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亂世出英雄”。然而,生不逢時,而又無意成為英雄的天才詞人李煜,注定只能是一場悲劇的落幕人。于是,他的詞就更加傷感,也更為流傳了。
年輕時的詞人,風(fēng)流倜儻,飽讀四書五經(jīng),畫驚朝野上下,且精通音律,才多遭嫉如曹植。為避來自兄長之禍,他只問讀書和藝術(shù)。直至惡人惡報,殺父的兄長死了,而他的另外五個兄長也同樣短命。于是,如驚濤駭浪中的一只無系之舟,他被推上了從沒奢望過的至尊王位。人稱南唐后主。
李煜不是當(dāng)皇上的材料,他只工詩詞,不諳經(jīng)天緯地,又沒有撞著好人,所以亡國是必然的。他淪為階下囚。然而,成為階下囚的李煜卻還是詞人,并且其詞更見光華。比如,被擄后的詞人離開金陵,被押至開封,船經(jīng)長江江心時,詞人忍不住凄然淚下,一聲“四十年來夢一場”,幾讓江水倒流。此后,詞人過著與世隔絕的牢獄生活。他像一只被折了翅膀的鳥兒,每日讀著一片巴掌大的天空,撿拾著縷縷舊事,孤獨、無力而又無望。他想到“倉皇辭廟日”時“垂淚對宮娥”的場景,他忍受“剪不斷,理還亂”的內(nèi)心煎熬,他感嘆“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的失落,他發(fā)出“問君能有幾多愁”的幽怨吶喊。最終,他的幽怨,他的“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與“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惹惱了當(dāng)朝君主,他作為末代皇帝和一代詞人的生命燭光,被一只無法抗?fàn)幍暮诎抵郑惠p輕一揮就熄滅了。一首《虞美人》,是當(dāng)朝皇上宋太宗最嫉恨、最無法容忍的,也是詞人李煜最負(fù)盛名的、最被人推崇的。
闊大的胸襟,詭奇的夸張,絕倫的比擬,詞中的李煜與詞外的他恍如隔世。就連他的敵人也贊嘆說,如果用他作詞的一半的工夫治理國家,又豈能被俘虜?
歷史有情。李煜那愁腸百結(jié)、滂沱如潮的詞情和浩浩江水一起流淌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