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共產黨員的光輝模范”。這是薄一波給李林烈士的題詞。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前夕, 我沿著李林烈士當年戰(zhàn)斗的足跡,走訪了這塊英雄的土地——山西雁北革命老區(qū)。就在這塊土地上,李林和敵寇整整浴血奮戰(zhàn)了三個多春秋,躍馬轉戰(zhàn)于雁門關內外,縱橫馳騁在長城腳下,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yè),流盡了最后一滴血,犧牲時,年僅24歲。
60多年過去了,這里的人民無時無刻不在懷念我們的女英雄李林。走訪期間,老區(qū)人民和李林烈士生前的戰(zhàn)友向我們講述了她一個又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
一
在平魯區(qū),我們見到了屈健同志,他已經是第三次回來祭奠親人了。屈健是最早和李林來到平魯開展抗日救亡工作的共產黨員,在共同的戰(zhàn)斗生活中,他們萌發(fā)了崇高的愛情,結成了一對“抗戰(zhàn)夫婦”。在追憶中,他含著熱淚告訴我們:李林生在福建,長在印尼的爪哇,從小就對不平等的殖民統(tǒng)治極為不滿——當時印尼處于殖民統(tǒng)治的鐵蹄下。在上海愛國女中上學時,面對插著紅膏藥旗的虹口日本兵營,曾揮筆疾書,寫下了“甘愿征戰(zhàn)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鋼鐵誓言。在北京和上海求學期間,她多次站在抗日救亡游行隊伍的最前面??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李林毅然放棄了大學生涯,北上太原,參加了太原國民師范軍政培訓班,之后,到大同開展犧盟會工作。大同淪陷后,她和其他同志被迫向太原撤退,途中,她看到潰退的國民黨軍隊和逃難的群眾的凄慘景象,痛苦得邁不開步子, 忍不住幾次流下了熱淚。最后,他毅然地調頭北上, 跟隨來雁北開展抗日游擊斗爭的同志又跨出了雁門關,來到了塞上古城——平魯城,開始了她的戎馬生涯。
我們來到了四面環(huán)山的平魯城,這里原是平魯縣的縣城,古老的城墻和城門都還完好地保存著。在這里,我們見到了當年跟隨李林的劉毅老人,他告訴我們:那是1937年9月,日寇大舉進攻,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和閻錫山的部隊像決堤的洪水,一退千里,形勢十分危急。在平魯區(qū),閻錫山委派的縣長早已丟下人民,逃得不知去向了。城里城外,人心惶惶。就在這節(jié)骨眼上,李林他們來了。李林中等個頭,身著武裝,背一支“五六”步槍,顧不得一路行軍的勞累,跳上了當街的一個凳子就給當地的群眾講演開了:“父老兄弟姐妹們,日本鬼于欺侮到我們的家鄉(xiāng)來了,我們怎么辦?芽能當亡國奴嗎?不,我們誓死不當亡國奴?選我們要用槍桿子保衛(wèi)我們的家鄉(xiāng), 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去?選”她慷慨激昂,歷數了日寇在我國燒殺奸淫犯下的滔天罪行,講得聲淚俱下,使許多聽眾受到了強烈的感染,有力地鼓舞了平魯人民抗日的斗志。講演一完畢,就有七八個青年報名參了軍。
我們追覓著烈士當年戰(zhàn)斗的足跡,又來到了和平魯區(qū)毗鄰的偏關縣。當日寇的鐵蹄踏進平魯城時,李林和同志們轉戰(zhàn)到這里開展抗日工作。在偏關縣,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李林來到偏關后,率領部隊砸爛了國民黨縣衙門的反動監(jiān)獄,救出了許多無辜的苦難群眾,其中有一個貧農的女兒張喜鳳,因反動政府強加的“謀殺親夫”的罪名,在死囚牢里關了整整八年,真是求生不得,求死無望。而事實的真相是:喜鳳因父親交不夠葛姓地主的租子,被強迫嫁給地主的瘋癲兒子,姑娘在婚夜越窗而逃,偏巧葛姓地主的瘋兒子在幾天之后病死了。葛姓地主用銀子買通官府,制造了這個轟動偏關的大冤案。
苦大仇深的張喜鳳被李林救出來之后,很快地接受了共產黨的領導,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由一個農村婦女逐漸成長為我邊區(qū)一名出色的婦女干部。
我們又風塵仆仆地來到了位于北同蒲鐵路線上的重鎮(zhèn)——岱岳,這里如今是山陰縣縣城。
專程回雁北憑吊李林烈士的戎存仁同志回憶說:“1939年10月,日寇對我雁北洪濤山根據地發(fā)動了瘋狂的第七次大‘掃蕩’,為了粉碎敵寇的‘掃蕩’,李林率部奇襲了兵力空虛的敵人老巢岱岳,她和戰(zhàn)友們用機槍猛烈向敵據點射擊,一直沖進中心街,敵人一看老巢被攻,慌了手腳,從大同方面調動了飛機、坦克來解圍,在根據地‘掃蕩’的敵兵也匆匆退出了根據地,向岱岳靠攏。就這樣,勝利地粉碎了敵人的又一次‘掃蕩’?!?/p>
這位驍勇的抗日女戰(zhàn)士愈戰(zhàn)愈勇,成了邊區(qū)人民心中傳奇式的英雄,也成了敵人的眼中釘、肉中刺,一提起她的英名,敵人就嚇得驚恐萬狀,恨得咬牙切齒,日本鬼子把李林稱作“頑皮女太君”,并多次出巨金懸賞她的頭顱。
奇襲岱岳,粉碎敵人第七次“掃蕩”后不久,李林見到了馳名中外的抗日名將賀龍將軍。賀龍同志親切地對她說:“我們的女英雄,聽說鬼子聽到你的名字都怕呢?了不起!”并欣喜地讓李林騎上她的“菊花青”戰(zhàn)馬在門前的山坡上表演了精湛的騎術。
二
榆嶺位于平魯區(qū)的東端,這里曾經是雁北洪濤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的中心。1938年夏天,為了鞏固和發(fā)展根據地,晉綏邊區(qū)在這里舉辦了干部培訓班,任命李林兼任宣傳部長,主管干訓班的工作。
在平魯訪問期間,我們見到了年過花甲的西安碑林區(qū)教育局的劉震同志。她是李林在平魯一手培養(yǎng)起來的抗日婦女干部。她說,當時,像她這樣在李林的帶動下,參加抗日的姐妹們是很多的。她回憶說: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李林先后熱情地接待了來自各地的四期學員。她逐個地找學員談心,了解他們的出身和思想活動,給他們講抗戰(zhàn)的故事,手把手地教他們寫字,唱抗日救亡歌曲。她親自講授主要的政治課程。為了備好課,她常常伏案疾書到天亮。
在當時險惡的環(huán)境下,這位南國姑娘和同志們一樣,吃著莜面山藥煮黑豆,有時還不得不露宿在野外和打谷場的干草堆里,她上身穿著軍裝,下身卻穿著老羊皮褲,被群眾譽為“皮褲姑娘”。因為沒有襪子穿,她的一雙腳凍得血糊垃碴,但她卻仍是那樣樂觀而不知疲倦地工作。而她從家鄉(xiāng)帶來的兩件毛衣,卻一天也沒舍得穿,送給了有病的戰(zhàn)友……
干訓班克服了重重困難,為黨培養(yǎng)了數百名干部,及時地充實到各縣區(qū)挑起了抗日重擔。我們凝視著當年干訓班住過的土窯,仿佛真的又看到了李林在油燈下孜孜不倦的身影……
在雁北訪問期間,我們先后走訪了平魯、偏關、山陰、朔縣、懷仁、右玉殺虎口、紅沙壩等李林當年率部激戰(zhàn)過的地方,了解到,李林從1937年到雁北算起,一直到1940年三年中,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親自擊斃了數百名日寇和漢奸,經她親手組建的雁北游擊八支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愈戰(zhàn)愈強,逐漸成為一支有相當戰(zhàn)斗實力和作戰(zhàn)經驗的騎兵營,成了雁北抗日前線的主力軍。她參與開辟的洪濤山抗日根據地逐漸變成了抗日的堅強堡壘,敵軍難以對付的“火牛陣”。
三
李林和老區(qū)的革命人民結下了深厚的骨肉情,她的心和老區(qū)人民跳動在一起,她的血和老區(qū)人民奔流在一起。在平魯區(qū)李林紀念室里,我們見到了一份極為珍貴的由李林親手寫給中央的影印信件,信中寫道:“我每走到一個村子,沒有一個村子的老百姓不熟悉,拜了不少干媽,團結了不少干姐妹”?!白钣幸馑嫉氖且恍┑胤礁刹康睦掀?,非要叫她們的孩子認我做‘干媽’。一個沒有做過母親的人,驟然被人家叫媽,是怪不好意思的……”
一起回來憑吊李林烈士的柏玉生同志,向我們介紹了這樣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騎兵營2連連長魯尚明在戰(zhàn)斗中犧牲了。為了安撫烈士家屬,李林懷著沉痛的心情來到了烈士的家鄉(xiāng)。魯連長的母親王大娘早年喪夫,為了拉扯大三個兒子,她給人當傭人,沿街討飯,真是啥苦都吃盡了。當大兒子犧牲的噩耗傳來時,她悲痛欲絕,頭發(fā)一夜間全白了。次日天明,這位革命母親平靜地拉著李林的手,堅定地說:“李委員,我前前后后想過了,兒子為了抗日,死得值,我這當媽的,也要有骨氣,對得起兒子?選我只有一個要求,叫二兒子尚志跟你走吧?選”
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選李林禁不住熱淚盈眶,一頭撲在大娘懷里,深情地喊道:“媽媽,我的好媽媽?選”
此后,這母女倆情同骨肉,每次見面,都有說不完的貼心話。有一次老人還打發(fā)14歲的小兒子小牛跑了六七十里地,給李林送煮雞蛋。
一天下午,李林被敵人堵在王大娘所在的村里,她正準備拔出槍和敵人拼命,被王大娘硬是推進了地道,掩護起來。而王大娘卻被敵人嚴刑拷打,通紅的爐圈燒焦了皮肉,王大娘幾度昏死過去,但鐵嘴鋼牙,沒給敵人吐一個字。當李林再次見到老人時,難過得眼淚撲籟籟流下,老人反而安慰說:“好孩子,革命哪有不流血的,只要你們在,咱百姓就有盼頭!”
四
我們又驅車沿著婉蜒起伏的盤山公路,來到了平魯區(qū)東部東平太鄉(xiāng)附近的蔭涼山上,這里是李林烈士犧牲的地方。
1940年4月下旬,日寇從同蒲、平綏鐵路沿線調集1.2萬余眾,分三路對我雁北敵后根據地進行大“掃蕩”。26日拂曉,120師獨立六支隊、雁北專署機關、群眾團體和一些后勤機關在平太村被敵團團包圍。六支隊猛打猛沖,終于沖出了敵人的包圍圈,但后續(xù)大隊沒有及時跟上,被敵人的火力攔腰截斷,又堵進了包圍圈。當時戰(zhàn)斗力只有一個政衛(wèi)連了。在這嚴峻的情況下,李林臨危不懼,讓地委武裝部長姜勝帶領大隊向南突圍,她自己則帶領政衛(wèi)連的一個騎兵排從東溝猛烈地殺向敵人,以吸引敵人的注意力,掩護大隊突圍。一時間,馬蹄騰飛,塵浪沖天,鐵蹄一連突破了敵人兩道防線,愚蠢的敵人誤以為是主力突圍,慌忙調集南北兩翼的大部兵力圍了上來,等敵人發(fā)現(xiàn)中計時,大隊已沖出了敵人包圍。惱羞成怒的敵人又重新集結,尾追大隊。這時李林已率部沖出了敵人的火力網,生的希望就在眼前,但她看見敵人又去尾追大隊,便毅然帶領戰(zhàn)士們重新殺向敵人,以牽制敵人。槍林彈雨中,他們東拼西殺,擊斃了大量鬼子,李林更是雄姿英發(fā),雙槍齊鳴,一連打“啞”了敵人的兩挺機槍……
鬼子如密密匝匝的蝗蟲團團涌了上來,李林和戰(zhàn)士們且戰(zhàn)且退,最后登上了蔭涼山頂,利用山上破廟的斷壁頑強地抵抗著,最后,她的身邊僅剩下兩個身負重傷的戰(zhàn)上。由她一手馴服的蒙古烈馬“菊花青”,也中彈倒在了地上。他們用山頭的小廟做掩護,仍頑強地打退敵人的多次進攻。戰(zhàn)斗一直持續(xù)到下午兩點,兩名戰(zhàn)友相繼犧牲,李林也左腿中彈,前胸受傷,她強忍著傷痛,又一連擊斃了六名鬼子,當剩下最后一粒子彈時,她看著從四面八方撲過來的敵人,鎮(zhèn)靜地把槍對準了自己的喉部……
蔭涼山腳下上郭家窯村上了年紀的老人對我們說,李林犧牲的第二天,我們的部隊從敵人手里奪回了烈士的遺體,安放在小郭家窯村,村里人從五里以外挑來清水為烈士洗軀,并用珍藏的白布為烈士裹體,她的血衣,送到延安。面對當年安放烈士遺體的三孔石窯,我們不禁肅然起敬,脫帽致哀。
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的犧牲引起了雁北軍民的極大悲痛,引起了全國軍民的極大悲痛。在李林烈士紀念室,我們看到了中央婦委在李林犧牲的一個月后,從延安發(fā)來的唁電,唁電說:“……二十余歲之青年李林同志,自1937年夏起,即在前方英勇殺敵,不僅是我們女共產黨員的光輝模范,而且是全國同胞所敬愛的女英雄,今竟美年戰(zhàn)死,實我中華民族——特別是我國婦女界一嚴重損失……”唁電最后說:“特此號召全體共產黨員同志和全國婦女同胞更加奮起抗敵,為完成李林同志的未竟事業(yè)而奮斗?選”
延安《新中華報》等全國解放區(qū)大后方的許多報刊,都詳細介紹了李林烈士的英雄事跡。
中共晉西北黨委機關報《新西北報》在社論中沉痛指出:“在這偉大的時代中,雖有不少民族英雄,然而像李林同志深入敵后,指揮武裝部隊,領導工農群眾與敵沖鋒陷陣,血肉相拼,以至堅持三年之久,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永遠不可磨滅的戰(zhàn)績的,恐怕只有李林同志了!”
五
平魯區(qū)井坪西側的烈士陵園,是李林烈士長眠的地方。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年后的今天,平魯人民在這里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我們看到前來憑吊的人每天絡繹不絕。這里面有歸國華僑,有黨政軍干部,有青年學生,有人民群眾……莊嚴肅穆的陵園最近已修葺一新,烈士紀念碑碑座也已完成了漢白玉浮雕,碑后,是由群眾捐款建成的烈士雕塑,李林烈士身著戎裝,騎在奮蹄嘯嘯的戰(zhàn)馬上,手握雙槍。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英姿颯爽、奮勇殺敵的壯觀場面。
在雁北訪問期間,我們高興地看到,這塊用烈士鮮血染紅的大地,在半個多世紀中發(fā)生了可喜變化,我們走在平魯區(qū)縣城的大街上,只見高樓鱗次櫛比,市場繁榮活躍,人們的衣食住行和精神面貌均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李林烈士如果九泉有知,一定會含笑長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