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美編請客,讓主編坐在了正中的位子上。編輯說:“主編您不該坐那兒,這是我剛剛從一篇文章里學(xué)到的禮儀知識?!泵谰幷f:“那篇稿子的版式是我設(shè)計的?!敝骶幷f:“那篇稿子是我終審的?!笨矗?xí)慣的力量多么強大啊。
我這里所說的是正規(guī)宴席,包括國宴在內(nèi),有兩種次序不能不講。
首先是座位的次序。
梁實秋有一句名言,說是一個人若想一天不得安寧,你就請客。舊時請客一般在家里,從早到晚得忙活整整一天。定菜譜、采買、烹煮、開席、送客、洗碗,這多半屬體力上的活兒,而擬就客人名單,編排座次,那才是個大傷腦筋的事情。假如客人中又有兩三個半斤八兩難分伯仲的,主家就要抓破頭皮。
如今簡單多了。尤其是賓客中職位最高的那位,多數(shù)情況他會以極謙虛并且滿不在乎的口氣說,同志們隨便坐吧,哪來那么多的講究!可領(lǐng)導(dǎo)越是這么發(fā)話,眾人就越是推讓躲閃,不敢落座。
有一條各位都是明白的,就是正對著門口的那個位子是主位。至于其他,則不甚了了。于是謙讓一陣之后,那位叫大家隨便坐的領(lǐng)導(dǎo),便被大家推著讓著拉著甚至是架著,終于萬般無奈地坐上了那個主位,其余人等,大致上按職位大小名望高低,像照集體相那樣朝兩頭遞減。
其實,這是錯的。
正對門口的主位,恰恰不是以職位高低名氣大小來定的,而是以誰是主人也就是今天誰請客誰坐此位。職位最高者或是名氣最大者,坐于主人的右邊——“此乃第一主賓席”。而主人的左邊,則是“第二主賓席”。三位主角確定后,其余人等,以第二主賓席為起點,沿順時針方向遞減,直至挨近第一主賓的那個位子——“末座”。所謂“敬陪末座”、“忝列末席”者,指的就是這個座位。
但凡國宴,正中主人的右邊,坐的必然是作為第一主賓的外國元首,主人的左邊,則是元首夫人。訓(xùn)練有素的國宴或者大賓館的服務(wù)員,無論斟酒、進(jìn)湯、上菜、進(jìn)甜食,都是從主人右邊的第一主賓開始,再到主人、第二主賓,然后以順時針為序直至末座。
第二個次序是上菜。
上菜的次序里,又有六個方面的講究。
一是先有幾個冷盤,讓客人隨意一下,一來免得冷場,二來客人中如有饑腸轆轆者,可先墊墊肚子。
二是關(guān)于湯的先后問題。南方習(xí)慣先上湯,主張先把胃口喝開,還有“吃飯先喝湯,勝過開藥方”的說法。北方人則務(wù)實,認(rèn)為先灌下一肚子湯,菜就得少吃。湯的先后問題,入鄉(xiāng)隨俗也罷。
三是熱菜上來之前,酒杯就必須斟滿。有時熱菜都上了兩三個,酒還不見蹤影,主人想致兩句詞,他端著個空杯子,如何開腔?但凡熱菜,特別講究趁熱地上來趁熱地吃下。
四是現(xiàn)炒現(xiàn)上的熱菜,兩道菜之間要有一定的間隔。一道菜吃到一多半,第二道便續(xù)了上來。有的飯店在這方面走了兩個極端,要么是一道菜吃光,半天不上第二道,要么是客人尚未作好起碼的思想準(zhǔn)備,呼啦一陣風(fēng)擺滿一桌。
五是飯店的招牌菜,尤其是手工細(xì)活的那一類,還有肥膩之物如扣肉、紅燒肉者,上的次序一般不能太靠后。
第六,也是最后一條,從鹽味的角度而言,菜要一道比一道淡。炒菜最大的學(xué)問是什么?兩個字,放鹽。所謂鹽調(diào)百味,菜肴中的鮮味、甜味、香味,全靠鹽把它們調(diào)動出來。人的舌頭與別的感官是一樣的,用久了便會麻木,故而上菜要一道比一道淡。美食家朱自冶說,有一次他去赴宴,最后一道湯,大師傅忘記放鹽,端上桌來大家一喝,幾乎異口同聲喊出一個字:“鮮!”
(周心寓摘自《會心一笑》,廣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