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青島市文化市場有幸集得篆書“靖康通寶”折三錢幣一枚,該幣與華光普的《中國古錢大集》所表述的篆書“靖康通寶”折三錢幣完全相同,直徑3.1厘米,穿徑7.7毫米,厚2毫米。制作規(guī)正,通體綠銹,黑漆古色明顯,保存完好,古樸典雅,字跡清晰纖細,鑄造工藝考究,是難得的存世珍品。
據《錢幣漫話》一書記載,北宋末年1126年改元靖康,正值金兵南侵,圍攻汴都(開封),當朝皇帝宋欽宗不敢抵抗,偷生乞和,結果于靖康元年十月,徽、欽二帝被擄往北方,蒙受奇恥大辱。
靖康年短暫,因而錢幣鑄量少,遺留下來的錢幣也極少。靖康錢幣版別種類較多,一般有小平、折二兩種,錢文書體有篆、隸、楷,分元寶、通寶兩種,通寶比元寶更少。比較起來,折二錢多些,小平錢則鳳毛麟角,極為罕見。 《泉志》雖有“靖康通寶”折三錢的記載,然而北宋后的歷代泉書中均無折三錢的圖譜,近些年來,隨著古代文物的不斷發(fā)掘,原史書中無記載的文物陸續(xù)浮出水面,篆書“靖康通寶”折三錢也有新發(fā)現,其數量增多。但筆者認為:篆書“靖康通寶”折三錢,仍然在錢幣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
筆者由于在錢幣研究和收藏方面起步較晚,粗淺之談,敬請專家和泉友批評指教。
(責編:丁 丑)
編者按:此錢未見實物,請讀者自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