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與地壇》,就像與史鐵生促膝長談,聽他娓娓訴說自己的故事,所言所感無不直指人心。
史鐵生“在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生與死的問題。他想通了。他說:“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彼f死是考試以后一個長長的假期,正如牛虻說“赴死的心情就像放學(xué)回家的孩童的心情一樣輕松坦然。”他說:“我也將沉靜著走下山去,扶著我的拐杖。”正如一片葉子終將枯黃乃至離開它附著一生的枝頭。死不是生的反面,而是生的延續(xù)。
史鐵生對死的理解固然通透,他對母親的愛也一如孩童般的率性與執(zhí)著。他說得很平靜,似乎只是在講述一個普通的事實(shí),可我完全可以感受到他回憶母親時是多么的悔恨與傷心。他說:“她只是不知道這過程要多久,和這過程的盡頭究竟是什么?!庇腥艘揽啃叛龆?,有人依靠希望而活,而母親卻連一點(diǎn)憧憬未來的理由也沒有,就像一位踽踽的夜行者,身后是一片漆黑,唯有兩行暗淡的腳?。幻媲耙彩且黄岷?,只有一條不知前途的崎嶇小路。沒有月亮,也沒有星光,而她唯一能做的,只是默默前行。
于是,我想起了我的母親,想起了在家時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想起了躺在床板上望著月亮出神的一個又一個夜晚。曾經(jīng)多少次,我為離開家后的自在而竊喜,直到心底的防線被電話那頭一聲輕輕的問候徹底摧毀,接著便是那想家的感覺如潮水般不可遏制地涌上心頭。我第一次如此強(qiáng)烈地體驗(yàn)到思念的痛苦,懷念起母親溫柔的笑容和那有母親守在餐桌旁等我放學(xué)的日子。有的人說,愛是幸福的,更是偉大的。母愛便是如此,因?yàn)樗袝r候可以構(gòu)成一個人生存下去的最簡單的理由。史鐵生說,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后,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可是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我想我很幸福,因?yàn)槲业纳眢w健全,我的母親健在。讀罷史鐵生,使我有理由在心底一遍又一遍地對自己說:“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指導(dǎo)教師:徐慧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