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解釋
Google官方中文名稱,4月12號誕生于北京,Google全球CEO親自到場主持發(fā)布儀式?!肮雀琛?,即“豐收之歌”,寓意豐富多彩的搜索體驗,象征著收獲的喜悅,也表達了一種勤懇求實的態(tài)度,以及對返樸歸真的向往。這是Google在全球的唯一一個非英語名稱
誕生始末
2005年,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公布過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雙字節(jié)的中文環(huán)境中,用戶們習慣賦予英文單字自己獨特的叫法。結果顯示,43%的人一直用Google的英文稱呼,26%的人稱Google為“狗狗”,13%的人稱Google為“古狗”。
2005年5月底,Google通過市場調研得到結果:人們已經按照自己的音譯習慣為Google賦予了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稱號,如狗狗、酷狗、古狗、勾勾、果果、咕嘎等。在所有的調查者中,53%的人希望Google有一個中文名字。隨后,Google中文名計劃正式啟動。
為了取名,Google上下煞費苦心,按照英文發(fā)音,把所有G打頭和K打頭的漢字都羅列出來。在去除了生僻字之后,最終得到了20多個常用漢字,然后排列組合,產生了1800個待選名稱,勾股、博古、博谷、酷果,古狗、勾果、尋果、多果、索果、咕我、找我、酷狗、我勾、我搜、酷果、酷國、酷夠、咕國、咕咕……這些名字成梯隊的走上了“投票臺”,候選名單最終鎖定在了“谷果”和“古歌”。最后,Google亞太區(qū)市場總監(jiān)王懷南在12月的某一天,將具組合為“谷歌”,這一歷時半年多的“漢名選秀”才塵埃落定。Google員工們表達喜愛之外也不忘調侃,有員工稱,“谷歌”讓其想起“李谷一的歌”,而“谷歌”很快在內部被引申為:谷哥。
網上聲音
大名鼎鼎的Google,取了一個中國名字,搖身一變喚作“谷歌”。不少人對這個名字不以為然,甚至不悄一顧,但調侃、挖苦者大有人在。
“一個字,土,莫非Google要進早中國農村了?……”
——冬樹
“Google應該叫‘狗狗’才對,不過也許GouGou更適合這個名字。‘谷歌’雖然難聽,不過這么個超級航母企業(yè)官方名稱總不能是個動物吧,顯得像個小名,一點不正式,好歹也得混個,‘曲高和寡’、‘附庸風雅’之類的,如此看來‘谷歌’又確是再合適不過了?!?/p>
——大衛(wèi)
“看了一些評論,果然,大家對此名稱的評價,大都不高,有Bloggel說,‘聽到這個名字,感覺象拖拉機似的’,不過我個人倒是覺得‘谷歌’這個名字, 蘊涵著中國式的田園詩風格,又隱隱表明其,‘硅谷血統(tǒng)’ ,其實是頗為大氣的,至少沒有再跟動植物的名字過不去,不錯了。”
——檸檬糖
成功的譯名
CoCa—Cola是世界第一名牌商品,其商標價值高達244億美元。眾所周知,“可口可樂”就是“CocaCola”,但是卻很少有人追問是什么意思?Coca和Cola是兩種植物的名字,音譯為古柯樹和可樂樹,古柯樹的葉子和可樂樹的籽是該飲品的原材料,古柯葉里面含有古柯堿,也叫可卡因。這樣枯燥乏味甚至有點可怕的品牌名在1935年獲得了一個好聽的中文譯名“可口可樂”,這一絕妙的譯法出自一名叫蔣彝的中國人,當時他在倫敦大學教外國人讀中文,所獲得的酬勞是15英磅。
奔馳:響亮之譯
而改變原意的成功范例如中國譯為“奔馳”,新馬地區(qū)譯為“馬賽地”的名牌汽車,原名“Mercedes Benz”是該汽車公司創(chuàng)始人愛女的名字,譯為“奔馳”刪除了復雜的Mercedes,簡潔而響亮。
宜家:聰明之譯
再如“l(fā)kea”家具品牌,即便在瑞典也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意思,聰明的中譯者賦予它“宜家”這美好的含義。實際上,lkea是該品牌的創(chuàng)始人IngvarKamprad和他的農場名Elmtaryd及村莊名Agunnaryd的詞首字母組合。同機關報例子如“諾基亞”,芬蘭文原名“Nokia”,是廠子所在小鎮(zhèn)的名字,但是很顯然,中文譯文比原文更富有高科技感,還有點“承諾亞洲”的味道。
雀巢:戲劇之譯
有的品牌名稱只進行音譯,如“麥斯威爾”咖啡,僅僅是“Maxwell”的發(fā)音而已。由于它的訴求對象是白領階層,因此這個名字是成功的。但如果想讓廣大華人買賬,就不如“雀巢”(Nestle)這個譯名了。有個笑話,雀巢咖啡剛進入中國大陸時,村里的農民紛紛議論:“雀巢”咖啡就是“鳥窩”咖啡。即使再沒文化的人也對它產生興趣,可見名稱的戲劇性效果非常有利于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盡管人們對Nestle這個商標詞會聯(lián)想到溫暖親切的“擁抱”或“舒適地安頓下來”,但事實上,它只是該公司的開創(chuàng)人(H.Nestle)的姓。
寶馬:意象之譯
還有一類是以簡稱進行跨國界統(tǒng)一傳播的公司,比如BMW。原是慕尼黑的一家汽車廠、德文全稱是Bayerische Motoren Werke(拜耶里奇飛機引擎生產廠)。該廠不僅生產飛機發(fā)動機,還擴展到越野車、摩托單車,高級轎車。不過,現(xiàn)在似乎沒有人關心BMW到底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其中文名稱是“寶馬”,一個浪漫、簡潔、貼切的譯名。
Toyota:因迷信而得名
豐田汽車公司原由一名叫Sakichi Toyoda的發(fā)明家于上世紀30年代初創(chuàng)辦。后來,他把公司交給兒子管理。但他兒子一家十分迷信,竟然把他們的姓從Toyoda改為Toyota,原因是Toyoda要用10個日語字母拼成,而Toyota只需8個,而“8”對日本人來說是個大吉大利的數(shù)字。
埃克森:歷時最長花費最大的改名
當年,美孚石油公司為把在美國國內銷售的汽車商標“埃索”(ESSO)改為“??松?EXXON)付出巨大的費用,并作出了難以想象的努力。為了成功改名,他們調查了世界上55個國家的語言,使用電子計算機編寫了用4個乃至10個羅馬字母組成的商標達一萬多個,動員了心理學、語言學、社會學、統(tǒng)計學的各方面專家,對一般群眾的心理、感情等進行了調查研究。最后決定采用“埃克森”。這 商標,前后共花費了6年時間與300億日元的費用。
五花八門話車名
美國汽車制造商協(xié)會的檔案里存有自汽車工業(yè)誕生以來大約1500家廠商生產過的3000多種汽車牌名記錄。目前,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種成了名牌,且沿用至今。在百余年世界汽車行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眾多優(yōu)秀的汽車牌名不僅對引導消費、促進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且也表達了人們各自不同的追求、向往。
有表現(xiàn)力量和威武的,如日本富士重工的“雄獅”、美國福特的“美洲獅”。
有表現(xiàn)速度和安全的,如日本五十鈴的“御馬”、美國克萊斯勒的“公羊”。
有表現(xiàn)可愛和狡猾的,如意人利的“熊貓”,英國的“狐”;
有表達對某人的懷念,如美國的“林肯”,“富蘭克林”、“凱迪拉克”。
有向往太空的,如日本豐田的“皇冠”、富士重工商標中的“斯馬魯”由6顆閃亮的星組成,稱為“六連星”。
另外,一個好汽車譯名對推銷商品也具有巨大的作用。象“BLUE—BIRD”不譯成“藍鳥”而譯成“青鳥”,從中可以看出譯者的匠心。因為,中國人的心目中恐怕沒有什么藍鳥,青鳥卻使人聯(lián)想到唐詩名句“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如果不宜意譯就得音譯,“雪鐵龍”(citroen)便是音譯中的佼佼者,要是把它譯成“血鐵籠”可就教人毛骨悚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