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剛剛19歲的小孫兒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遠在國外的兒子、兒媳不能趕回來為他送行,于是我們老倆口不顧年邁體弱送孫兒去學校。一路火車,一路叮囑:吃飯不要太節(jié)約;衣著要整潔;上街要注意安全;錢要放好,不要丟失;常來電話……
到達長沙某大學新生宿舍時,已是下午一點鐘了。學校的午餐時間剛過,我們忙讓孫兒先去吃午飯。面對領(lǐng)到的新生生活用品,看著比我們早來的3名新生那鋪得整整齊齊的床,我們老倆口強打精神套被、套枕頭、鋪床、掛蚊帳……按照學校的統(tǒng)一要求剛剛收拾完,孫兒也跑回宿舍了,一進屋說,學校食堂已關(guān)門,我到外邊兒飯店吃了小籠蒸包。臨別,孫兒大叫手表不知放在哪里了,看著他東翻西找的著急樣子,我解下自己的表給了他,害得我一路上盡跟別人打聽時間。
我和老伴托著沉重的腳步往回趕,一路上默默無語。我想:孫兒啊,當你吃著小籠蒸包的時候,是否想到自己的爺爺、奶奶正在餓著肚子為你鋪床,你奶奶是帶著病為你送行的?如果做孫兒的連自己的爺爺、奶奶都不懂得關(guān)心一下的話,將來,怎么會關(guān)心他人,關(guān)心社會呢?我的心比腿還沉重。
轉(zhuǎn)眼就到了放寒假,孫兒回來了。第二天早上,他奶奶洗衣時大喊:“老頭子,快來看,你寶貝孫兒的襪子!”原來,兩只線襪子的后跟都打了補丁,粗針大線的,補丁還斜歪著。我倆都很激動,手拿著孫兒的襪子,面面相覷,熱淚盈眶。“跟誰學的?”奶奶急不可待地追問?!翱此奚岬内w阿姨?!睂O兒輕描淡寫。孫兒談起大學的生活很來勁。四人一室,都遠離父母,于是大家都有一種責任感,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打開水、買早飯、收衣物。誰的家人來校探望,帶來的家鄉(xiāng)土特產(chǎn)一律“共產(chǎn)”。暑假里,我和老伴參加老年大學學習,中午回來后,常常吃上孫兒做好的飯菜;晚上回家,晾曬的衣物已收疊好。我們要他把寶貴的時間花在復習功課上,“功課誤不了,”孫兒說,“我要盡力做點家務,這是我將來獨立生活的一種鍛煉,你們應該給我這種機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