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生語文學習中的厭學心理。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不論是語文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對語文學習的厭惡心理。這種厭惡心理的產(chǎn)生,從客觀方面來說,是由語文學習的艱苦性與復雜性決定的。正因為語文學科的范圍廣泛,內(nèi)容豐富,要求學生具備的相應素質(zhì)較高,也就是說,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和能力素養(yǎng),否則的話,學習起來一定會感到力不從心。而語文學習的特殊性在于學生的知識積累和感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語文學習的順利與否。語文不像數(shù)理化那樣,只要懂得并記住了公式,結(jié)果就可以推導出來。所以,許多學生往往感到學語文像老虎吃天一樣無從下手。再從主觀方面來看,高中生由于初、高中語文教學的脫節(jié)而往往感到難以適應,他們再也不能夠像在初中時那樣輕而易舉地取得語文的好成績了,學習中的挫折往往使他們產(chǎn)生語文難以學好的困惑,考試的一再失利導致他們畏難思想的產(chǎn)生,這樣日積月累,出現(xiàn)厭學心理也就不足為怪了。怎樣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戰(zhàn)勝這種厭學心理呢?首先,當然是教師要導引得法,讓學生樹立起學好語文的信心。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語文這門學科縱然范圍廣泛,內(nèi)容豐富,但是,語文學習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寫作教學,教師要立足于化虛為實,化大為小,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要舉重若輕,教師的引導要高屋建瓴,教師的指導要使學生有醍醐灌頂?shù)念D悟,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才會感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勁可使,他們也就有了學好語文的信心。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注意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要讓學生明白,任何成功的取得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是在曲折中前進,在堅持中勝利。中學生的心理還比較脆弱,一次失利的考試,一篇較難的作文,一次失敗的練習都有可能使他們產(chǎn)生消極心理,進而影響到學習。教師的任務就是在學生失利的時候伸出一只手,拉他們前進;在他們困難的時候充當“拉拉隊”,給他們加油;在他們失敗的時候擦亮他們的眼睛,讓他們看到希望;在他們黯然神傷的時候給他們以鼓勵,激發(fā)他們繼續(xù)前進的勇氣。第三,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學生的能力總是參差不齊的,他們的智力也有高下之分。成績好的學生,也會有馬失前蹄的時候,成績差的學生也會有進步的表現(xiàn)。當成績好的學生馬失前蹄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幫助他們克服傲氣,正確地認識自己;當成績差的學生有了明顯的進步時,教師一定要熱情鼓勵,積極鞭策,使他們煥發(fā)出更大的學習熱情。只有這樣,幫助學生養(yǎng)成求真務實、踏實進取的學風,他們才能不斷地戰(zhàn)勝厭學心理,取得令人滿意的學習效果。
二、高中生的冷熱病心理。高中生的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語文學習更需要他們付出心血和汗水;但是,高中生的心理發(fā)育還不十分健全、穩(wěn)定,在很大程度上受著他們情緒的控制和影響。任何事情的成功,總是會激發(fā)人們的成就感,而失利甚至失敗的經(jīng)歷卻會導致人們產(chǎn)生灰色情緒。語文學習也一樣,不斷的成功會讓學生產(chǎn)生無限的熱情,而難有起色的成績甚至失敗的經(jīng)歷則會消極地影響學生的情緒。有了這樣的認識,教師就會明白為什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有忽冷忽熱的現(xiàn)象。實際上,這種忽冷忽熱的心理不論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還是在成績差的學生身上總會或多或少地表現(xiàn)出來。成績好的學生,不一定每一次考試都是“不倒翁”,偶爾一次的失利往往會使他們情緒低落,進而影響以后的學習;而成績差的學生偶爾也會嘗到勝利的滋味。教師如果善于觀察,巧于引導,完全可以化消極為積極,變壞事為好事。比如,成績差的學生有了難得的一次勝利,隨著心理的亢奮,他們會以加倍的努力投入到以后的學習中,但是往往后來的成績又不盡如人意,這時他們的情緒又會跌落下來。那么,教師就應該在他們?nèi)〉脛倮臅r候給予積極的肯定、熱情的贊揚,而同時又要讓這樣的學生明白,要讓成績穩(wěn)定下來,一定要能經(jīng)受得住再次失敗的打擊,讓他們明白事物總是在曲折中前進的道理,語文學習也是如此。這樣,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就不至于遇到失敗就一蹶不振。成績好的學生偶然的一次失敗也并非是壞事,教師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教育學生冷靜地認識自身,學會自我反思,讓這樣的學生也具備能夠經(jīng)受失敗考驗的素質(zhì)。通過這樣的心理矯正,讓學生養(yǎng)成持之以恒的良好學風,對他們今后的學習是有益而無害的。因為,要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要求學生具備一種正常的心理,那就是“勝不驕,敗不餒”,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顆平常心”。有了這樣的平常心,就具備了取得良好成績的前提條件。
三、高中生的自卑心理。學生自卑心理的產(chǎn)生,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而大多數(shù)是因為看不到自己學習的進步,察覺不到成績的提高而導致的。學生認為,有了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獲,而不太了解語文學習的艱巨性與復雜性。很多學生往往會有這樣的困惑:為什么自己的付出比別人多,而成績往往比不上別人?事實上,語文學習的積累往往是不為人注意的,而這種積累是長效的、隱性的。沒有長期的積累,就不太可能有良好的感悟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從積累做起,還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哪怕是一點一滴的進步,微不足道的閃光,都應該成為教師及時贊揚鼓勵學生的契機。
至于在絕大多數(shù)成績差的學生中出現(xiàn)的對待語文學習消極應付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學生的基礎差、能力弱。而高中語文學科比之于初中語文,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均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這些相對意義上的差生如果在高中語文的學習中找不到方向,抓不住規(guī)律,就會因為不得要領(lǐng)而茫然四顧,那么產(chǎn)生消極應付的心理也就不足為怪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學生的這種心理,從幫助他們找到奮斗的方向入手,進而讓他們看到成功的希望,才能變消極為積極,變被動為主動,感到勁有地方使,學習可以從手頭抓起。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盡量降低難度,顧及到這些學生的胃口,從起步教學就給學生留下相對寬廣的空間。這樣,這些學生就會很快嘗到學習的甜頭,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便很容易產(chǎn)生信心,進而煥發(fā)出學習語文的熱情。接下來的工作,教師應該在充分肯定這些學生有學好語文的可能的基礎上,舉重若輕地傳授相關(guān)知識,高屋建瓴地幫學生抓規(guī)律,讓學生由糊涂到明白,由不自信到充滿信心,由茫然一片到看到光明。學生有了這種變化,就會遠離消極應付心理,迸發(fā)出積極進取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