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中原戰(zhàn)亂頻繁,大批漢人南遷至江西、福建、廣東。當地人稱南遷而來的漢人為客家人。客家人不僅愛吃牛而且還特別擅長對牛的烹制,客家人烹制的牛菜,味道美妙,風味獨特,深受大眾歡迎。下面就向大家介紹幾款客家牛菜。
一、腌菜炒牛肉
用料:腌芥菜(取梗)150克,熟牛肉250克,紅辣椒50克,大蒜苗75克,生姜10克,生抽王30克,老抽王5克,白糖5克,花生油、精鹽、料酒、味精、水淀粉各適量。
制作:(1)腌芥菜片切成厚片;牛肉橫著絲紋切成片;紅椒切成橢圓形片;大蒜苗切成段,生姜切成小片。
(2)腌芥菜焯水。
(3)花生油(1500克)入鍋,燒至四成熱時,下牛肉片、腌菜,略加熱,倒入漏勺內,鍋留底油,下紅椒、生姜、大蒜苗,炒香,倒入腌菜、牛肉,加入少量水,并加入生抽王、老抽王、白糖、精鹽、料酒,略炒,用水淀粉勾芡,加入底油,顛翻,出鍋,裝盤即成。
特點:酸辣鮮香,味美利口。
注:熟牛肉是將牛肉切成大塊,焯熟,撈出洗去血沫,重放水鍋中,加入蔥、姜、芹菜、八角、生姜、花椒、紅椒干、料酒,煮至軟嫩不韌時,撈出,過涼水即成。
二、罐煨牛腩
用料:牛腩1000克,八角、桂皮、生姜、花椒、陳皮共10克,蒜仁50克,紅椒干5克,香蔥25克,芹菜25克,生姜25克,水發(fā)粉帶500克,生抽王50克,老抽王15克,蠔油50克,魚露25克,白糖10克,花生油、精鹽、料酒、味精、香菜末、香油各適量。
制法:(1)牛腩煮熟,撈出洗去血沫,切成塊;香蔥、芹菜打成結;生姜拍松,切成小塊;粉帶切成八段。
(2)炒鍋上火,下花生油(75克)、八角、桂皮、砂姜、花椒、陳皮、蒜仁、紅椒干、香蔥、芹菜、生姜爆香,下牛腩再爆香,加入清水(1500克)、生抽王、老抽王、蠔油、魚露、白糖、精鹽、料酒、味精,燒開,出鍋,盛于瓦罐內,加蓋置微火上煨3~4小時,至軟爛時,加入香油。
(3)粉帶焯水,放盆內,加入花生油拌勻,放窩盤內,放上香菜末,隨牛腩上席,食完牛腩后,將粉帶倒入牛腩湯中, 食之,即成。
特點:牛腩軟爛,粉帶滑溜,味道芳香。
三、辣椒拌牛巴
用料:瘦牛肉750克,青紅椒100克,蒜仁末5克、姜末5克,砂姜鹽25克,花生油、味粉、香油、生抽王、白糖、白酒各適量。
制法:(1)牛肉切成扁條塊,放盆內加入砂姜鹽,并加入適量生抽王、白糖、白酒,拌勻,腌一夜,吊起,曬2天至半干時,橫切成片,焯水;青紅椒切成塊。
(2)花生油(750克)入鍋,燒至四成熱時,下牛肉略炸,下辣椒,略炸、撈出,瀝干油,放盆內,加入蒜仁末、姜末、味精、香油,并加入適量的生抽王和少許鹽,拌勻,裝盤即成。
特點:干香、鮮辣、味美。
四、紅燒牛蹄
用料:大牛蹄2只(重約2000克),西蘭花200克,八角、桂皮、砂姜共10克,蔥50克,生姜25克,生抽王50克,老抽王20克,蠔油100克,白糖15克,南乳75克,柱侯醬30克,沙茶醬30克,花生油、精鹽、料酒、味精、雞精、蒜仁末、水淀粉、麥芽糖水、炸油、豬骨湯各適量。
制作:(1)將牛蹄放熱水中略燙,退去牛毛和趾甲,并用火焯凈余毛,放水鍋中煮熟,抹上麥芽糖水;西蘭花改刀成小朵。
(2)炸油(4000克)入鍋,燒至六成熱時,下牛蹄,炸至色紅皮硬時,撈出放水中泡三小時。
(3)炒鍋上火,下花生油(75克)、八角、桂皮、砂姜、蔥、姜爆香,加入豬骨湯(3000克)、生抽王、老抽王、蠔油、南乳、柱侯醬、沙茶醬、精鹽、料酒、味精、雞精,燒開,出鍋盛盆內,放入牛蹄,上籠,蒸4小時至燒透時,出籠,涼后取出,去骨,改刀成塊,擺放于大盤內成原形,上籠蒸滾,取適量原汁入鍋,勾芡,加入底油,出鍋,澆于牛蹄上。
(4)西蘭花焯水,凈鍋上火,下少量花生油,并加入蒜仁末爆香,下西蘭花略炒,加入精鹽、料酒、雞精,用水淀粉勾芡,加入底油,出鍋,圍擺在牛蹄周圍,即成。
特點:牛蹄紅燒,味道芳香。
五、酸辣牛耳
用料:牛耳朵1只,蒜泥10克,香菜段100克,香紅油30克,美極鮮醬油15克,白糖10克,浙醋25克,芹菜、生姜、桂皮、精鹽、料酒、味精、熟白芝麻各適量。
制法:(1)牛耳用熱水略燙,退去牛毛,并用大火去余毛,放水鍋中,加入芹菜、生姜(拍松)、桂皮、料酒,煮至軟嫩不韌時,離火、涼透時,撈出,片切成薄片,放盆內,加入精鹽、蒜泥、香紅油、醬油、白糖、浙醋、味精拌勻,腌漬15分鐘。
(2)將香菜段放平盤中墊底,放上牛耳朵,撒上少許芝麻,即成。
特點:色澤紅亮,品質爽脆,味覺酸辣。
六、小炒牛肚領
用料:牛肚領400克,酒釀辣椒50克,酸鞭筍100克,生姜10克,蒜仁5克,芹菜梗50克,白糖5克,花椒3克,生抽王25克,老抽王25克,花生油、精鹽、料酒、味精、水淀粉、香油、純堿、姜汁酒各適量。
制法:(1)牛肚領片切成梳子片;酒釀辣椒切成欖形;酸鞭筍一剖為二,橫切成段;生姜、蒜仁切成小片;芹菜切成段。
(2)牛肚領放盆內,加入純堿(30克)拌勻,腌兩小時,放沸水鍋中略燙,撈出;用清水沖漂三小時,至退凈堿味。
(3)炒鍋上火,注入較多的清水,加入適量精鹽、姜汁酒,燒開,下牛肚領,略焯,倒入漏勺內,鍋內下花生油(1500克)燒至五成熱時,下牛肚領略爆,倒入漏勺內,鍋留底油,下花椒炸酥,加入生姜、蒜仁、辣椒、酸筍、芹菜略炒,加少量水,并加入白糖、生抽王、老抽王、精鹽、料酒、味精,倒入牛肚領,略炒,用水淀粉勾芡,加入尾油,出鍋,裝盤,即成。
特點:微酸帶辣,鮮香爽口。
七、魷魚牛鞭煲
用料:水發(fā)魷魚250克,牛鞭1條(重約500克),蒜仁75克,紅椒25克,蔥段5克,姜片10克,蠔油50克,生抽王25克,白糖5克,花生油、精鹽、料酒、味精、雞精、水淀粉、蔥條、姜塊、八角、豬骨湯、香油、胡椒粉各適量。
制法:(1)魷魚切成荔枝塊;牛鞭煮熟,撕去外衣,順長剖開,在剖面鑲上荔枝刀花,改刀成菱形塊;蒜仁拍松;紅椒切成滾料塊;
(2)牛鞭放高壓鍋內,加入蔥條、姜塊(拍松)、八角、料酒,并加入清水,加蓋,置火上煲15分鐘左右,至軟嫩(不硬韌也不爛)時,用清水浸泡三小時;魷魚焯水。
(3)花生油(1000克)入鍋,燒至五成熱時,下魷魚略爆,倒入漏勺內,鍋留底油,下蒜仁、紅椒、生姜爆香,加入適量豬骨湯,并加入魷魚、牛鞭、蠔油、生抽王、白糖、精鹽、料酒、味精、雞精,燒開,用水淀粉勾芡,加入底油,出鍋,盛于瓦煲內,加蓋,置小火上稍煲,加入香油、胡椒粉、蔥段,即成。
特點:鮮美香辣,滾燙可口。
八、桃仁枸杞子燉牛尾
用料:牛尾750克,核桃仁100克,枸杞子5克,生姜50克,干貝50克,花生油、精鹽、料酒、味精、雞精、胡椒粉、小蘇打、蔥條、香菜各適量。
制法:(1)牛尾斬成塊;核桃仁用沸水略泡,去衣;生姜切成大塊;干貝泡洗干凈。
(2)炒鍋上火,下花生油(30克)、蔥、姜爆香、加入牛尾,再爆香,加入清水、料酒,并加入少許小蘇打,煮熟,撈出,揀去蔥姜、洗凈,放入大湯盤內。加入桃仁、生姜、干貝,并注入清水(1500克),再加入精鹽、料酒、味精、雞精,加蓋,上籠,蒸燉4小時至軟爛時,加入枸杞子、胡椒粉、香菜,即成。
特點:軟爛,鮮香,味美。
九、白灼牛春
用料:牛春(牛睪丸)600克,香菜段20克,生姜蒜仁末25克,香醋25克,生抽王50克,香紅油50克,花椒3克,紅椒干節(jié)5克,白糖5克,料酒、味精、胡椒粉、香油、小蘇打各適量。
制法:(1)牛春去衣,切成厚片,放盆內,加入姜蒜末、料酒、小蘇打(少許)、味精,拌勻腌兩小時,放入沸水鍋中,焯至剛斷生時,撈出,放入窩盤內;將香醋、生抽王、白糖、味精、胡椒粉、香油放碗內,調勻,淋于牛春片上,放上姜蒜末。
(2)紅油入鍋,下花椒、紅椒干炸酥,出鍋,澆于牛春片上,放上香菜,即成。
特點:鮮、辣、香、酸、嫩、美。
十、蘿卜牛雜鍋
用料:牛雜1副,紅白蘿卜5000克,八角、桂皮、砂姜、陳皮、草果、南姜共50克,柱侯醬1瓶,沙茶醬1瓶,洋蔥100克,生姜100克,芹菜100克,蒜仁100克,紅椒干20克,生抽王500克,白糖50克,花生油、精鹽、料酒、味精、雞精、小蘇打、姜汁酒、蒜仁辣椒醬、豉油王汁、酸辣汁、香菜、芹菜段、青菜各適量。
制法:(1)牛雜大件者改刀,一起放入水鍋中,加入料酒和少量小蘇打,焯熱,撈出,洗凈,切成塊,重放水鍋中,加入姜汁酒,再焯水一次,撈出,瀝干水;蘿卜去皮,切成塊;洋蔥切成塊;生姜拍松。
(2)炒鍋上火,下花生油(1500克)、八角、桂皮、砂姜、陳皮、草果、南姜、洋蔥、生姜、芹菜、蒜仁、紅椒干爆香,出鍋,用白紗布包起來,即為香料包;鍋內再加花生油(250克)下牛雜爆香,加入適量清水,并加入柱侯醬、沙茶醬、生抽王、白糖、精鹽、料酒,燒開,出鍋,盛于鋼精鍋內,加入香料包,小火燒至軟爛(勿太爛)時,揀去香料包,加入味精、雞精。
(3)蘿卜煮熟,分盛于10個火鍋內,再將燒好的牛雜分盛于裝有蘿卜的火鍋內,放上芹菜段,隨蒜仁辣椒醬、豉油王汁、酸辣汁、香菜、青菜上席。將火鍋牛雜置于酒精爐上燒至重開,取牛雜直接食之或蘸佐料食之,食完牛雜后,將青菜倒入牛雜湯中煮食,即成。
特點:軟爛,鮮香,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