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自卑;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我是在孤獨中長大的,生活在孤獨中的我,又學會了什么呢?
一
我總喜歡在黃昏的時候,一個人靜坐窗前看太陽下山,當光明一點一點地被黑夜侵蝕的時候,我便把手伸出窗外,想留住這逝去的太陽??墒俏抑肋@是徒勞的,我無奈地感嘆:一天又這么過去了!許多年前有位老人也曾對著河流大聲地說:逝者如斯。我又憶起了另一位哲人說過的一句話:是時光在流逝嗎?不,是我們在飛逝。
我悟出:與其徒勞地挽留時間,不如珍惜每分每秒,珍愛每寸光陰。
孤獨的我,在靜默中懂得了珍惜。
二
孤獨的我,很少有自己的玩伴,長期陪伴我的就只有書本。走進自己的一方天地,捧起自己心愛的書本,總會如癡如醉。一日,看《愛麗斯漫游仙境》,我由衷地感嘆愛麗斯的幸運與幸福,想著要是自己也能成為愛麗斯那該多好?。】墒强吹胶竺?,長大了的愛麗斯丟失了打開那扇門的鑰匙,她是選擇蹲在地上哭呢還是選擇勇敢地向前走呢?愛麗斯選擇了后者。她的選擇告訴我:成功不會輕而易舉地擁有,往往要遭受許多挫折,要經(jīng)歷許多磨難,所以,我也要勇敢地面對不幸,勇敢地向前!
孤獨的我,從書本中學到了堅強。
三
孤獨的人內(nèi)心大多是寂寞的。在寂寞中我學會了聆聽,在專注的聆聽中,許多聲音涌入腦海,種種想法也在心中產(chǎn)生。這時候,我便覺得獨而不孤了。
“并不是所有的貝殼都能產(chǎn)出珍珠的,只有一種叫珍珠貝的貝殼才有這種能力。一般的貝殼在受創(chuàng)后,只能任傷口腐爛,最后死去,而珍珠貝受創(chuàng)后會分泌出一種液體,一層一層地包住侵入身體的東西,最后生成珍珠?!?/p>
老師在講臺上講述著珍珠的來歷,側(cè)耳傾聽的我大受啟發(fā):人不是和貝殼一樣嗎?有的人受到創(chuàng)傷后,一蹶不振,自暴自棄,最后一事無成,甚至自行毀滅;而有的人舔著傷口療傷,努力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從而孕育出璀璨的生命之珠。
孤獨中的我,在聆聽中理解了超越。
孤獨沒什么不好,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孤獨一點,你會發(fā)現(xiàn)十個你自己。
【作者系湖南省宜章湘粵學校梧桐文學社社員,指導教師:陳立軍】
點評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寫出了“孤獨”對自己成長的意義。這種“孤獨”,實質(zhì)上是一種“靜思”,而不是離群的孤立。本文在構(gòu)思時,反向立意,挖掘“孤獨”的特定含義,揭示出一個新穎的主題;采用反復詠嘆的方法,文中標碼,使文章段落呈并列結(jié)構(gòu),層次極為分明;文章首尾構(gòu)成一個“封套”或者說是國畫的上下裱幀,使作品完整圓滿。
【特邀點評:朱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