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2005年底,當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在韓國光州音樂廳響起時,韓國觀眾爆發(fā)出了排山倒海似的掌聲。
掌聲已然不再是對某個音樂作品簡單的熱烈反映,它“不僅意味著韓國對鄭律成這位中國共產黨培養(yǎng)出來的音樂家的認同,甚至意味著韓國在政治上走向開放”。韓國中央大學國樂學院院長魯棟銀教授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事實上,在為紀念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以及韓國光復60周年、韓國光州廣域市南區(qū)政府與中國友協主辦的“第一屆光州鄭律成國際音樂節(jié)”上,中國歌劇舞劇院合唱團演唱的鄭律成譜寫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延安頌》,以及他晚年為毛澤東詩詞作曲的《水調歌頭·游泳》、《西江月·井岡山》、《憶秦娥·婁山關》等歌曲,每首都迎來觀眾熱烈的喝彩。
音樂家的靈魂在他去世30年之際,終于跟著自己的音樂回到了故鄉(xiāng),并在那里尋到了新的知音。一位名叫尹智映的韓國大學生說,“雖然聽不懂歌詞,但是鄭先生的旋律有激勵人的力量。從旋律中,我可以感覺到毛澤東的詩是有力量的,毛澤東的思想是有力量的?!?/p>
從八路軍軍歌到解放軍軍歌
出生在韓國光州的鄭律成(1914—1976),飽受失去祖國的痛苦。1910年,他尚未來到人世,朝鮮半島已遭蠶食,淪為日本的殖民地。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自由,1933年5月,鄭律成隨三哥秘密來到上海,然后乘火車去南京,進了朝鮮革命軍事政治干部學校,成為以暗殺為手段的反日獨立運動團體“義烈團”的一員。
在學校封閉式培訓半年以后,鄭律成于1934年畢業(yè)了。多數同學被派回朝鮮或滿洲搞軍事斗爭,鄭律成卻被“義烈團”團長金若山派到南京鼓樓電話局,監(jiān)聽日本人的電話。
1937年秋天。黃土高原上行走著浩浩蕩蕩的青年隊伍,朝著延安的方向。23歲的鄭律成原本可以走他聲樂教授指出的道——去意大利深造,成為一名男高音歌唱家,可是,一心向往革命和實現救國理想的他,卻背上了心愛的小提琴和曼陀鈴,出現在了延安隊伍中。
延安成就了他音樂事業(yè)的輝煌。那些在陜北窯洞誕生的《延安頌》、《延水謠》、《八路軍進行曲》、《八路軍軍歌》等歌曲,在抗日戰(zhàn)爭中曾經撫慰過無數受傷的心靈,更鼓舞了成千上萬的革命志士投身到反法西斯的戰(zhàn)斗中。
著名詞作家喬羽稱鄭律成為“真正的音樂家”。他說,“鄭律成曲子寫得很洋,但又很上口。一個韓國人,20來歲的青年,上來寫就《延安頌》,寫進行曲,一寫就出名。了不得啊!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在延安、在太行山,我們的戰(zhàn)士都唱他譜寫的歌曲?!?/p>
《延安頌》更是從巍巍寶塔山傳唱到了美國。當年在紐約,每次為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募捐的活動中,都要演奏《延安頌》。1993年,《延安頌》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而載入東亞近代音樂史冊。
氣勢雄壯的《八路軍進行曲》在抗日戰(zhàn)爭中鼓舞了士氣,在解放戰(zhàn)爭中,這首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曲子,伴隨著共產黨的軍隊南征北戰(zhàn),奪取了全國勝利。1988年,中央軍委將該曲頒定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革命與浪漫的共同飛舞
這位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韓國青年,1939年1月,在延安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但正在此時,他年輕的政治生命上空卻出現了陰霾。有關部門接到通知,說朝鮮人情況復雜,今后不再吸收為中共黨員。已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人,也得停止黨籍。
當時有關部門領導明確地說,鄭律成寫了《延安頌》等革命歌曲,表現尚好,暫時保留黨籍。但是,他必須認真向組織交代到延安之前的經歷,尤其要交代在南京,是怎樣監(jiān)聽日本人、怎樣送情報、送到什么地方、什么人手中等等。
鄭律成在南京從事的地下工作,高度機密,單線聯系。這時,他的直接領導人金若山已隨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去了大后方重慶。
在異國他鄉(xiāng),在自己熱愛著的革命圣地,鄭律成感到格外的孤獨無助。他詢問自己愛慕著的女友、延安女子大學學生會副主席丁雪松怎么辦。但是,除了勸他相信組織,相信黨,丁雪松也愛莫能助。她曾這樣描述過自己當時的內心沖突:“我是黨員。必須遵守黨的紀律。組織的勸告不能不聽。我不是愛情至上的人。如果,他真是階級敵人,我應同他一刀兩斷。可是,組織上只是懷疑??鄲灠?。只能等待,等他的問題得到甄別?!?/p>
幸好,鄭律成革命信念堅定:幸好,當時的八路軍炮兵團長武亭——長征中幸存下來的一位朝鮮人,站出來為他作證擔?!罢紊蠜]問題”;幸好,有陳云這樣肝膽相照的革命家的信任。等待了三年后,鄭律成獲得了政治上的解放,而且還將丁雪松——后來新中國的第一位女大使,娶做了妻子。
音樂的精靈也愈發(fā)歡快地在自由、革命、浪漫的身心中飛舞。盡管歲月硝煙彌漫,鄭律成在創(chuàng)作《寄語阿郎》、《生產謠》、《小布谷》等大量抒情歌曲同時,竟然還弄到一臺唱機,一邊戰(zhàn)斗和生產,一邊為戰(zhàn)士們講授一些世界名曲。
編織亞洲的和平與繁榮
1945年日本投降,朝鮮半島光復。日夜思念故鄉(xiāng)的鄭律成隨300多名朝鮮義勇軍官兵,回到朝鮮工作。他創(chuàng)建了朝鮮人民軍協奏團,兼任團長,并譜寫了朝鮮人民軍軍歌《朝鮮人民軍進行曲》。
正當他躊躇滿志,頌揚自己的祖國時,朝鮮半島局勢緊張起來。朝鮮戰(zhàn)爭即將爆發(fā)。
在兩國領導人的協商下,1950年,鄭律成又回到了中國,并將黨籍從朝鮮勞動黨又轉回到中國共產黨,同時,加入了中國國籍。很快,這位國際主義戰(zhàn)士,又以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身份,跨過鴨綠江,重返朝鮮。鄭律成不但譜寫了《中國人民志愿軍進行曲》、《漢江小唱》、《歌唱白云山》,而且還親自教唱,激勵著中朝兩國戰(zhàn)士的斗志。
中國駐韓文化參贊、駐韓中國文化中心主任朱英杰說:“鄭律成不僅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給亞洲帶來希望的音樂家,也是用音樂提倡和平的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家。”
魯棟銀說,“在今天的和平時期,鄭律成的名字仍然是我們前方閃耀著的希望。那希望便是韓國與中國締結為太平洋時代的伙伴,共同編織亞洲和平與繁榮。希望明年的鄭律成音樂會,能邀請到從平壤來的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