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在通往博什瓦黑的山路上,隨著蜿蜒的漫漫長路追尋著歷史的印記。這天是2月28日,冬天還未完全過去,寒夜里飛落的霜花給松林染了一身白色,我們陶醉在這白色的浪海中,忘卻了冬晨的寒涼。拿上相機穿梭在白色林海中永久地記下了這大地賜予的美景。
山霧漸漸散去,金色的陽光帶來了溫情的愜意,鳥兒的啼鳴悠揚了這一片山野,我們走過一個個古樸的村莊,碰上一群群在田間耕種的人們,我們不時地詢問著他們,他們帶著笑容拭擦著滿臉的汗水,詳細告訴我們每一條通往博什瓦黑的小路。一陣陣微涼的風(fēng)吹過,那微微的透心涼意剎那間將我的心融浸在這一幅古樸的村野畫卷里,思緒隨著北來的風(fēng)沉入在幻想中:先祖?zhèn)儯銈冊孀愕倪@片土地是否也曾這樣醉人,你們是否在畢摩的祈禱呼喚中用你們神一般的力量永遠護衛(wèi)著山野,我看見了你們的影子就是那一座座大山的靈性。
伴著無邊無際的遐想,我們到了目的地——博什瓦黑。迎面映入眼簾的是山林中嶙峋的黑色巨石,還有依伴它們流了千年的清澈瀲滟的河水。迎風(fēng)搖曳的松林如浪濤洶涌,這時望向這群大黑石我們能嗅到暗暗飄來的神秘與離奇。我們拔步向前靠近這些黑色巨石,仔仔細細的端詳這距今千年的歷史遺跡。這充滿藝術(shù)美感的石刻,在深遠的大山里經(jīng)歷了多少風(fēng)雨的洗刷紋線依然清晰??矗∧敲嫒莅蚕榈乃?,還有依伴它周圍的許多盤膝而坐神情莊重的羅漢,被琢刻在一塊平坦的大石頭頂上,這宏大的佛刻平躺著向現(xiàn)代人們記述了千年以前佛香流溢的唐朝。南昭王巡行圖,更是被遠古的藝人雕描得栩栩如生,前有羅漢開路側(cè)有獵豹護駕,詔王的坐騎虎頭馬身提步踏云,表現(xiàn)了當年詔王南巡時隊伍浩浩蕩蕩,但也暗暗的喻示著人民的疾苦。
還有那畢摩誦經(jīng)招鳥獸圖,看著神鷹疊翅而落的姿態(tài),長空中似乎回蕩著石刻上的畢摩念誦穿越神際的咒語,也只有那樣的咒語才能將盤旋云空的孤傲的神鷹引落而下。再看看畢摩手持法扇背背氈笠并以仁慈的眼神感化著兇狠殘忍的豺狼,讓它的殘暴窒息在仁愛的土地上。
這類雕刻還有很多很多,如:三頭六臂面目猙獰的神靈,身著華麗唐服的官員,張牙舞爪的神龍,龜身龍頭的戲鳳等等。讓人由衷地感慨這與大自然渾然一體的遠古藝術(shù),感慨著雕刻家在如此偏僻的地方用執(zhí)著與堅韌在這黑色的巨石上鐫刻自己的藝術(shù)人生,并讓它在蒼生輪回的悠悠歲月中給藝術(shù)創(chuàng)作注入神秘的靈性。
今天沉溺在美潮韓流的人們還能去看一看這風(fēng)雨中殘余千年的文化嗎?還能不能從中發(fā)現(xiàn)點什么?還能不能獲取點什么?帶著這些疑問我懵懵懂懂的踏上了漫漫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