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劍 劉 瑩
2005年3月10日上午10點,公安部舉行公開懸賞通緝抓獲大毒販劉招華獎金兌現(xiàn)儀式,向提供劉招華線索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兩名群眾兌現(xiàn)獎金各10萬元,同時向提供通緝毒販馬順蘇線索的云南群眾發(fā)放獎金5萬元??紤]到舉報群眾的安全,獎金分別由廣西、云南公安機關的工作人員在兌現(xiàn)儀式中代領。
大毒梟劉招華曾是法警
1999年7月28日,云南省公安機關獲悉:境外大毒梟譚曉林準備到我國販毒,省公安廳領導批準立即立案偵查,代號"7·28"販毒案。"7·28"特大制販毒案本是以偵查和打擊緬甸譚曉林販毒集團為主線,然而在偵查該案過程中,卻牽出了劉招華制販冰毒集團,查獲12.36噸冰毒,劉招華及其制毒集團骨干成員聞訊后潛逃。
2004年11月24日,公安部通過新聞媒體向全社會公開懸賞38萬元通緝劉招華等五大毒販。消息播出后,廣西桂林市兩名群眾先后向公安部掃毒行動辦公室和桂林市公安局舉報了重要的線索。
今年2月初,福建省公安廳追捕組根據(jù)線索,發(fā)現(xiàn)了劉招華就居住在寧德福安市。3月5日零時30分,福建省公安廳組織禁毒等部門民警以及武警官兵共60余人,連夜驅車200公里趕赴福安市實施抓捕行動。凌晨4時30分,在福安市富春南路27號成功將劉招華、郭銳榮(李華)二人抓獲。隨后,又在福安、霞浦等地先后將涉嫌包庇犯罪的阮錦平、郭榮堂以及劉招華的妻子李曉青等人抓獲。至此,"7·28"特大制販毒案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誰也不曾想到這個制販冰毒達到12.36噸的中國頭號大毒梟劉招華,曾在福安市人民法院任法警。今年40歲的劉招華是福建省福安市人,1983年至1989年在武警福州市邊防支隊服役,退役后曾在福安市人民法院任法警。1994年劉招華辭去公職,與臺灣人合伙做生意,在福安市賽岐鎮(zhèn)開辦"福建宏發(fā)塑像有限公司"。同時,劉招華打著生產(chǎn)所謂"洋蔥晶(食品)"的幌子,開始試制化學合成冰毒。1996年5月底,首批15公斤冰毒生產(chǎn)出來后,交兩名同伙銷售時被福州市公安局當場抓獲,劉招華聞風潛逃。
據(jù)劉招華初步交代,1999年11月4日,他和同伙從廣州倉皇逃跑后,在福建武夷山躲避了1個月,隨后攜妻子李曉青一起逃往山東省青島市躲避,化名李森青。一年后,他又逃往廣西桂林藏匿,并注冊了"桂林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桂林森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04年11月24日,公安部公開懸賞通緝后,劉招華先在桂林市臨桂縣附近的山洞躲藏了1個多月。今年1月2日,他見風頭已過便又逃往廣東省普寧市躲藏,并預謀春節(jié)后偷渡菲律賓。2月2日,他從普寧回到福安,在福安市富春南路27號居住躲藏。
繳獲冰毒創(chuàng)世界之最
據(jù)公安部的工作人員介紹,從立案到劉招華落網(wǎng),此案偵查和追逃工作,共轉戰(zhàn)10余省,歷時5年多,徹底摧毀了以譚曉林和劉招華、陳炳錫為首的特大跨境制販毒集團,抓獲犯罪嫌疑人30余名,繳獲海洛因550多千克、冰毒12.36噸,查獲成套制毒設備共14車、房地產(chǎn)10余處、汽車10余輛,以及毒資人民幣、港幣3606萬元。該案創(chuàng)造了個案繳獲晶體冰毒的世界之最,個案查獲制造冰毒設備、繳獲毒資及捕獲境內外毒梟的全國第一。它不僅是我國緝毒史上參戰(zhàn)警種最多、投入警力最大和偵查戰(zhàn)場最廣的一次整體作戰(zhàn),也是我國打擊跨國毒品犯罪活動的一個成功范例和經(jīng)典之作。同時,在毒品案件偵查思路和國際合作上也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
1965年3月5日出生的劉招華,系福建省福安市賽岐鎮(zhèn)人。1994年,他辭職走上了販毒之路。1996年四五月份,他來到西安找到了西安交大的一位姓朱的教授,討教制毒技術。他們在一處很簡陋的實驗室里完成冰毒結晶工藝。1998年前后,劉招華潛入廣東普寧市,找到了這里的毒梟陳炳錫,兩人一拍即合,劉出制毒技術,陳出錢,很快就開了一家冰毒廠。在這里一間僻靜的廠房里,劉招華由原先的小角色迅速發(fā)跡成后來震驚世界的大毒梟。
從1999年1月至10月,劉招華伙同陳炳錫,指揮4名普寧人運用他掌握的新技術,生產(chǎn)出至少12.36噸冰毒,相當于1998年全世界查獲的冰毒數(shù)量總和。如果這些冰毒銷往美國,價值60多億美元,劉招華也因此被稱為"曠世大毒梟"。
1999年11月4日,警方在長時間跟蹤這個團伙后,在廣州一家倉庫里現(xiàn)場繳獲108.85公斤海洛因。警方還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554個紙箱,里面裝的都是高純度冰毒,共有11.08噸。據(jù)警方調查,指揮制造這批驚人數(shù)量冰毒的正是劉招華。但這一次他成功逃脫了。
1999年11月,公安部對劉招華發(fā)布全國通緝令。2000年劉招華潛逃到桂林,以投資商的身份在當?shù)鼗顒印?001年9月,劉招華以"李森青"之名,注資100萬元創(chuàng)建了桂林市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和許多通緝嫌犯表現(xiàn)的"低調"不同的是,劉招華憑借手中的資本,在當?shù)鼗ù箦X投資種植紅豆杉,頻頻拋頭露面,成為了桂林一些官員的座上賓。他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可以籠絡當?shù)毓賳T,樹立正經(jīng)商人形象;二是方便在林場活動,伺機制造冰毒。
2004年11月,公安部發(fā)出A級通緝令,懸賞20萬元追捕國內在逃的五大毒梟之首劉招華。據(jù)公安部發(fā)布的信息,劉招華涉嫌生產(chǎn)、販賣的冰毒數(shù)量超過14噸。隨后,在公安部懸賞20萬元的基礎上,廣東警方追加"重獎"通緝劉招華;海南警方追加10萬元緝捕他;廣西警方追加10萬元緝捕他;福建警方追加20萬元緝捕他。
"出這樣的事情太出乎我們的意料了。"福安市人民法院原副院長鐘石龍嘆息著說。因劉招華所為而受到震驚的顯然不僅是他的這位老上級,根據(jù)警方提供的資料顯示,1996年劉招華制毒案發(fā)福安之后,他并沒有離境而去,而是輾轉廣東、寧夏、廣西等地,三年后爆出當時全球數(shù)量最大的冰毒案。
據(jù)福建警方介紹,今年2月他們接到線索稱,劉招華已潛回了福安老家。警方很快鎖定了其藏匿地點--福安市城關街尾27號。這是一幢三層樓的房子,一樓是大廳,二樓、三樓有客房。鄰居告訴記者,春節(jié)前,一女子花600多元錢租了其中一間。劉招華是怎么搬進來的,當?shù)厝硕疾恢?。鄰居們說,租下后,這女的也沒有住進去,而是住進來兩個男的。但是這兩個男的白天從來沒有看見他們出來,只是在晚上才隱隱約約可見他們在租住房的陽臺上走動。直至公安來抓人了,居民們才知道里面住的是大毒梟劉招華。"抓的就是大毒梟嗎?我們都不知道,如果知道,我就去舉報,起碼還能拿到10萬元獎金。"一位住在邊上的婦女遺憾地對記者說,"事后我們才覺得奇怪,這兩個大男人住進來一個多月,我們從沒看見他們的真面目,只聽見他們晚上洗澡的聲音。"
3月5日凌晨,福建警方展開了代號為"啄木"的抓捕行動。警方對劉招華發(fā)動突襲時,大多數(shù)人還在睡夢中,住在劉招華隔壁的陳先生說,當天晚上,他突然聽到陽臺上有響動聲,于是開燈想看個究竟,想不到門口站了好幾個警察,嚇得他一動也不敢動;再往樓下一看,小巷各家的門口都站著全副武裝的民警和武警,巷口更是警燈閃爍。陳先生說,隨后,樓頂就響起了三聲信號槍的聲音,民警一腳踢開隔壁房子的大門,許多警察沖了進去,隨后將一個胖胖的男子押了出來,后面還有一個高個子的男子。他認出,胖胖的男子就是通緝令上的劉招華,福安街上貼著很多他的照片,因此印象特別深。當時劉招華出來時穿著短褲,一會兒,民警把他的衣服拿了出來,他又穿上了衣服,隨后被帶走。陳先生到劉招華住的房間去看過,發(fā)現(xiàn)很簡陋,根本沒有像樣的家具,床板直接鋪在地上......
投資龍勝種植紅豆杉
那么,劉招華這個曠世大毒梟逃到桂林后,又是怎樣以投資商的面目大肆折騰的呢?
2001年9月,潛逃桂林而化名為"李森青"的劉招華,創(chuàng)建了桂林市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當時注冊資本100萬元,"李森青"擔任董事長,公司注冊地址是"漓江花園185號"小別墅。第二年,"李森青"的妻子周倩(李曉青)還在桂林生下了一個男孩。
2001年,劉招華便以桂林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名義,開始在桂林市下屬的龍勝各族自治縣平等鄉(xiāng)的黃沙江投資建設紅豆杉育苗基地,他一下投入資金300萬元,承包種植紅豆杉上千畝。龍勝平等鄉(xiāng)的黃沙江,是一片海拔1200米高的綠草嶺,這里流水潺潺,綠草茂密。自從2001年起,劉招華就盯上了這塊風水寶地。他找到了鄉(xiāng)里的負責人,要求租賃山嶺種植紅豆杉,用以提取目前國際市場最為暢銷的抗癌有效藥物。為了發(fā)展經(jīng)濟,鄉(xiāng)領導經(jīng)過認真研究,認為可行,便以歡迎投資者的極大熱情,按法定程序為其辦理報批手續(xù)。不久,黃沙江紅豆杉人工原材料林培植基地便啟動了。
來者不善的劉招華,一出手的架勢就不可謂不嚇人:一期工程要開發(fā)土地2萬畝,培植珍稀植物紅豆杉苗1000畝;修建公路16公里,林區(qū)公路70公里;建水庫4座,水電站3座;并要在山上建一個化工廠。
開始,劉招華確實擺出了一副干大事業(yè)的樣子,他從當?shù)馗浇男略⒐潭?、半河等村寨雇請?50多農(nóng)民,如果算上忙時雇傭的臨時工,在劉招華紅豆杉基地打工的農(nóng)民則有近300人。他們?yōu)閯⒄腥A修公路、開荒育苗、施肥、建房、守場......一時間熱火朝天,一派興旺發(fā)達景象。在農(nóng)民的辛勤勞動下,到2003年5月,基地公路已經(jīng)修成了10公里,苗圃育成了50畝,挖坑60多萬個,成片的紅豆杉種植成功,開始每個農(nóng)民工每月四五百的工資也還按時發(fā)放,正當人們在暗自慶幸這一項目給當?shù)貛砹诵б婧蛯嵒莸臅r候,美麗的藍圖最終成了泡影,當初的大老板并沒有兌現(xiàn)他的諾言。
2003年4月,紅豆杉基地在農(nóng)民的辛勤培育下初成規(guī)模,老板"李森青"卻突然"失蹤"了。在基地打工的農(nóng)民一開始是向幫劉招華管理基地的人打聽其下落,對方表示不清楚;后來農(nóng)民們又向平等鄉(xiāng)政府反映,鄉(xiāng)政府曾多次派人去桂林找劉紹華,但每次都"無功而返"。新元村楊忠原在劉招華的基地做保安,每月400元,在劉紹華"失蹤"的幾個月里,他和很多農(nóng)民工一樣繼續(xù)打工,等待老板回來發(fā)工資。直到2003年9月份,因為農(nóng)忙下山時,還沒等到自己5個多月的2000多元工資。
楊忠還告訴記者,基地的菜一直由山下農(nóng)民送,劉招華走時在菜農(nóng)那里還剩一些錢,但后來這些錢交完后,農(nóng)民繼續(xù)送菜上山,虧空的錢也無處索要。當時還有某林業(yè)學校的中專生在基地實習,因為很久不發(fā)工資,這些學生都沒錢回家。
曾在基地幫過工的老邱說起當時的事仍心有余悸。他說,2002年7月,由于基地公路經(jīng)過田地山場,挖出來的沙石毀壞了田地,沒能很好地補償,村民意見很大。當時老邱專門負責基地與政府、村民的聯(lián)系工作,縣、鄉(xiāng)兩級政府成立了協(xié)調領導小組,深入調查了解,協(xié)調處理,才使基地恢復了正常。但不久,曾來過基地幾次的劉招華就再也不露面了,打電話也不接,去找他又避而不見。工人的工資再也不付。在隨后的一年多時間里,基地的保安、技術人員出于兩難的境地,離開,又怕苗木被毀;繼續(xù)干下去,追討工錢遙遙無望。但為了那一片付出了無數(shù)心血的苗木,當?shù)睾芏噢r(nóng)民工還是堅持到2004年年底......老邱說,他為劉招華打了幾年工,倒貼了幾萬元錢,那些農(nóng)民工更慘,很多人連伙食費都沒得到。
劉招華的失蹤不但讓當?shù)剞r(nóng)民始料不及,當?shù)剜l(xiāng)政府也是難以相信。平等鄉(xiāng)負責紅豆杉基地項目的石副鄉(xiāng)長告訴記者,劉招華的表現(xiàn)太像一個投資商了,接到村民關于劉招華拖欠工錢的反映后,他和平等鄉(xiāng)相關負責人曾多次催促,并十余次上門,但沒有結果,最后連打電話對方都不接。從2004年初開始,鄉(xiāng)里就引導農(nóng)民工通過法律途徑向劉招華討薪,鄉(xiāng)司法所協(xié)助他們收集證據(jù)。當年10月份,150位農(nóng)民工向龍勝法院起訴劉招華。據(jù)稱,此后還陸續(xù)有農(nóng)民工加入到起訴隊伍中,實際人數(shù)已超過200人。
龍勝法院受理了此案,并向雙方送達了民事調解書,當時法院方并不知道劉招華是全國通緝的頭號大毒梟。在公安部下發(fā)了通緝令后,龍勝法院高度重視,指派精兵強將組成了合議庭,并于2004年12月1日對劉招華的紅豆杉基地財產(chǎn)予以封存。
大家都沒有想到,自己盡心盡力地為之服務的"大老板"居然是一個大毒梟。2004年11月,劉招華被公安機關通緝后潛逃,共拖欠200余名農(nóng)民工資達50多萬元。尚不知情的農(nóng)民還蒙在鼓里,自2005年2月起,依然有人陸續(xù)向龍勝縣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桂林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資。劉招華落網(wǎng)的消息傳來,人們十分憤慨,曾出現(xiàn)過農(nóng)民到基地哄搶物品抵債的現(xiàn)象。為了保護含辛茹苦種植的紅豆杉,當?shù)卣杆俪雒嬲{解,有效地制止了事態(tài)的擴展。
目前劉招華留在基地的財產(chǎn)有一臺舊推土機、一臺挖掘機、3座房子和尚未確定數(shù)目的樹苗。當?shù)胤ㄔ赫谝婪▽⑦@些東西拍賣,以用來支付農(nóng)民工資,剩余款項上交國庫。
租賃鳳凰林場想"大干一番事業(yè)"
鳳凰林場位于桂林市下屬的臨桂縣西面,緊臨306省道上的一棟兩層樓建筑就是該場的場部。2002年,"李森青"來到該林場,要求租賃該處興建工廠。不久,協(xié)議達成。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600萬元現(xiàn)金租下該林場70年的整體經(jīng)營種植權,以紅豆杉逐年更替現(xiàn)在的天然林,同時在林區(qū)內征地400畝建成一個大規(guī)模的高新技術產(chǎn)品基地,并承諾,一年內完成工廠建設,投入資金1.3億元人民幣,2007年繳稅達1000萬元以上,2008年繳稅達到5000萬元......開始,他很快按協(xié)議將600萬元匯到縣里,林場領到400多萬元用于職工的安置、購買醫(yī)療保險和養(yǎng)老保險以及償還外債。但從2004年開始,"李森青"就很少露面了,也不再投資,不但他承諾的工廠沒有建起來,就連原來種下的紅豆杉也全部旱死了。因為林場租賃出去的原因,全場原來在職的 57名干部職工就只留用了8人,人手不夠疏于管理,原來的樹木大量被盜伐。
表面上十分和氣的大毒梟,骨子里卻是個心狠手辣的家伙。
2003年,一個從鄰近資源縣來的黃姓老板本來與該林場簽有可以到山上割松香的協(xié)議,但不知哪里得罪了劉招華,他帶著手下的幾個人將黃從場部辦公室一直追打到公路邊上,最后在當?shù)嘏沙鏊窬母深A下,劉方才作罷。
林場一位職工的弟弟養(yǎng)的鴨子不小心跑進了林場的魚塘里,劉的手下當場把鴨子的主人推進魚塘水里,待人家爬起來后,還繼續(xù)拳打腳踢??吹竭@一經(jīng)過的人們都說他們是"一伙大流氓"。
黃師傅原來在林場幫場長開車,劉坐過幾次他的車,見其技術不錯,曾說過給他600元一個月叫他去幫開車。因黃師傅嫌工資低,沒有答應?,F(xiàn)在說起這件事,黃師傅還感到后怕,他說:"幸好我沒去,要不他什么時候在我車上放一包毒品,那我不就完蛋了!"
劉招華在當?shù)匾苍?jīng)雇請100多村民為他開荒、種苗,后來欠著大家1萬多元工錢卻跑了。
號稱要投資8000多萬元興建洋蔥素加工項目
在距離臨桂縣兩江鎮(zhèn)三公里外的白巖村,"李森青"又在這里上演了一幕神話劇。
2003年5月,"李森青"向當?shù)卣蹬Uf,他要在這里投資8000多萬元興建洋蔥素加工項目,并稱自己要帶動兩江鎮(zhèn)在一兩年內發(fā)展洋蔥種植1萬畝,使兩江鎮(zhèn)成為洋蔥之鄉(xiāng),年創(chuàng)稅利800萬元以上。同時,他還要求兩江鎮(zhèn)白巖村村民將一個山洞拓寬整平,說是要做洋蔥素生產(chǎn)的冷庫。
不久,"李森青"在人們的前呼后擁下來到村里,說他已正式?jīng)Q定要把白巖村后的那個山洞租下來,將那里當作洋蔥素生產(chǎn)的冷庫。后來,他以每年3000元的價格跟村里達成協(xié)議,并許諾一次性支付10年資金。其實后來一分錢也沒給村里人。
為了實施他的"宏偉計劃",他還與一村民簽下合同,讓其找人幫他把這個原來只能進一輛小三輪車的洞口拓寬整平,達到能開進加長東風大卡車為止。經(jīng)過修整,原來小小一個巖洞變了大樣,洞口高六七米、寬十多米,進去后逐漸寬敞,高達15米,面積足有足球場般大??;走到盡頭還有一個小洞,高約1.7米,寬20余米,伸進去處則有上百米,再進去又有一個小洞口直通后山。當時估算工程量達到5萬元,后來完工了,他卻只付給農(nóng)民工2萬元。
神秘的桂林別墅
從桂林市中心一路往北行駛到屏風花鳥市場附近,就是桂林市有名的漓江花園別墅區(qū)。這里的別墅多為幾年前的富人們興建。搞生意發(fā)了財?shù)?,靠繪畫賣奇石積攢了家產(chǎn)的,國家征地后有了錢的,先富起來的市民等等,紛紛跑到這里購房先過起了小康生活。這里的房子高不超過三層,寬卻達到近200平方米。
劉招華與其妻子李曉青(周倩)就住在這兒的185號別墅里。這里地處別墅區(qū)的最深處,屋后面有一道矮圍墻,一翻身就可以離開小區(qū)到了外面??磥磉x取這一地方,他確實是處心積慮的。
小區(qū)的保安員說,以前經(jīng)??匆妱⒄腥A開著一輛白色的轎車出進,并不覺得有什么特別,當知道他是全國通緝的第一大毒梟后,這才被嚇了一大跳。
在桂林,除了這一棟別墅之外,劉招華在桂林還有一個住處,那就是該市全州縣的民主路221號。
當時,為了在桂林隱藏更深,劉招華托人補辦了個假身份證,變成了假"全州仔",其妻則變成了"全州媳婦"。據(jù)知情者介紹,劉在海南、廣西等地認識了兩個全州人,在金錢的誘惑下,這兩名嫌疑人返回全州,以劉招華夫妻外出打工未辦理身份證為名,騙取村干部及有關部門的信任,補辦了身份證,使其變成了合法的假全州人。
劉招華被抓不久,其居住的漓江花園185棟別墅大門被當?shù)毓矙C關貼上了封條,里面枯萎的花草隱約可見。小區(qū)居民說,2004年11月22日,他們最后一次看見劉招華帶著兒子在花園邊玩耍,此后便不見了他的蹤影;還有住戶在那兩天看到劉的妻子帶著小孩拿了簡單的行李匆匆地離去,此后便有公安部的懸賞令貼滿桂林市的大街小巷。這時候,人們才明白小區(qū)里的住戶"李森青"就是中國第一曠世大毒梟劉招華......
據(jù)警方介紹,2004年11月24日,公安部公開懸賞通緝劉招華等五大毒販后,群眾舉報踴躍。據(jù)公安部掃毒行動辦公室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目前,共接到群眾舉報電話1800多個。其中,不少舉報線索很有價值,給追捕工作提供了方向。除劉招華于今年3月5日被抓獲外,今年1月8日,根據(jù)群眾舉報,云南省公安機關與緬甸撣邦第二特區(qū)執(zhí)法部門通力合作,在該特區(qū)勐冒縣新地方將五大毒販之一的馬順蘇抓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