犧牲品。大眾文化的特點就是通過各種傳播手段,樹立一系列外在的形象目標,引誘大眾去追隨模仿這些形象。當人的頭腦被大眾文化徹底洗過之后,這個人就再也不敢成為自己,生怕不像別人——那個被大眾文化吹捧肯定的“形象”。于是乎人越來越向所謂的標準化靠攏。達不到標準化的,就利用各種手段、時間、金錢設(shè)法使自己符合標準。因此大眾文化就像古希臘神話里的那張魔床,身材太長的,魔鬼就將你鋸短,太短的就拉長。
大眾文化從根本上說,是消滅個性的文化。人類文明的魅力就在于人是有個性的。個性差別是人類文明文化的起源,一個民族有無活力有無創(chuàng)造力,全在于個性的活潑張揚。當個性本身成為價值標準的時候,這個民族才富有魅力。美國建國之初的人奠定了美好的文明基礎(chǔ),但隨著大眾文化的力量越來越大,個性的價值日益被沖淡,人變得越來越教條主義越來越觀念化了。當個性喪失了社會價值之后,該文明就勢必走向衰亡和墮落。因此,杰克遜臉皮的崩潰不僅僅是他個人的事情,它同時還具有象征意義:大眾文化占據(jù)了主導地位,而個性則開始泯滅。
(郭芳摘自《崩潰的臉皮》,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