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入選富婆“集體照”的標準,不是絕對的財富占有數(shù)量,更重要的是這些女人對金錢等資源的控制力,對社會、歷史廣泛縱深的影響力,以及她們在與男性的競爭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人格魅力——勇氣、眼光、毅力、個性。
上個世紀轟轟烈烈的女權運動似乎才剛剛沉寂,《福布斯》就開始公布年度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女性排名,其入選者從國家領導人到跨國企業(yè)領導人、民間團體負責人、新聞記者……不一而足。
幾千年來,女人連自己都是別人的財產,她們的命運往往和特定的男人拴在一起,頗有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悲壯感。最根本的原因是,女人無法獨立把握自己的命運,在經濟領域她們沒有自主權。那時候,提到一個富有的女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她們的背景——站在她們身后的男性(父親、兄弟、兒子等)。甚至到今天,這種依賴的因素也沒有完全消失。例如, 2002年度《福布斯》雜志公布“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排行榜,其中億萬富翁(富婆)共有497位,而女性只有35位,并且只有一位白手起家,其他女性創(chuàng)業(yè)都是建立在家族的資產和產業(yè)之上。
身為《時代人物周報》的總編輯,劉豐更看重的是人物與身俱來的個性特點和不容她們選擇的時代背景的結合以及沖撞。在他看來,這些入選富婆“集體照”的標準,不應該是絕對的財富占有數(shù)量,更重要的是這些女人對金錢等資源的控制力,對社會、歷史廣泛縱深的影響力,以及她們在與男性的競爭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人格魅力——勇氣、眼光、毅力、個性。
在《世界最有財富的女人》一書中,收集了20位不同國別的女性,她們擁有財富,更擁有智慧。女人最容易在哪些領域有所成就,只要稍微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在傳統(tǒng)的時尚、化妝品、家政等含有特別強烈性別特征的行業(yè)中,畢竟女人更了解女人。雅詩·蘭黛夫人、歐萊雅的莉莉安·貝當古、可可·夏奈爾以及家政女王瑪莎·斯圖爾特就是這類女性的杰出代表。這4人中,除了莉莉安·貝當古有一個富有的父親之外,其他人都早年嘗到過貧窮的滋味。雅詩·蘭黛夫人在紐約的貧民區(qū)長大,可可·夏奈爾關于人生最早的記憶是父親的背棄、母親的早逝以及孤兒院的清苦生活,瑪莎·斯圖爾特則誕生在美國新澤西州的貧苦波蘭移民家里。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女性的受教育程度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活躍在傳媒、文化、教育領域,這也是開發(fā)女性潛力的黃金地帶。鋼鐵、核能工業(yè)、汽車、計算機、電子商務、生物科技、房地產、金融……在傳統(tǒng)的偏見中,這些都是讓女人走開蛇行業(yè)。然而如今的事實證明,女人同樣可以在這些領域中開花結果,甚至讓男人自嘆不如。法國核電女王安妮·洛韋寶、寶馬皇太后約翰娜·科萬特、前惠普 CEO卡莉·費奧莉娜、eBYe首席執(zhí)行官瑪格·惠特曼、印度”生物科技之母”凱朗·肖、新加坡第一夫人何晶……她們不但具備洞悉技術發(fā)展趨勢的能力,而且擁有掌控企業(yè)集團的管理才華。
這些女人里,有的個性鮮明、風格強硬,如卡莉·費奧莉娜曾連續(xù)三年蟬聯(lián)《財富》雜志的“50大企業(yè)女強人”榜首,她生性喜歡挑戰(zhàn)和冒險,曾不顧父親反對,堅決從加州大學法學院輟學去做接待員;她是個膽大妄為的人,擔任惠普公司執(zhí)行CEO后,為了停放她的噴氣式商務飛機而砍掉惠普總部前的百年老樹,為了她的欲望和抱負不計后果地吞并了康柏公司。她是個女人,盡管她自己否認這一點。她說,我首先是管理者,其次才是女人。她對粉領族的職場忠告是:“你們別把自己當成商場上的女人。我從來不曾想過男人該做這個,女人該做那個!”
作為歐萊雅的繼承人,莉莉安·貝當古低調而沉穩(wěn),盡管擁有的財富已經抽象為天文數(shù)字,可是莉莉安和她的家人在這個浮躁的年代,仍然保持著一種簡樸的生活姿態(tài)。沒有跑馬場,也沒有私人噴氣式飛機,沒有跑車,沒有隨從……你無論如何不會從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看出這是歐洲的首富之家。但她是精明的,在她的領導下,歐萊雅成了世界級企業(yè)。
再看看一個普通人的奇跡——從平凡無奇的波蘭后裔到全美赫赫有名的名門淑媛——瑪莎·斯圖爾特,她從默默無聞的家庭主婦到引領全美家居潮流的家政女皇,她在一般的女人已經放棄設計屬于自己的事業(yè)藍圖的時刻邁出了創(chuàng)業(yè)的腳步,依靠大膽的設想、充滿創(chuàng)意的實踐,從未放慢追求人生意義的步伐;讓人驚奇和由衷佩服的是,她在事業(yè)的巔峰時期遭受重創(chuàng),因內線股票交易、妨礙司法公正、串謀作假證供等罪名被判決在入獄5個月、軟禁 5個月、監(jiān)視居住2年,她沒有一蹶不振,出獄后續(xù)寫了她的家政事業(yè)的新篇章。
這些杰出的女人都很聰明,她們知道財富在數(shù)量上的意義只是一堆空洞的數(shù)字,沒有什么比完善自己的人格、充實自己的生活、影響這個時代更激動人心的事了。與其被認為是富婆,她們更愿意被看做是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