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點像一部現實版的《相約星期二》,作者唐納德‘克利夫頓身罹癌癥,知道自己來日無多,便抓緊一生最后幾月光景,通過寫作來傳達他一生的智慧心得——教你認識到情緒的重要,因為這甚至可以決定你的成功。
對于心理學來說,重視劉”隋緒的研究才不過是最近幾十年的事。但唐納德·克利夫頓卻已長期在這方面進行了研究探索,并獨創(chuàng)出建立在心情研究上的一門分支——成功心理學。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因某些小事而破壞了原本愉快的情緒,比如被老板批評了幾句不小心弄臟了衣服,錯過了一場精彩的球賽等等。此時,除了使你產生一時的郁悶之外,更可能導致成功機會的損失。
這是唐納德·克利夫頓所提出的理論,也是成功心理學的精髓之一。這種對情緒的影響并非是單向的,你的一言一行,同時亦在改變著他人的情緒。
這聽上去有些類似于中國的儒家思想,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绻悴幌M约赫炖L著苦瓜臉,就首先不應該去破壞別人的情緒。然而,成功心理學比這個結論更進了一步,還揭示出了其中隱含著的內在聯系:當我們使他人心情愉悅時,同時也會使自己愉悅:當我們令他人心情糟糕時,事實上也使自己的心情蒙上陰影。
這也就是“水桶”和“勺子”的理論: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一把看不見的“勺子”。當我們用它為別人的水桶加水時——用我們的言行增加他們的“積極情感”——我們也在為自己的水桶加水。但是,當我們用這把勺子從別人的水桶里舀水時——也就是用我們的言行減少他們的“積極情感”——事實上我們同時也在給自己的水桶放水。
這種理論聽上去似乎有些玄妙,甚至更像是某種宗教信仰。很多人可能會對此嗤之以鼻:別人的情緒關我何事?這樣的想法并不少見。但事實是,這也許正是他們失去客戶、丟掉工作、無法成功的原因所在。
情緒很重要,甚至可以說是現代社會的第一生產力。
最簡單的例子,當你剛剛享受完一個輕松的周末,周一卻不得不去上班,這種不爽的情緒正是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的關鍵因素,所謂“周一綜合癥”即由此而來。
推而廣之,不僅工作需要好情緒,成功的事業(yè)更是建立在令自己和他人
都能全情投入的基礎之上。許多成功者創(chuàng)業(yè)初期,為理想而奮斗的激情常常忘我地付出和犧牲,從而克服了種種困難而獲得成功。但由于種種原因,當這種激情褪去,情緒占了—上風,此時往往家庭事業(yè)容易急轉直下,這樣的例子并不鮮見。
因此,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意義和高明之處也由此得到印證。和諧社會的一大體現就是人們情緒普遍的積極健康,如果每個人的情緒“和諧”,社會整體環(huán)境便油然“和諧”。在這兩者相互促進的效應下,個人的成功和社會的進步亦將隨之而來。但若反之,就很難想像了。照此看來,克利夫頓的理論來到中國還真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