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采1
【點石成采】建筑需要磚石,寫作需要詞語。看似普通的磚石,運用好了,可以產(chǎn)生震驚世界的巍峨宮殿;看似平常的詞語,運用好了,可以寫出流傳千古之佳作。有一個著名的建筑大師說:建筑的藝術就是運用磚石的藝術。我想:這寫作的藝術就應該是運用詞語的藝術。那么,就讓我們運用手中之筆,把寫作的磚石點化成采吧!
我們喜歡五彩繽紛的花園,我們喜歡絢麗開屏的孔雀,我們喜歡色彩迷人的九寨溝,但我們寫文章時往往把彩色的世界變成了黑白電視,讓悅目的真彩脫了色。因而減弱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我們寫文章時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眼睛,把進入眼簾的由太陽神造就的驚奇表達出來,讓它化作電波沖擊人的心靈。
我們在這一版上選發(fā)了四篇文章,大家仔細讀讀,認真分析文中帶色彩的字句,想象那意境,品味那感覺,體會那寫法,學習那技巧,使我們手中的筆成為有色彩的筆。
選文1
走過春天
鄧宜平
我真的走進一個濃濃的春天里來了,在這個小小山城的一夜春睡,似乎分外的香甜。當我在一夜淅瀝的春雨中醒來,我仿佛聽到了畫眉鳥兒清麗而婉轉的叫聲,春雨的氣息從窗外飄來,而春山春水厚重的綠色也從窗外撲來,春天在這里仿佛箭似的把我的身心穿透了!
春天就這樣來了,像一個慈祥、寬厚的長者,他用他溫暖的手輕輕地撫慰著經(jīng)歷了一個肅殺的冬天的你,他為你搬來燦爛的花和厚重的綠,他要你在他寬厚的胸懷里舒展疲憊的身心!
我住在嘈雜的城市里,城市里的燈紅酒綠塞滿了我的雙眼。我是城市匆匆的行客,為著衣食也為著在城市繽紛的畫屏上打下自己淺淺的印痕。在奔忙中,我?guī)缀跬舜禾?。春天是一個如哲學般抽象的老人,他是從來不幫你去獲取某種具體的利益的!
然而,春天終究以他那種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從容高貴的氣質闖進了我的襟懷。春天把他的美麗系在孩子放飛的風箏上,系在陽臺吐蕊的蘭花上,系在被暖風吹開的春衫上。春天,真像一個戰(zhàn)無不勝的強大軍團!
今天,我又走進這高高的春山里來了,一路的春景讓我應接不暇:山上一串串亮麗的黃花令我驚喜,山上如火一般爆紅的杜鵑使我激動,山上一陣陣濃郁的花香令我開懷。我是走進綠肥紅也正肥的仲春里來了,我已經(jīng)誤了桃紅李白鵝黃嫩綠的初春了,我已辜負了春天到來時那一聲熱情的問候了,我怎么被城市的煙塵遮蔽得忘了春天呢?還好還好,我正在享受一個濃濃的仲春,我還有一個綠肥紅瘦的暮春呢!
我對自己說,抬起頭來吧,望一望蒼蒼的遠山,看一看綠綠的春水,撫一撫柔韌的楊柳,你會感到心曠神怡的,你莫再辜負這個充盈著生命活力的季節(jié)了!
選文2
滇池邊上的報春花
楊朔
自古以來,人們常有個夢想:但愿世間花不謝,葉不落,一年到頭永遠是春天。這樣的境界自然尋不到,只好望著縹縹緲緲的天空,把夢想寄到云彩里。
究其實,天上也找不到這種好地方。現(xiàn)時我就在云里。飛機正越過一座大山,飛得極高,騰到云彩上頭去。往下一看,云頭鋪得又厚又嚴,一朵緊擠著一朵,好像滾滾的浪頭,使你恍惚覺得正飛在一片白浪滔天的大海上。云彩上頭又是碧藍碧藍的天,比洗過還干凈,別的什么都不見。
可是,趕飛機沖開云霧,穩(wěn)穩(wěn)當當落到地面上,我發(fā)覺自己真正來到個奇妙的地方,花啊,草啊,叫都叫不上名,終年不斷,恰恰是我們夢想的四季長春的世界。不用我點破,誰都猜得著這是昆明了。
人家告訴我說,到昆明來,最好是夏天或是冬天。六七月間,到處熱得像蒸籠,昆明的天氣卻像三四月,不冷不熱。要是冬天,你從北方來,滿身帶著霜雪,一到昆明,準會叫起來:“哎呀!怎么還開花呢?”正開的是茶花。白的,紅的,各種各樣,色彩那么鮮亮,你見了,心都會樂得發(fā)顫。
說起昆明的花木,真正別致。最有名的三種花是茶花、杜鵑花,還有報春花。昆明的四季并不明顯,年年按節(jié)氣春天一露頭,山腳下,田邊上,就開了各種花,有寶藍色,有玫瑰紅,密密叢叢,滿眼都是。花好,開的時候也好,難怪人人都愛這種報春花。還有別的奇花異木:曇花本來是稀罕物件,這兒的曇花卻長成大樹;象鼻蓮(仙人掌一類植物)多半是盆栽,這兒的象鼻蓮能長到一丈多高,還開大花;茶花高得可以拴馬;有一種豌豆也結在大樹上。
其實昆明也并非什么神奇的地方,說穿了,絲毫也不怪。這兒屬于亞熱帶,但又坐落在云貴高原上,正當著喜馬拉雅山的橫斷山脈,海拔相當高,北面的高山又擋住了從北方吹來的寒風,幾方面條件一調節(jié),自然就冷熱均勻,長年都像春天了。
可惜我是秋天來的。茶花剛開,滇池水面上疏疏落落浮著雪白的海菜花,很像睡蓮。我喜歡昆明,最喜歡的還是滇池,也叫昆明湖。那天,我上了昆明城外的西山,順著石磴一直爬到“龍門”高頭,倚著石欄桿一望:好??!這方圓二百里的高原上的大湖,浩浩蕩蕩,莽莽蒼蒼,湖心飄著幾片漁帆,實在好看。
選文3
春柳
一條路伸向遠方,路的兩旁是高大茂密的垂柳。我喜愛柳樹,尤其是春柳。
柳樹是報春的使者。當還是春寒料峭、寒氣襲人的時候,柳枝就已勇敢地鼓起嫩綠的芽苞,召喚著春天的到來。于是,經(jīng)歷了漫漫長冬的人們露出了驚喜———大地終于要蘇醒了,美麗的春天就要來臨了!
春柳是一位巧奪天工的畫家。不知不覺中,樹冠上染了一層綠意,先是一抹淡黃,然后是翠綠欲滴的嫩綠。遠遠望去,就像一片晶瑩透明的水彩,又像一團團綠色的云霞。
春柳是一位婀娜多姿的花季少女。無數(shù)柔軟修長的柳絲在風中搖曳,多像姑娘的飄飄秀發(fā),又多像姑娘身著綠紗在翩翩起舞。
春柳是一道壯麗的瀑布。長滿嫩芽的柳枝又細又長,絲絲分明,直瀉而下,就像奔騰的飛瀑從天而落,顯得那樣氣勢磅礴。
春柳是美麗的裝飾品。鵝黃的柳眉兒綴滿枝條,就像一粒粒綠色寶石。條條柳絲垂掛下來,猶如一張張綠色珠簾。向前看去,路旁的柳樹綿延相接,又多像一幅巨大的綠絨帷幕。
春柳還是英勇無畏的斗士。它消滅掉人們討厭的東西,又吐出清新的氧氣。當狂風沙塵襲來時,春柳挺直腰桿,張開雙臂,奮力抵擋它們的進攻,再肆虐的風沙也會變得溫順下來。
我喜愛它的嫵媚身姿,更喜愛它的頑強的生命力。
選文4
一抹風景
黃芳婷
春天鄉(xiāng)間的黃昏,真是人間的天堂。黃絨絨的雛雞,在不規(guī)則的菜園邊姍姍地走著,互相打著招呼,講著人類聽不懂的語言。癡情的夕陽,溫情脈脈地給它們抹上了一層金色。
豌豆花,蠶豆花,還有田間那金黃金黃的朵朵葵花,都在放歌。清脆的鳥鳴聲,伴著婉轉的柳笛聲,織呀織呀,織出了一片翠綠的鄉(xiāng)情。
該歸來的,都歸來了,春種的人扛著鋤頭帶著一天勞作后的充實感心滿意足地走在暖暖的夕陽里。葵花點上了,南瓜種上了,復蘇的泥土里萌動著一個金黃的期冀,他們首先埋下的,是一個翠綠的春天……
村頭的小路上伴著倦歸的鳥兒,她也回來了,春風牽著她胸前的紅領巾。
鄉(xiāng)間的小路總是彎曲的,一頭是她的家,那古樸的農(nóng)家小院,一頭是她那鄉(xiāng)間的小學校。她早該換換書包啦———像大城市小孩子那樣“雙肩背”式的。可她的書包還是她奶奶縫的呢,用繡花針縫的。她那多彩的書包,哥哥背過,姐姐背過;她的書包里有鉛筆,有橡皮,有母親、父親和老師沉甸甸的囑托,還有奶奶留給她的歌謠。
黃昏走來了。杏花,沾在春泥上。
點點滴滴,春雨像丁丁冬冬的音符,打濕了,把一切都打濕了。村野,茅舍,剪雨的燕翅,還有吐綠的枝頭和鄉(xiāng)間黃昏里“咩咩”的羊叫聲……
黃昏走來了,像迷了路的鄉(xiāng)間小女孩,不問人,只是在村里徘徊。
梨花,杏花,次第開放。桃花也醒了,一溪一溪,一澗一澗。故鄉(xiāng)的村子沒有深深的小巷,也不見打旋的落英?;▋毫髯吡耍S著遠去的春水,帶著孩子們臉上的天真和年輕母親眼角上的皺紋,流走了,流向村外那四月的黃昏。
清亮亮的風,在黃昏里牽著一縷縷思念的飄帶,那是母親細細的叮嚀,水一樣的柔情,泉一樣的清亮;鄉(xiāng)路,也在母親的叮嚀聲中延伸著……
初春新雨后,黃昏。嫩黃的綠芽尖上,挑著一朵朵顫顫巍巍的“夕陽”;田埂,濕漉漉的;竹籃,濕漉漉的;土鏟,濕漉漉的;還有碧藍色的小花和鄉(xiāng)間的孩子,都是濕漉漉的。
鄉(xiāng)間的孩子總是很頑皮的,夕陽點地了,他們也不回家。多么天真的孩子??!他們總愛把書包向樹丫上一掛,任晚風搖曳。他們似乎要用濕漉漉的晚風將書包稱量,稱量春野,稱量天空,同時,又稱量那一顆顆天真的童心……
春天的黃昏,微風像條綠色的牧鞭。山花帶著野性,杜鵑閃著彩色的心。風箏的聲音也是綠色的,她將綠色交給了晴空,讓晴空收養(yǎng),所以,晴空也綠了,綠得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