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活的解釋,應(yīng)該就是瑣碎而庸常的日子,只有回過頭來,對已經(jīng)過去的日子想一想,那才叫閱歷。一個人,不管你的閱歷如何豐富,如果沒有睿智的思辨,也是一本糊涂賬,進入不了文學(xué)。本文的事情非常簡單,也非常平凡,選擇桃樹亦可,選擇李樹杏樹亦可,只要是一樣能結(jié)果子的樹都行,可能作者對桃感受更深一些。但前提必須是果樹,只有樹上的果子才能給人誘惑,從而引發(fā)思辨。
思辨是對閱歷的叩問,得出的哲理標志著思想的成熟。本文結(jié)構(gòu)緊湊,層次分明?!叭谜n”即為三個不同時期對同一棵桃樹的叩問,即對桃子誘惑的思辨:只有爬上了桃樹,才明白桃樹并不難上,難的是對未知的恐懼、心里權(quán)衡時產(chǎn)生的矛盾和別人施加的影響;只有桃樹上沒有了桃子,才感到簡單質(zhì)樸的生活讓人感到輕松、踏實;等待中的果子如果沒有恰當?shù)匕盐諘r機去摘取,那么人生就可能一頭是青澀,另一頭是空虛。如此三堂課,小小一件事,短短一紙文,內(nèi)涵有多么深刻,給讀者的啟迪多大!
沒有生活,就沒有花開花落的真切;不會思辨,任何果子都淡然無味。所謂“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洞明即一個人的生活積累,人情練達即對所積累的生活的睿智思辨,這是為文者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