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學金(1869-1919年),名光銓,號蘊玉,福建省德化縣龍潯鎮(zhèn)寶美村人,近代史上著名的瓷雕藝術家。
蘇學金出生于雕塑世家,其父德明,號武生,善雕塑,系民間泥塑、木雕佛像巧匠,間亦從事瓷雕制作。學金自幼隨父學習泥塑、木雕佛像,尤嗜瓷雕。他善于博取德化歷代各種雕塑藝術風格與工藝之長,特別對明代德化瓷雕宗師何朝宗的作品精心研究,深得大師的高超藝術技巧與優(yōu)秀傳統(tǒng)精華,故瓷雕技術全面、技藝精湛,所作仿何作品,幾至亂真。蘇學金畢生以瓷雕為業(yè),在德化縣城程田寺建“蘊玉”作坊,從事經(jīng)營瓷雕制作。作品大多為傳統(tǒng)題材,諸如立蓮、立龍、立魚、坐巖、迭子、善財、披坐等各式觀音,以及如來、羅漢、彌勒、達摩、八仙,和合二仙、壽星、文昌帝君、玄天上帝等神仙佛像。還有歷史人物,如:關云長、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麻姑、嫦娥等,無不形神兼?zhèn)?,惟妙惟肖。這些瓷雕作品皆注重臉型和神態(tài)的刻畫,衣紋線條處理飄逸流利,疏密深淺適宜。蘇學金還制作一些仿明產(chǎn)品。如:梅花杯、牡丹杯、八仙杯,梅花高足杯、爵形杯、香爐、花瓶等,造型精巧,雕刻細微。這些器皿絕大多數(shù)除了本身具有的實用價值外,都是提供欣賞把玩的藝術品。他還首創(chuàng)捏塑瓷花盆景,可見老于橫斜、新枝挺秀,或繁花滿樹,或含苞欲放,形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蘇學金瓷雕技藝精益求精,所塑之作非有高度藝術決不輕易傳揚,但—經(jīng)認可傳出,即蓋章在后,以志識別。其作品后面蓋有“蘊玉”或“蘇蘊玉”、“博及漁人”等印章,少數(shù)在底座手劃“蘇學金手作”字樣,仿明作品則蓋有“德化”葫蘆形篆書、正楷等印章。他的作品除本鋪號零售外。大部分接受國內(nèi)外古玩商戶汀貨,并經(jīng)臺灣、香港轉口外銷。
民國四年(1915年),蘇學金手制梅花杯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優(yōu)獎,余如雕塑模型均見工巧,邑令承銑贈以匾曰“極深研究”,(見民國版《蘇氏龍井族譜》),成為德化瓷塑參與大型國際展覽評比首次金獎獲得者,蘇氏商號“蘊玉”亦隨之聞名遐邇。民國八年(1919年),蘇學金病故,享年50歲。
蘇學金瓷雕采用粘土模印制,成型后捏塑雕刻,其作品以摒棄彩繪而追求單純的雕塑美著稱。在雕塑瓷像中,不僅面部刻劃細膩,衣紋流暢洗練,而且能很好地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如達摩的莊嚴,觀音的溫柔,仕女的秀美,羅漢、壽星之類的詼諧等等,他的作品往往物勒工名,以示其誠,鈴印或手劃字章,表達了恪守信譽的誠意及刻意求工的藝術追求,當今珍藏于世的蘇氏作品為數(shù)不多,國內(nèi)外收藏家仍不惜重金尋求其傳世作品。
(責編:耕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