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章,我們每讀一節(jié)都有收獲,同時又有新的疑惑,急于想知道下一小節(jié)的內(nèi)容。這些文章究竟有怎樣的魔力呢?我們還是先來讀讀課文《給予是快樂的》吧。
課文回放 小男孩吃驚得瞪大了眼睛:“你是說這車是你哥哥白白送給你的?天哪!我希望……”
保羅當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希望他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但是,那小男孩接下去說的話卻讓保羅十分驚訝:
“我希望我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北A_吃驚地看著這個小男孩,不由自主地問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車兜一圈嗎?”
“當然,我非常愿意?!避囬_了一段路,小男孩轉(zhuǎn)過身來,眼里閃著亮光,說道:“先生,你能把車開到我家門口嗎?”
保羅笑了,這回他知道這小男孩想干什么了,這個小男孩想在鄰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轎車回家的。但是,這回保羅又錯了。
小男孩請求他:“你能把車停到那兩個臺階跟前嗎?”
車停后,小男孩順著臺階跑進了屋。不一會兒,他背著個腳有殘疾的小弟弟返回來了?!?/p>
讀了這段話有一種出乎意料的感覺。小男孩的言行不僅保羅沒有想到,連讀者也沒有想到。這種出乎意料的感覺正是懸念在文章中起的作用。像這種在應該表明的地方故意省略不說,而在后文交代的方法,我們把它稱為設置懸念。
文章設置懸念能使讀者產(chǎn)生猜想、期待的心理,還能為情節(jié)發(fā)展提供幫助,收到一波三折的效果。同學們在寫作之前也可以認真構(gòu)思,哪些地方可以暫時給讀者留下懸念,要設計好,想好了再動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