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事情真是難說的很。我演了幾十年的話劇和電影、電視,從來也沒有想到我會參加京劇演出,可這樣的事情居然就發(fā)生了。
2004年2月,我利用在昆明拍戲的空隙,平生第一次自費到久已向往的麗江、瀘沽湖旅游。23日從瀘沽湖回到麗江的晚上,接到導演陳薪伊的電話,說為了紀念偉大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誕辰110周年,北京京劇院決定從全國請導演、演員等有關創(chuàng)作人員排演京劇《梅蘭芳》,其中的印度偉大詩人泰戈爾一角希望由我來擔任,但是戲很少,問我有沒有時間、愿意不愿意?我估算了一下,到排戲時在昆明拍的電視劇《沃土》中我的戲是應該拍完了,當時就答應了她。
我絕不會因為戲少不同意,只會為能有這樣的機會而感到高興。首先因為我崇敬梅蘭芳先生,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表示自己的敬意實為難得。其次,我的夫人李玉芙從哈爾濱到北京上學的路費是梅先生給的,從北京戲校畢業(yè)后又在梅蘭芳劇團工作,并得到梅先生的親自教導,是梅先生的弟子。她是在梅先生的直接關愛下成長起來的。第三,我在1983年曾經(jīng)接到峨眉電影制片廠的邀請在影片中扮演梅蘭芳。為此曾拜訪了梅紹武先生及夫人屠珍,紹武兄熱情地向我介紹有關梅先生的情況,為了尋找有關材料,他還默默地蹲在書架前足有四五十分鐘。屠珍嫂也熱情地向我講述了很多過去未曾聽過的有關梅先生的故事。他們還就如何正確把握梅先生的形象談了很多中肯的意見,使我受益匪淺,同時也十分感動,至今仍記憶猶新。當時的電影因為種種原因而未能拍成,但我們的友誼卻因此建立起來了。以至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初,拍攝電視劇《梅蘭芳》時,他們還曾邀請我擔任中、老年梅蘭芳,只是我覺得自己已非復當年,難以勝任。最后同意在片中扮演齊如山一角。這使我有幸與梅家多了一種緣分。所以說我除了對梅先生的崇敬之外,還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的。我在京劇《梅蘭芳》中,在序幕和尾聲中共出場兩次,兩次出場的臺詞是一樣的,都是朗誦泰戈爾獻給梅蘭芳的詩:
親愛的,你用我不懂的
語言的面紗
遮蓋著你的容顏;
正像那遙望如同一脈
縹緲的云霞
被水霧籠罩著的峰巒。
這就是我在《梅蘭芳》中的全部臺詞了。為此,有朋友調侃說:“您在這出戲里從頭到尾都有‘事兒’(梨園行把演員的‘戲份’常說成‘事兒’或‘活兒’),真累!”也有觀眾不無遺憾地說:“您的戲份太少,從開始化了裝一直等到最后,夠難為您的了!”
其實不管調侃也好,遺憾也罷,都是覺得我在劇中的戲份太少。他們不知道就這么一點戲,我還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感到很是吃力的,是一點都不敢懈怠的。
我過去雖然為朗誦泰戈爾的詩,對詩人作了些了解,如今要扮演這位偉大的詩人,那點了解就很不夠了。我手邊沒有關于泰戈爾的材料,只能在網(wǎng)上查閱。我先了解對泰戈爾的簡介,進一步再了解他對中圓的態(tài)度和中田人的關系,和梅先生的關系等。直到在梅先生的著作《移步不換形》中,讀到他的《憶泰戈爾》一文后,才對這首詩的產生的背景,有了更深入、更具體、更感性的了解。
泰戈爾在一次演講中表露了對中固的感情,他動情地說:“我在杭州,有朋友送我一顆圖章,上刻‘泰戈爾’三個字,我對此很有感動。印度小孩降生后,有兩件事最要緊,第一要給他起個名字,第二要給他少許飯吃,然后這個小孩就和社會發(fā)生了不可磨滅的關系,我這顆圖章上刻著中國名字,頭一個字便是泰山的‘泰’字。我覺得此后仿佛就有權利可以到中國人的心里去了解他的生命,因為我的生命是非與中國人的生命聯(lián)系在一起不可了……”他愛穿中國的布鞋,說:“中國的鞋子柔軟輕松,使雙足不受箍勒壓迫,是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子?!彼麗郾本f:“兩三年后我還要再來。我愛北京的淳樸的風俗,愛北京的建筑文物,愛北京的朋友,特別使我留戀的是北京的樹木。我到過倫敦、巴黎、華盛頓,都沒有看到這么多的栝、柏、松、柳、中國人有北京這樣一個歷史悠久而美麗的首都,是值得驕傲的?!惫?,在1929年他又重游中國;他還就亞洲人共同遭受西方列強壓迫掠奪發(fā)表了看法:“吾人往者如未破殼之雛雞,雖在殼中亦有隱約光明,但限度極小,世人疑我等不能脫殼,但吾人自信必能破殼而出,達到真理最深處?!蔽蚁?,這些對我創(chuàng)造在《梅蘭芳》這出戲中的特定的泰戈爾是很重要的。
3月份我利用到成都參加一個晚會演出后的一天時間,趕回北京到了《梅蘭芳》劇組。我本想這次到排練場的任務,只是聽聽導演的意見,談談自己的想法,了解了解京劇的排練場排練的情況。誰知道進了排練場,導演已做好安排,停止其他場次的排練,專門排和我有關的戲。什么都還不了解就要真刀真槍的上臺了!雖然這里很多都是熟人,包括認識多年的導演在內,論排戲卻都是第一次響。我從小就愛京劇、愛戲曲,可從來沒有和京劇演員一起排過戲,更何況都是于魁智、李勝素、孟廣祿、趙葆秀等京劇界如今正當紅的名角兒?。≌娴挠悬c緊張。但是丑媳婦總要見公婆,就硬著頭皮上了。我是按生活的語氣朗誦的,在場上導演只是把地位以及和對手演員如何配合等簡單地給我說了說,并讓我在排練場上走了幾遍。下來后導演才進一步談了她的要求:希望我對朗誦的處理不要那么生活,而要吟誦。我說吟誦是要唱的,我和于魁智。孟廣祿他們在一個臺上唱,那不是開玩笑嗎?她說也不是要我唱,她讓我再仔細琢磨琢磨。這可把我難住了,回到外屠地經(jīng)常在琢磨,往往沒有結果,真的很著急。
我在橫店外景地沒有戲時總要晨練,這首詩是我晨練必練的課目之一。斷句容易,但更深的含義是什么呢?這就要了解這首詩的出處和當時的背景。
1924年泰戈爾訪問了中國,5月8日是他的64歲的生日,他特意選擇這天到北京來過,中國朋友也特意作了精心的準備,排演了他的話劇《齊德拉》,林徽音女士扮演女主角齊德拉。地點選擇在東單三條的協(xié)和禮堂(這里在20世紀末因為修建“東方廣場”,大片房屋都拆掉了,但是協(xié)和禮堂等有歷史意義的建筑保留了下來。巧的是我在電視劇《末代皇帝》中扮演孫中山時,就任大總統(tǒng)的戲就是在這里拍的)。那天,泰戈爾就坐在第三排的中間,梅蘭芳陪坐在他的邊上。那天他對梅先生說,“我希望在離開北京之前,看到你的戲?!泵废壬f希望得到他的指教。于是5月19日在前門外珠市口的民主劇場請?zhí)└隊柨戳怂莩龅摹堵迳瘛???春螅H自到后臺向梅先生道謝,并說:“我看了這個戲很愉快,有些感想,明日面談?!?0日中午梅先生和梁啟超、姚茫父等為泰戈爾踐行時,泰戈爾說:“我看了《洛神》,正在醞釀一首小詩,送給梅先生?!苯又废壬涊d了當時的情景,泰戈爾“凝神構思后,先在手冊上起稿,然后用中國筆墨作細書,寫在一柄紈扇上。原文是孟加拉文,又自己翻譯成英文,落了梅蘭芳的獻,簽上他的名,并興致勃勃地用孟加拉語朗誦,節(jié)奏鮮明,語音綿軟”。
這首詩是泰戈爾因為看了梅先生演出的《洛神》后,有感而發(fā),特意書寫并親自朗誦后,贈送給梅先生的。這里更值得我這個演員注意的是梅先生在聽了泰戈爾朗誦后的直覺:“節(jié)奏鮮明,語音綿軟?!?/p>
曾為泰戈爾演講做過翻譯的中國作家王統(tǒng)照也介紹說:“泰戈爾先生的演講,不同于一般的政治家、教育家、演說家,譬如一種美麗的歌唱,又如一種悠揚的音樂……”
泰戈爾在北京的演講充滿了詩意,他說:“……諸君猶不避風沙很熱心地來聽我說話,由此可證,我們之間有一種不自覺的了解,譬如天上的月亮,它照在水上、地上、樹上,雖然默無一語,而水也、地也、樹也,與月亮有相互的自然了解和同情?!?/p>
“節(jié)奏鮮明,語音綿軟”;“譬如一種美麗的歌唱”,不是歌唱猶如歌唱;“又如一種悠揚的音樂”,不是音樂猶如音樂。這些無疑都是對我如何朗誦所作的重要提示。它們又恰恰和導演的要求相吻合。這當然應該是我要認真琢磨,并反復在練習中尋找的。
1961年泰戈爾誕辰百年時,為紀念這位老朋友,梅先生把紈扇找了出來,請中科院文學研究所的吳曉鈴、石真來推敲原作的精神。石真曾在泰戈爾創(chuàng)建的印度國際大學的泰戈爾研究所里工作過日年,是位精通孟加拉語和泰戈爾文學的專家。當時,她情不自禁地先用孟加拉語吟哦起來,隨即用當代漢語翻譯了出來。今天我們讀到的詩也是我在劇中的臺詞,就是石真翻譯的。
石真談到譯后感時特別提道:“這是一首極為精湛的孟加拉語的即興短詩,格律極嚴……”她還興致勃勃地說:“泰翁對我們的古典詩歌是十分稱贊的,詩人雖然不懂漢語,但是他讀了不少英語翻譯的屈原、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詩篇,并且時常在著作和講話里征引。這首短歌的意境,便很有中國的風味。他非常形象地用云霧中的峰巒起伏來描述他所熱愛而又語音不通的田家的藝術家那種紗袂飄揚、神光離合的印象,他感到美的享受,但又不十分了解戲中所包含的復雜的感情和心理狀態(tài)。”
上述介紹使我進一步感受到,泰戈爾的精湛技巧和對中國、對中國古典詩歌、對梅先生和他的藝術的熱愛和真情。而這種熱愛和真情,恰恰是朗誦這首詩的基礎。
當我再讀這首詩時,有了進一步的體會。首先“親愛的”三個字,我感受到這是帶著深深地愛從心底里喊出來的!緊接著詩人說了“你用我不懂的\語言的面紗”,這里說出了詩人并不懂中國語言的基本事實,但是通過梅先生精湛的超凡脫俗的表演,他又感受到了《洛神》這出美麗的神話劇的美。因此“面紗”二字用得十分傳神。下面的“遮蓋著你的容顏”,雖然“遮蓋”了,但因為是被面紗遮蓋的,所以仍然依稀可見,這也就為詩人的想像增添了翅膀。他遙望到了“縹緲的云霞”,以及那“被水霧籠罩著的峰巒”。這就是詩人心中的那被“面紗”遮蓋著的“容顏”哪!這里,梅先生在詩人的心中,不僅是一般的“峰巒”,而且是有著“縹緲的云霞”,并“被水霧籠罩著的峰巒”!這是多么崇高,又多么美麗動人!這首詩確實不長,但詩中有畫,詩中還有音樂!并使我們感受到這首短短的小詩,浸透著詩人真摯的友情和對梅先生的藝術的景仰和熱愛!
就這樣在反反復復的探討和練習中,終于找到了自己以為還合適的表現(xiàn)方式。4月下旬我回到北京正式參加排練后,大體上得到了導演的首肯,同臺的演員朋友和劇組工作人員也都給了我鼓勵。
創(chuàng)作并未就此完成,它還需要在演出實踐中接受觀眾的檢驗和豐富,也還需要在臺上和同臺的演員進一步磨合,并不斷聽取大家的意見。我很幸運的是除了得到來自導演的指導之外,還不斷得到同臺的于魁智等演員以及工作人員的寶貴意見和建議,他們從來沒有把這個角色看成是“零碎”、是“龍?zhí)住?,譬如:趙葆秀就很認真地注意我的戲,經(jīng)常告訴我“今天您真的進去了”,或“今天您可沒進去”。因為有交響樂隊現(xiàn)場伴奏,特別是序幕中我的后幾句臺詞常常被樂隊所淹沒,于是我就常常喊了起來,忘了“節(jié)奏鮮明,語音綿軟”等,破壞了濃濃的詩意和悠揚的樂感;有時又因為只在技術上注意了與樂隊的配合,忘了把注意力集中在戲里,朋友們都及時給我指出來,才使我不至在錯誤的路上滑得更遠。我也再一次重溫了“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這一青年時期的座右銘。每天不管是序幕還是尾聲,上場之前半個小時就在側幕旁靜靜地候場,默著自己的戲,尋找著人物的感覺……
就這樣我第一次參加京劇的演出,并在演出中不斷地摸索著、改進著、向前走著。這是演舞臺劇的好處,是舞臺劇吸引我的地方,也是舞臺劇的魅力所在?!睹诽m芳》還要繼續(xù)演出,我希望在大家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永遠保持著演出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