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仍然遺留著呂日周在任時的濃郁個人色彩,但對長治來說,呂日周時代已經(jīng)遠去
呂日周在離開長治整整兩年之后以這樣一種方式第一次回到了長治。
2005年3月29日下午,山西省長治市政協(xié)成立五十周年慶祝大會隆重開幕,山西省政協(xié)副主席、長治市原市委書記呂日周與會。
“在開會期間,呂日周沒有任何發(fā)言,感覺他有些落寞?!倍辔粎⑴c慶祝大會的官員普遍認為,“對于呂這樣一個個性‘張揚’的領導來說,按常理,他不會一言不發(fā)?!痹陂L治新聞網(wǎng)上呂日周坐在主席臺上的特寫照片似乎也能證明這一點;戴著深度近視眼鏡的呂日周顯然心事重重。
這是呂日周在調(diào)任省政協(xié)副主席后首度在長治市公開露面。2003年2月20日,59歲的呂日周離開了主政三年的長治。
長治顯然在呂日周的從政生涯里有著銘心刻骨的位置,呂日周與長治似乎在一段時間里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長治市更曾經(jīng)是全國務大媒體矚目的焦點所在。
兩年之后的2005年5月,《瞭望東方周刊》再訪長治,這座城市雖然仍然遺留著呂日周在任時的濃郁個人色彩,但對長治來說,呂日周時代已經(jīng)遠去。
“傳媒治市”的變化
“我們的輿論監(jiān)督還在搞,每周都會有兩三篇的批評報道?!遍L治日報社社長王占禹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表示。
在長治日報社資料室,記者翻閱了近幾年來的《長治日報》合訂本,很明顯地發(fā)現(xiàn),在呂日周離任市委書記之后,其刊發(fā)的批評性報道大幅減少,而且批評的矛頭已不再針對具體人。另外,專門針對批評報道而開設的欄目“瞭望哨”被更多地放到了二、三版,此前,該欄目是在頭版的顯著位置。
據(jù)介紹,在呂日周主政長治時期,《長治日報》、《上黨晚報》分別開設了“暸望哨”和“啄木鳥”欄目,專門進行輿論監(jiān)督。在兩年多時間里,以兩份紙媒為主體的長治各級新聞媒體共播發(fā)批評報道近2000篇,批評大小干部1000多人次,160余名干部去職。
《長治日報》輿論監(jiān)督部的一位記者說,“以前我們報紙曾批評過多位市級領導,現(xiàn)在連批評一個鄉(xiāng)鎮(zhèn)領導都要斟酌半天。報社的領導還告誡我們,以后做批評性稿件時要注意處理好和被批評單位的關系?!?/p>
這位記者坦承,以前之所以敢這么大膽地搞輿論監(jiān)督,主要是有呂書記的支持,“甚至好多批評稿件都是呂書記自己寫的。”
“長治輿論監(jiān)督的經(jīng)驗很難推廣,除非你們那里也出來幾個呂日周這樣的市委書記?!痹?002年前后,全國眾多媒體趕赴長治學習當?shù)剌浾摫O(jiān)督的經(jīng)驗時,《長治日報》的領導這樣說。
據(jù)了解,長治市委新任書記張兵生對輿論監(jiān)督也很重視,剛剛上任后就到《長治日報》社調(diào)研,并提出輿論監(jiān)督不能丟,同時要重視質量和真實性。張兵生此前系長治市市長。
呂日周主政長治時,長治市委全體會議曾通過了《關于實施“五大監(jiān)督”的意見(試行)》,實行“五大監(jiān)督”(黨政監(jiān)督、人大監(jiān)督、政協(xié)和民主黨派監(jiān)督、新聞監(jiān)督、群眾監(jiān)督)制度性聯(lián)動,其目的在于“使新聞監(jiān)督制度化”。
對于這樣一個制度化的東西,《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在長治的多個相關部門索要時,均被告知,“不知放哪兒去了?!?/p>
人事的變化
“對于呂日周的一些做法,新任書記張兵生不否定,也不倡導?!遍L治市政府的一位官員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呂日周離任之后,長治市委大門口被撤掉的武警又重新上崗了。對于武警重新上崗的原因,長治市政府的一位人士稱是在2003年“非典”時期根據(jù)需要安排的,“后來也就沒有撤?!?/p>
一些新建的單位大門口不再豎石刻;一些實施“拆墻透綠”工程的單位,又重新圍起了低矮的鐵欄桿,既不影響“透綠”的效果,也加強了單位的安全保衛(wèi)工作。
和呂日周有關的一些事情,在呂日周調(diào)離之后,忽然又變得撲朔迷離。
呂在任時開工修建的占地500余畝、投資1億多元的南廣場,在呂離開后即被叫停,其公開原因是“國家不允許修建大廣場”。
長治市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原黨總支副書記弓中甫,因在2001年6月對市委組織部公示的提拔干部進行舉報,被刑事拘留。2002年3月其被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半。2003年3月20日,在呂日周調(diào)走后不久,弓被二審法院宣告無罪。長治坊間認為,弓的被抓是因為呂剛到長治當市委書記時,告狀的人特別多,呂為了剎住這股風氣,讓公安局的人去查,結果弓成了替罪羊。雖然弓中甫被宣告無罪已有兩年之久,但是其公職至今未能恢復。
據(jù)介紹,呂日周在任時提拔了一大批干部,新任書記張兵生上任后,并沒有大家想像的那樣,“一朝君子一朝臣”。
長治市政府一位官員說,新任書記之所以在處理呂日周的事情上一直采取回避的方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長治官場目前的現(xiàn)狀:被呂批評過的好多干部對呂的意見特別大,而被提拔重用的干部又對呂很推崇,稍不慎就會引起班子的不團結。
張兵生出生于1955年9月,曾是山西省省長的秘書,長治各級官員對其的評價是,“不僅寫得一手好文章,人也很氣派?!?/p>
“百強調(diào)產(chǎn)”計劃對長治的經(jīng)濟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據(jù)長治市委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04年底,全市投產(chǎn)億元以上的企業(yè)及項目達到131個,2004年財政收入達到51.01億元,實現(xiàn)兩年翻一番,四年翻兩番。
“‘百強調(diào)產(chǎn)’的計劃在張任市長時就提出來了。”長治市委秘書長郭正義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呂日周一走,市上馬上就召開了動員大會?!?/p>
“新任書記對經(jīng)濟工作抓得很緊?!遍L治市的眾多官員及市民均這樣評價張兵生。
呂在任時對城市建設和環(huán)境非常重視。比如“黃馬甲事件”,市民如果在長治大街上有隨地吐痰、亂扔臟物廢物,就穿黃馬甲,黃馬甲背后寫著“不文明行為人”,這種懲罰顯然過當,曾引起社會的廣泛爭議;實施不久便取消。但有關人士認為要在短時間內(nèi)取得效果,只有下此猛藥。
對于被指在任市委書記時不重視經(jīng)濟工作,呂日周則有自己的看法,“珠穆朗瑪峰只會出現(xiàn)在青藏高原上”。
漩渦之中的改革明星
在長治市北廣場為游客照相的李玉龍已經(jīng)有好幾年沒有看見市領導和市民對話的場景了。
“以前,呂書記還有各相關領導會定期到廣場召開群眾對話會,聽取老百姓的意見,場面很是宏大?!?/p>
呂任長治市委書記時,要求四大班子所屬的部委辦公務人員輪流為來往市民倒水。倒水的銅壺是專門制作的,上面鐫刻著呂日周的手書:“我為群眾倒杯水,我替人民捎句話,我給百姓辦件事。”據(jù)說,最多的時候,一天用了兩千多個紙杯。
當時長治市委、市政府機關各個部門還有一項“工作”,由市委辦公廳編排輪流,由領導帶隊,每晚七點到八點在曾經(jīng)是市委市政府大院的公園里唱歌,每個歌詠隊的背景是一塊大石刻。
今天,具有呂日周特色的活動在呂調(diào)離之后已經(jīng)不再進行。騎自行車下鄉(xiāng)也曾是呂在任時的一大舉措,為此,長治的各級官員都曾配備了一輛自行車,但現(xiàn)在已鮮見官員騎自行車下鄉(xiāng)的蹤影。
《瞭望東方周刊》在長治采訪時很明顯地感覺到,越是普通的老百姓,對呂日周越是推祟,而許多官員,因為曾受到過呂“不近人情”的“折磨”,對呂存在較大的非議。
一個巨大的反差是,呂日周在2003年當選山西省政協(xié)副主席時,其在10名副主席中得票數(shù)最低;而在其赴任時,有上萬名群眾自發(fā)地為他送行。
而對長治來說,老百姓普遍感到真正的變化是從2003、2004年這兩年開始的。但同時,他們也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現(xiàn)在長治,沒有一個人不知道呂日周,老百姓最愛戴的還是呂書記。”
“對于呂日周這樣一個‘空降’長治的干部來說,靠他個人是很難打破官場上原有的規(guī)則的,他只有借助媒體、借助公權力,下猛藥來治吏?!?/p>
最先用較大篇幅報道呂日周的原《羊城晚報》記者王劍平說,“也只有呂日周敢于這樣做,一是他有在之前任縣委書記時改革的背景,當時受到高層領導的肯定;二是他作為一把手,目前對一把手權力制約的薄弱使他有較大的決策空間,三是主政長治是他仕途的最后一搏。”
據(jù)《瞭望東方周刊》了解,雖然呂日周已經(jīng)離開長治兩年多時間了,但針對其的告狀信依然滿天飛。這或許也是呂回到他主政的長治時“一臉落寞”的主要原因。
自始至終,呂日周的做法沒有得到上級的評價。“對,還是不對?哪些對?哪些不對?應該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去對它做出評判,這既是對改革者的尊重,也是鞏固改革成績的必要方式?!遍L治一位官員說。
在接受記者采訪,談到曾經(jīng)引起全國媒體關注的長治輿論監(jiān)督最終名存實亡時,呂日周稱,長治進行了三年輿論監(jiān)督,但是沒有得到評估、支持,所以它后來才會流于自生自滅。
在長治市中心的一家新華書店,《瞭望東方周刊》在一個角落里找到一本呂日周撰寫的長篇紀實《長治,長治——一個市委書記的自述》
“這書剛出來時我們曾經(jīng)賣了上千冊,現(xiàn)在都沒有人買了。給你打八折吧?!笔浙y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