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關注中國的經濟舞臺是很容易讓人產生滄桑感的,仰融、唐萬新、顧雛軍……這一連串的符號,其變幻榮枯之速,常令人不禁唏噓嗟嘆。在歷史的篇章里,個人永遠只是一個符號,一個反映與感知大氣候的信號,如落葉知秋。其實,從3年前“富豪榜”成為“問題富豪榜”開始,企業(yè)家的普遍內傷已昭示出了當前企業(yè)制度甚至經濟改革思路的內傷。可惜的是,由此引起的反思卻被膚淺地、情緒化地轉化為“仇富”,真正的制度性反思卻被忽視了。
顧雛軍的失去自由,宣布了家電業(yè)——這個向來被認為是市場化最徹底的行業(yè)——改革的擱淺。它告訴我們兩個道理:其一,市場化改革是關乎整個社會的系統(tǒng)性改革,局部市場化、行業(yè)市場化是不可能獨立存在下去的,小修小補式的改革策略已經行不通了;其二,無論是企業(yè)還是社會,單腿的市場化是走不遠的,沒有民主化的決策制約,資本很容易蛻變成自毀和毀人的魔鬼。
在自然界中,每一個小的局部都有包含它在內的整體的全部信息,如地球有太陽系的全部信息,太陽系有整個宇宙的全部信息。如今,在千千萬萬個洗腳屋里,足療師們孜孜不倦地宣傳著這個理論,足部是個理想的全息器官,在它上面能找到人體所有器宮的對應點。相信在足療師力道不小的手法配合下,大多數(shù)人都對這個理論有了形象的認識和深刻的記憶。
經濟改革這個大系統(tǒng)與企業(yè)治理這個小系統(tǒng),彼此之間也符合全息論的對應關系,二者之間的癥結可以互相印證。醫(yī)療改革、教育改革等振振有詞的市場化改革理論言猶在耳,如今卻已黯然收場。如果說,這兩個行業(yè)的改革屬于對舊體制的改造,還存在執(zhí)其兩端守其中的試錯過程的話,那么股市的改革則是從一開始就制造了一個怪胎。在市場化改革的大思路下,制造了一個反市場化思路的怪胎,這其中應該反思的只有我們的改革思路本身了。
應該說,二十多年來經濟改革過程中的矛盾積累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市場經濟遇到的許多問題都曾經很具體地擺在我們面前,諸如掌權的官員能不能經商?公務員財產要不要公開?儲蓄應不應該實名制?官員接禮要不要登記?等等。這些問題急需立法規(guī)范,以引導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上У氖?,許多次類似問題的討論都像小雨落地,沒有沾濕地皮就匆匆過去了。歷史轉軌時期,所形成的大面積隱形分配,積累的種種危機,主要是行政不作為或者作為不到位造成的后果。由管制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制度改革滯后是造成大部分經濟與社會問題的最主要根由。
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是一劑藥能包治百病那么簡單,市場的問題交給市場,以求其效率;非市場的問題交給政府與社會,以圖其公平。把醫(yī)療與教育這兩個關乎社會發(fā)展與國家前途的重要行業(yè)推向市場,從而引發(fā)諸多社會問題,這是醫(yī)療改革與教育改革失敗的最主要原因。退一步講,即使在這種“市場化改革”中,也未能形成真正的市場化格局。市場主體模糊,行政權力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既是市場經濟的當事人,又是市場經濟的調控者、監(jiān)督者,自己監(jiān)督自己,自己裁判自己。這種雙重職能和作用,難以實現(xiàn)公平,也難以實現(xiàn)效率。我們可以觀察到,凡是行政權力在市場經濟主體中利益比重越大,越難以實現(xiàn)法制規(guī)范下的市場經濟,制度創(chuàng)新和改革的困難也越多。
從微觀層面審視類似德隆、科龍這些企業(yè),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許多企業(yè)成在企業(yè)靈魂人物超強的市場感知能力和應變能力,敗在沒有一個相應的嚴格的公司治理結構下的民主決策機制來制約這種權力,從而屢屢上演其興也勃、其亡也忽之劇。所以說,市場機制的失敗不是因為行政權力弱化,而恰恰是因為行政權力強化。企業(yè)大起大落,不是出在企業(yè)家沒有權力,而是出在企業(yè)家權力沒有制約。政府定位不清,甚至出現(xiàn)行政權力市場化的趨勢,這是造成畸形市場化改革的主要原因。同樣,沒有一個有效的企業(yè)決策民主制,企業(yè)家的性格才能成為左右企業(yè)前途的主要因素。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在這段時間由醫(yī)療改革話題引發(fā)的對經濟改革的反思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危險的苗頭, “偽市場”的失敗讓行政之手直接干預經濟獲得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們從未建立起一個系統(tǒng)的、健康的、有效的市場機制,現(xiàn)在卻找到了許多放棄市場的理由。我們沒有著手限制行政權力,培育健康市場,卻開始強化行政手段,削弱市場機制。
如果說在我們幾十年的改革進程中,行政權力從來沒有真正地將自己與市場行為分開來,那么一旦市場行為出現(xiàn)失誤,行政權力就會通過簡單的邏輯推斷否定市場化,重舉行政之手。這種沖動與習慣性回歸是非??梢岳斫獾?,但是作為改革方向的決策者,無論是面對宏觀的經濟體制,還是面對微觀的公司治理,輕率地否定市場化方向都是不足取的。簡單的方向選擇不能解決已日趨復雜的系統(tǒng)性問題。市場這劑藥必須輔以民主這劑藥才能真正起效,將副作用降到最低點?!笆袌龌母铩背霈F(xiàn)失誤是我們全面深入地理解“市場化”的一個寶貴契機,也是行政權力定位的寶貴契機,這種行政權力的重定位應該是我們此次對經濟改革反思的著力點,也是政治改革的源動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