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昌 劉碧雪
按照業(yè)內人士的一般理解,國內消費者在購買保險時普遍不是很理智,然而從上海保險市場上可以看到,消費者保險意識很強,購買保險時的心態(tài)是比較成熟的。整個上海保險市場比較規(guī)范,與國際保險業(yè)接軌十分緊密,消費群體對保險理解的水平高、購買的興趣大,這使得上海的保險深度和密度在全國數一數二。
保險選擇理性精明
購買保險是個人理財規(guī)劃的一部分,在選擇保險時精明一些是正確的。與北京等其它城市相比,上海的消費者在保險的選擇上就比較精明。
王永昌總經理認為,生命人壽在上海開業(yè)僅一年多時間,就強烈地感覺到了上海消費者對保險理解的深刻。并不是代理人上門推銷什么保險產品,消費者就考慮購買什么保險產品,他一定會進行全面的比較,然后才決定是否購買。對同一個公司新推出的產品,他會與以前的產品進行比較,對一家保險公司推出的產品,他會與另外一家公司的產品進行比較。即使差別不是很大,也會比較得很細致。這次利率上調,比較重視利率作用的部分消費者就很敏感,適時地對保險產品購買方向進行了調整,這說明消費者已不是盲目操作,而是理性地選擇。
只挑適合自己的產品
由于具備了一定的理財意識和理財知識,只要是適合自己的產品,上海的消費者都是十分歡迎的。目前,在上海已經開業(yè)的壽險公司一共有18家,這在國內各城市中排在第一位,而尚在籌備階段的還有5家。為什么各家公司紛紛選擇在上海落戶,主要就是因為消費者市場中蘊含的巨大需求。
據王永昌總經理介紹,在保險業(yè)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常常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保險公司只要推出一個新產品,就會有不同的消費者來購買,但現在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fā)生的。消費者由于消費層次、年齡段等實際情況的不同,導致對保險產品的需求也不同,上海保險市場的消費者更是如此。消費者只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這就要求保險公司根據市場調查制定產品,對市場進行細分,以市場為導向,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
熱衷投資型產品
在滿足保障的基礎上,上海消費者對投資型保險產品更熱衷,比如分紅型的、投資連結保險等。實際上,分紅保險等投資型產品在國外非常受歡迎。今年,在強烈的升息預期下,消費者更應投保分紅等投資產品,因為加息使這類保險品種的投資回報會更高,既有保障又有投資功能的產品應該是最被看好的。
由于國內投資型產品推出的時間短,再加上有的代理人急功近利,為了推銷產品,宣傳過高的預期投資回報率,消費者在購買時需要更加理智和慎重,自己做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