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是中國近代史上卓越的思想家和偉大愛國者,他不僅是鴉片戰(zhàn)爭中反侵略的英勇斗士,而且還是一位為探求西方知識而作出不懈努力的杰出先驅(qū)者,后人譽之為“清代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到廣東“禁煙”之前,林則徐對自己的主要對手英國還不是很了解,有過“天朝聲威”可“懾服夷人”的天真想法。他對當時世界情況的了解也是極為有限,英船“杉達”號醫(yī)生希爾曾在1840年1月的《中國日報》撰文寫道:“……林公又問起各種鴉片所來自的地點,他讓我把這些地名給他寫下來,我當即照辦,提到土耳其的名字時,他問是否屬于美國,或是美國的一部分。我告訴他土耳其距離中國幾乎需要一個月的航程,他似乎很驚奇?!笨梢娏謩t徐對當時世界的了解程度,但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孤陋寡聞后,便立即設(shè)法補救,他“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譯西書,又購西文新紙”,并讓專人翻譯報中有關(guān)章節(jié)。中國政府官方人士之翻譯外文報紙,大概應(yīng)以林則徐為創(chuàng)始人。隨著與外國侵略者的斗爭不斷深入,他愈發(fā)感到了解世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他托友人購來1836年英國出版的慕瑞著《世界地理大全》,并親自組織和參加翻譯。譯出后取名《四洲志》,后又將書輯成《海國圖志》100卷,他本人翻譯和輯選的就有25篇近23萬字。此書是中國第一部較有系統(tǒng)的“世界地理志”,書中介紹了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的地理和歷史,將世界列強情況盡收于眼底。
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林則徐之所以能在“禁煙”中建立奇功,彪炳史冊,是與他這種掌握第一手資料,善于和敢于“知彼”的做法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