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境外機構(gòu)投資者進入的兩年,中國A股市場一直低迷,QFII卻始終對進入市場及增加額度抱持興趣,他們在華到底有何斬獲?
進入中國兩年的QFII(合格境外機構(gòu)投資者)正在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管理層顯然希望QFII能助力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但是對于QFII來說,這仍是一場需要看到輸贏的游戲。
7月11日,中國證監(jiān)會表示,QFII的投資額度將從40億美元提高到100億美元。
“這是管理層的救市之舉。”江南證券一位負責投資的人士說,管理層的救市思路并沒太大改變,在多項救市措施不得力 之下,還是希望資金擴容,通過改變市場供求關系來提升點位。
增加60億美元額度看起來也終遂了許多投資者的心愿。自2003年首批QFII試水以來,試點第一階段的40億美元額度已被27家QFII機構(gòu)用完。QFII們一直在呼吁要增加額度,高盛、美林、德意志銀行都曾公開表示希望增加額度,QFII額度已經(jīng)達到8億美元的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證券部主管袁淑琴更是多次高調(diào)地表示瑞銀希望下一輪能新增2至3億美元的額度。
在境外機構(gòu)投資者進入的兩年,中國A股市場一直低迷,QFII卻始終對進入市場及增加額度抱持興趣,悖于常理的邏輯令公眾一直好奇:QFII在華到底有何斬獲?
是財富的誘惑嗎?兩年來A股股指迭創(chuàng)新低,9成以上投資者無利,2004年度114家證券公司利潤總額為-103.64億元,全行業(yè)處于虧損狀態(tài);45家基金公司中,也只有17家公司盈利。QFII有點石成金的本領嗎?關于QFII的利潤沒有公開的數(shù)據(jù),但是市場大勢很差,來自多家證券公司、基金的人士從其公開持股的投資判斷QFII并未從股市賺得盆滿缽滿,多數(shù)說法是:QFII在A股市場沒賺到多少錢,只是在采取多種投資組合的策略下,可能也沒有賠錢。
一位合資基金公司人士吐露了QFII的秘密:由于有外資股東,他們有機會接觸一些外國投資者,顯然,國際上中國概念正熱,這些投資者對中國這一新興市場有著超常的熱情,所以QFII募集資金并不困難,QFII正是這些資金的通道,他們重要的收入來源是傭金,更多的額度意味著更高的傭金收入。
QFII可能還有更大的雄心——其話語權正在增大。在券商、基金讓監(jiān)管者感到失望的情況下,QFII獲得的信任正在增加,6月2日,中國證監(jiān)會曾召集QFII們及其代理券商開會,希望QFII能參加到股權分置改革中來?,F(xiàn)在,QFII開始建倉了!在國內(nèi)投資者仍然迷茫,券商、基金抱怨連連的時候,QFII進駐三一重工、紫江企業(yè),甚至開始投資一些因股權分置改革而被市場拋售的大盤藍籌股。QFII無疑會贏得更高的分數(shù)。
如果QFII增加到100億美元,對于目前每天交易額只有幾十億元人民幣的市場,其力量不可小覷。湘財荷銀投資總監(jiān)劉青山說:“很難判定將來QFII會有多大力量,如果其投資理念有大批資金追隨,力量就會被放大?!?/p>
而QFII看中的也許還有更寬廣的平臺。目前進入中國的QFII都是高盛、瑞銀等業(yè)務全面、實力雄厚的國際大投行,QFII只是其業(yè)務的一面。如果QFII得到管理層信任,及時響應管理層的意圖出手,應會得到更多。在過去幾年,各大投行一直在以各種方式爭取投行項目或者參股券商、基金公司。
上投摩根富林明最近的研究報告《QFII亞洲啟示錄》在總結(jié)了韓國、臺灣的QFII制度后,認為目前中國股市與當年QFII抄底臺灣、韓國、印度時有非常相似的特征。報告得出的具有借鑒意義的結(jié)論是:國際資本在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的同時,客觀上對促進我國證券市場深層次改革的積極意義是不容忽視的。他們的參與將改變證券市場投資者結(jié)構(gòu)、影響證券市場投資策略和投資理念的轉(zhuǎn)變,有利于證券市場逐步與國際接軌。
這也正是管理層所希望的。但是,如果管理層對QFII救市寄予厚望,很可能多少帶有一些一廂情愿的色彩。
“在中國上市公司質(zhì)量不改善的情況下,即使增加到100億美元的額度,QFII也不會全投資A股,真正進來投資A股的也僅僅是象征性的,在股市信用嚴重缺失的情況下,是不可能談價值投資的。”前述江南證券的人士說。
里昂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截止到2005年1月,QFII只有約31%的資金用來購買A股,而停留在現(xiàn)金形式的QFII資金達32%,其他資金則投資了基金、可轉(zhuǎn)債和國債等品種。其中,投資于基金的資金大約占9%,而國債和可轉(zhuǎn)債則分別為14%和13%。
一家旗下有QFII的外資銀行高管對QFII額度增加表示不以為然:“中國的QFII制度與國外不同。中國的好企業(yè)都在境外上市了,海外資金不需要通過QFII也可以買到中國好企業(yè)的股票。所以,QFII進入中國,只需要買那些沒有海外上市的某些不錯的公司的股票,但這樣的企業(yè)并不多,從客觀上說就不需要很大量的資金?!?/p>
該人士還表示,中國有些關于QFII的政策并不完善,至今關于QFII獲利后如何繳稅的政策都未出臺,QFII們還未繳過稅,他們都不知道怎么辦好了,類似的不確定性意味著風險。
而且,很難說市場已經(jīng)調(diào)整到位?!肮墒姓{(diào)整,預計還要幾年的時間,中國資本市場幾個大的問題都還沒解決,不只是股權分置的問題,還有券商、基金……問題沒解決,資金擴容的結(jié)果是寬裕的資金追逐一些破爛的公司股票,極可能重走老路,”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憲容博士說。里昂證券分析師克里斯托弗·伍德對中國股市的時間表持相似判斷。QFII們自然也絕不會不明白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