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質教育進入我們的視野之前,對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往往是和考試聯系在一起的。對于學校,考試成績名列前茅的就是高質量的學校;對于教師,考試成績高的就是優(yōu)秀教師;對于學生,考試成績高的就是好學生。在這樣的評價體制之下,我們的教育教學漸漸進入一條死胡同,鮮活的個性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中被抹殺,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欠缺,成為我們的民族前進的最大障礙。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隨著全球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對教育教學的認識也在不斷地深入著。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全球教育發(fā)展報告中指出:“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時候都更在于保證人人享有他們?yōu)槌浞职l(fā)揮自己的才能和盡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而需要的思想、判斷、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痹?1世紀,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再是使人掌握某種知識或者技能,而是幫助人獲得終身幸福。
新課程改革在這樣一種形勢之下展開了,然而,其實施的效果又如何呢?我們該如何去評價?這是當前亟須要思考的問題。每一位處于教學一線的教師都知道,教育教學評價對于實際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和監(jiān)控作用,而新課程改革中的質量評價直接影響著課程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影響著課程功能的轉向和落實,所以,我們如果仍以傳統的考試行為來作為唯一的評價形式,以成績?yōu)橹匾暮饬繕藴实脑?,就會使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與新課程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馳。
教育行為關系到國家的興衰和民族的存亡,無論是進行何種改革,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永遠的生命線,是學校工作中永遠的中心任務。然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卻亟須走出考試評價的誤區(qū)??荚囯m然具有測量、評定、選拔和信息反饋等多種功能,在教育教學和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過去(甚至當前)過分強調其在教育教學評價中的重要性,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衡量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成績,以考試這種靜態(tài)的單一的考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評價,以至于考試成為教育教學的中心,老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在這樣的育人環(huán)境中,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考試成為素質教育向縱深發(fā)展的一大障礙,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有人形象地將這一情況稱為:“戴著鐐銬跳舞”。
筆者認為,學校工作的本質是為了促進受教育者的發(fā)展,是為他們的發(fā)展而服務的。因而學校質量評價的重心,首先應該是看學生通過學校教育達到怎樣的發(fā)展,獲得了何種生存技能,形成了怎樣的人格和價值體系。而考試所能反映的只是學生在知識方面達到的程度,具有狹隘和片面性,如果仍以此作為考評主要依據,很難保證學生不被異化,教學不被異化。
其次,學校質量評價也應重視對學校管理藝術與水平的評價。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直接受教師教學藝術與水平的影響,而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的發(fā)展又是在一定的學校管理環(huán)境中生成的,所以,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千萬不可忽視學校管理藝術與水平的評價。
最后,質量評價也是不斷生成和發(fā)展的,我們應該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去探索和發(fā)現、改革和完善,盡快建立起與新課程實施相配套的質量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