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開中藥鋪的老板,生意興隆,財源茂盛。那一年,迎來了他的花甲之慶。
三個女婿都來給泰山大人祝壽。老岳丈用山珍海味和美酒招待他們的賢婿們。酒至三巡,老丈人興致勃發(fā),提出行酒令助興,三女婿齊聲贊成。于是老丈人當令官。叫三個女婿各行一令:先說一物名能顛倒,再串以兩味中藥名,組成文理通順的一句話。
大女婿賣燈具,不假思索便脫口出令:
龍燈、燈籠,糊了白紙,就可防風。
一物為燈籠,其中“龍”、“籠”同音,白紙(芷)、防風兩味中藥,造成的句子符合邏輯,語氣通順。翁婿四人同飲一杯。
二女婿是個伙夫,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
鍋蓋、蓋鍋,鍋底生火,生的變成熟的。
一物為鍋蓋,生的(地)、熟的(地)為兩味中藥。
老丈聽了連連頜首稱是。四人又同飲一杯。
三女婿在衙門當差。一時聯(lián)不上酒令,在眾人的催促下,終于觸動靈機,忙說:“有了,只是要請老爹多多包涵?!崩险扇舜鸬溃骸爸灰f得高興,有什么好包涵的?”三女婿說:“果真?”老丈人說:“我都這么大一把年紀,哪會瞎說!”三女婿順手從門上拔下門閂,對著老丈人的腦門上打了一下,當然不會很重。老丈人頗為生氣地說:“你這傻小子,想不出酒令就算了,怎么打起令官來了?”三女婿說:“岳父大人,我這就是行酒令呀!”老岳丈說:“此話怎講,你給我快快說來!”
三女婿說,我的令是:
門閂、閂門,多年一塊陳皮,卻挨不得半下。
一物是門閂,兩味中藥是陳皮、半下(夏)。
老丈人聽了回嗔作喜說,好酒令,好酒令。舉起酒杯說,大家同干一杯。三女婿說:“小婿該打,自愿罰酒三杯?!蹦且惶欤绦鏊娜司谱悴孙?,盡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