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向春,女,1973年7月生于江西南昌,已出版散文集《當(dāng)時若愛韓公子》,現(xiàn)在南昌某機關(guān)供職。
唐代是一個綺麗的朝代,它奢華、盛大、光彩奪目,飽含著情欲及女子的陰柔之氣,又充滿了糜爛的氣息。細(xì)細(xì)品味玄宗走過的漫漫崎嶇情路,就楊妃而言,玄宗卻不是薄幸郎君。
玄宗初寵武惠妃,武惠妃生得嬌媚,杏臉桃腮,又善承旨意,引得玄宗格外愛憐。武惠妃生壽王瑁,為立壽王為太子,玄宗將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貶為庶人,并賜死。
宮廷為立儲君常發(fā)生殺父弒子、兄弟鬩墻的流血政變。血緣本是一種無法選擇的親屬關(guān)系,更是愛的源頭,它來自于生物的本能。玄宗滅絕了這種本能,僅為了滿足他所寵愛的蛇蝎妃子的心愿。
武惠妃歿后,玄宗異常悲悼。開始信起方士來,并命高力士出使江南時搜訪美女。高力士沿途留意,未見有合心意的。后力士輾轉(zhuǎn)來到莆田縣,才選得江南秀女江采蘋進(jìn)奉圣上。江采蘋生得豐神楚楚,能詩善賦,不喜鉛華,淡裝雅服,惟愛梅花,所居處遍植梅花,梅開季節(jié),午夜時分仍徘徊在花下,不肯離去。
玄宗因她所好,稱其為梅妃。梅妃曾撰寫簫、蘭、梨園、梅花、風(fēng)笛、玻盂、剪刀、綺窗八賦,無不工妙。玄宗恩寵有加。一日,玄宗在梅亭宴請諸王,梅妃侍坐。飲至數(shù)巡,為助酒興,梅妃起身吹白玉笛,曲調(diào)悠揚宛轉(zhuǎn),吹畢,又作驚鴻之舞,梅妃體態(tài)輕盈,纖腰一束,諸王看得目眩神迷。舞罷,玄宗命梅妃破橙醒酒,遍賜諸王,至漢王時,王微醺,接橙時踢著了梅妃的繡鞋,唐突了佳人。妃大怒,頓時轉(zhuǎn)回宮去。玄宗命內(nèi)侍連番宣召,梅妃只是不肯來,回說鞋珠脫綴,綴后就來。那夜直至酒闌席散,妃始終未至。玄宗親去探視,妃卻已入睡。
梅妃氣性未免有些褊狹,倒也不乏仁厚的一面。對漢王唐突一事只是托辭,卻不肯告訴玄宗具體情由。清曹雪芹所撰《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品性、體態(tài)、容貌、服飾倒有幾分與梅妃相似,只是在偌大的宮廷中,梅妃卻未遇著一個似寶哥哥那般的體貼、寬厚地待她的男人。性格鑄就了梅妃的命運,她品質(zhì)高潔不肯同流合污,卻不懂逢迎,不善自我保護(hù),日后失寵乃至死于亂軍之中,已成必然。
此后玄宗與楊洄談及梅妃,頗有不稱心意之處,楊洄見玄宗煩惱,引薦了一個美人兒,由高力士奉旨密召。
被高力士宣召入宮的是壽王瑁之妃楊玉環(huán)。此時天近黃昏,宮中燭影搖紅,階下月光映彩,楊妃面如芙蓉眉如柳,綢衣上用金銀絲線繡著華麗的花紋,碧玉簪斜插在鬢角,風(fēng)情萬種,嫵媚橫生,回眸一笑,六宮粉黛皆黯然失色。漸漸的,玄宗就疏淡了梅妃。
李商隱的《龍池》詠的就是這一段往事:
龍池賜酒敞云屏,羯鼓聲高眾樂停。
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昔日的龍池,是玄宗與后妃諸王游樂的場所,現(xiàn)在在西安市興慶公園內(nèi)。羯鼓,玄宗深愛的一種羯族樂器,鼓聲高亢激昂,破空透遠(yuǎn)。玄宗精通音律,親自教太常樂工子弟彈奏樂器,命宮女?dāng)?shù)百人擊羯鼓奏《破陣子》等樂曲。玄宗還突發(fā)奇想,將榻連起來,訓(xùn)練青海馬在榻上合著音律跳舞。
薛王,是玄宗的侄子,壽王,亦即玄宗子李瑁。此詩所揭露的是一段難堪而嚴(yán)酷的宮闈史實,楊玉環(huán)曾是玄宗的兒媳。夜半宴會散席,諸王打道回府,薛王心中無事喝得醺醺大醉,可壽王卻徹夜不眠,壽王面對名為母妃的前妻,不僅不能傾訴生離之苦,還要陪笑取悅父王,清醒得無奈而又屈辱。
楊妃與玄宗相好時,時年28歲,而玄宗已至花甲之年,在楊妃的面前,玄宗不再是君臨天下的皇帝,既像個怕老婆的普通漢子,更像對孩子一味溺愛的父親。楊妃有肺渴疾,常含著玉魚兒取涼潤津。某日偶患齒痛,玉魚兒含不得,悶悶地倚坐在窗前,玄宗見她輕顰柳眉,心中更添愛憐,對楊妃道:朕恨不能為妃子分痛呢!
只是玄宗雖真心戀著楊妃,在這段輝煌的情史中卻也有過不盡人意的小插曲。因楊妃受寵,楊家兄弟姊妹皆受圣上恩澤,權(quán)傾朝野,顯貴一時。玄宗日日與楊家人歡宴。楊妃的三姊虢國夫人生得美,不施脂粉,素面朝天,別有動人心處。酒酣深處,虢國夫人眼波生媚。玄宗恨不得擁她入懷,一親薌澤,只因楊妃防范得緊,一時無從下手。乘楊妃與安祿山私通之際,乘隙召進(jìn)虢國夫人,與她長夜歡娛。
張祜的《集靈臺》描寫了這一段情事: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
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詩雖含蓄,卻挑露出玄宗與虢國夫人的私情端倪,虢國夫人恃寵入宮不下馬。
此后偶一日,玄宗見梅枝憔悴,不禁感念梅妃,召見了梅妃,在與梅妃繾綣纏綿時,被楊妃撞入,楊妃拈酸吃醋,大吵大鬧,誓不罷休,玄宗一怒之下將楊妃遣回楊家。楊妃鎮(zhèn)日哭泣,茶飯不思,玄宗亦懊喪不已,他放下天子的尊嚴(yán),又使人將楊妃接回宮中。
后玄宗遣高力士送了一斛珍珠密賜梅妃,以示安撫,梅妃不受,寫下《謝賜珍珠》托力士帶回:
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
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玄宗與楊妃雖是濃情蜜意,終是好景不常,玄宗的膝下寵兒安祿山叛,潼關(guān)失守,玄宗攜楊妃西逃,在馬嵬坡時,六軍嘩變,官兵誅殺楊國忠后,又堅請玄宗殺死楊妃,玄宗痛苦萬狀,萬般無奈賜死楊妃,
楊妃死后,玄宗日夜思念,悲傷萬分。在奔蜀途中,玄宗老淚縱橫,語之樂工張野狐:“劍門一帶,鳥啼花落,水綠山青,無非助朕悲悼,叫朕如何排解呢?”行至斜谷口,適值雨季,車上鈴聲,隔山相應(yīng),仿佛是貴妃在喚玄宗:三郎郎當(dāng),郎當(dāng)郎當(dāng)。因玄宗排行第三,所以稱其為三郎。
玄宗在雨中聽斷斷續(xù)續(xù)的鈴聲更覺斷腸,他親作了一首曲《雨霖鈴》寄托自己的哀思。梨園樂工演奏此曲,玄宗聽后常凄然淚下。這就是詞牌《雨霖鈴》的起源,《雨霖鈴》后在宋代詞人柳永的筆下,將離愁別緒渲染到了極致。一句“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辈恢龆嗌匐x人淚。
以后,幽居在深宮的玄宗思妃心切,曾派方士尋覓楊妃魂魄。方士告訴玄宗,他在蓬萊島上見著了楊妃,楊妃依然傾國傾城,她新睡醒,云鬢半偏,花冠不整,風(fēng)吹衣袂,恍若仙子,她回憶起七夕乞巧節(jié),玉容倍覺寂寞,眼里淌下淚來。在那個中國古老的情人節(jié)深夜,貴妃邀玄宗來到長生殿,月上更敲,煙篆氤氳,燭光燦爛,秋生銀漢。玄宗與貴妃雙雙盟誓:愿生生世世不分離。
楊妃將金釵半支、鈿盒半具托方士轉(zhuǎn)交玄宗,那正是玄宗初召楊妃時所賜的定情之物,只是缺失了一半。
此后的玄宗開始辟谷,即絕食,祈望死后能進(jìn)入仙境與楊妃再相逢。玄宗臨崩前,吹笛數(shù)聲,曲調(diào)悲凄,他語之侍兒:與妃子相見,亦復(fù)何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