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在寫小動物時,往往只是簡單地去寫一寫它們的外貌、行動,而很少去刻畫它們內(nèi)在的靈性,以致寫出來的小動物毫無生氣。那么,怎樣才能寫出小動物的靈性,讓它們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呢?
一、給小動物冠以人的外貌
給小動物冠以人的外貌,就是用形容人的外貌、穿著打扮的語言來描寫小動物。如一位同學寫的《“黑妹妹”與“小笨笨”》(片斷):我家養(yǎng)了兩條小金魚,一條金魚的頭是黑色的,身材苗條,很惹人喜愛,我叫它“黑妹妹”。平時,它總是在魚缸里很輕松地游來游去,但一看見食物落下來,它就像箭一樣射過去,一口吞下兩三顆食物。這樣,不到一分鐘,它的肚子便變得鼓鼓的了,看上去就像是一位要生孩子的“黑大嫂”。
這里,運用“苗條”“肚子便變得鼓鼓的了”等描寫人的身材的語言來寫小金魚,既形象地刻畫出了“黑妹妹”的體形變化,又讓人感到“黑妹妹”的可愛。
二、讓小動物“做”出人的行為
讓小動物“做”出人的行為,就是用寫人的動作的語言來描寫小動物的活動。如某位同學寫的《想自由的蝸?!罚ㄆ瑪啵簞傋叩轿壹以鹤拥膲沁叄?!有一只蝸牛正在那兒“工作”———來回不停地“畫”著“地圖”呢!我趕緊捏住蝸牛放進瓶子里,生怕它溜走了。
你看,這個片斷中的蝸牛能“工作”,還來回地“畫”著“地圖”呢!這些本來人類才有的行為讓蝸?!白觥背鰜恚惋@得妙趣橫生了!
三、讓小動物“說”出人的話語
小動物也像人一樣會說話哩!不信,那就請隨著這位同學一道去聽聽《害怕游泳的小黃鴨》在說些什么吧!
為了驗證媽媽的話是否正確,放學一回到家,我便在盆子里裝滿水,再把小黃鴨“請”進去,想看看它們是怎樣游泳的??尚↑S鴨站在盆子里就是不動,顯出一副害怕的樣子,時不時還發(fā)出一陣陣“嘎”“嘎嘎”的叫聲,好像在對我說:“怕!我怕!”
你們聽,“嘎”“嘎嘎”“怕!我怕!”,多么形象的聲音,多么合理的想象。
四、給小動物“注入”人的感受
小動物也懂感情,只要你認真去體會,一定能感覺得出來。下面請看一位同學寫的《愛挑食的小鴨子》(片斷)。
吃晚飯的時候,我先喂小鴨子“吃飯”。我看見有一只小鴨子沒有吃,而是在原地不停地轉(zhuǎn)圈圈。于是,我把它抱起來放在我手掌心里,給它喂一片白菜葉,可它仍舊不吃,只是在我手掌心里扭著身子,真是一點也不給我面子。而另一只小鴨子卻吃得津津有味,還邊吃邊高興地“嘎———嘎———”直叫。
“我”喂小鴨子“吃飯”時,一只是“一點也不給我面子”;而另一只卻吃得“津津有味”。這些人類特有的感受全都自然而然地被移植到了兩只小鴨子身上,從而使它們變得和人一樣有情有義了。這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了小作者對它們的無比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