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67歲,身體一向很好。近3個月來感到右小腿無力,活動一會兒有點痛,休息一會兒又恢復正常。開始沒有在意,近來癥狀逐漸加霸,小腿疼痛無力,下肢麻木、怕冷,不能行走。經過檢查;診斷是老年動脈硬化閉塞癥,已到了比較嚴露的程度。
動脈硬化閉塞癥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種表現形式。隨著人體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粥樣斑塊不斷擴大和繼發(fā)性血栓形成,引起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使肢體出現慢性或急性缺血的癥狀,稱為動脈閉塞癥。好發(fā)于下肢,又好發(fā)子60歲以上的老年,所以又稱為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老齡化的進程,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有逐年增加的趨勢,20世紀90年代華東地區(qū)一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發(fā)病率為0.76%,已成為一種比較常見的老年病。
此病最早出現的癥狀叫“間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會兒覺得小胴疼痛無力,休息一會兒又好轉。如此反復發(fā)作,行走距離越來越短,甚至不能行走?;贾8械桨l(fā)涼、怕冷、麻木,大熱天也不敢脫掉棉毛褲。隨著病情加重,逐漸出現患肢自發(fā)性疼痛,其特點是白天不痛或疼痛較輕,夜間休息時加重(醫(yī)學上叫“靜息痛”),嚴重時可出現肢端潰爛、壞死,有的甚至需要截肢。由于早期癥狀輕微,又常常間歇發(fā)作,病人往往不在意,多認為是年老體弱所致;醫(yī)生對此病缺乏認識,也常常發(fā)生誤診,給患者造成嚴重的損失。
其實,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診斷并不是十分困難。老年人如果有上述癥狀,可以先自我檢查一下,辦法是觸摸足背動脈。足背動脈位于足背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間,用手指輕輕觸摸,即可摸到動脈搏動。兩側對比,如發(fā)現一側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應該及時到醫(yī)院作進一步檢查。彩色超聲掃描、光電血流儀、螺旋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甚至損失性動脈造影檢查,可以及時作出正確診斷。
此病的預防,戒煙是非常重要措施,包括主動和被動吸煙;注意營養(yǎng)平衡,減少甘肥食物攝入,避免高血脂和高黏血癥;堅持有氧運動;如合并糖尿病,必須早期治療;注意肢體保暖,勿受風、濕、寒;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都是很有效的預防辦法。
一旦確立診斷,醫(y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和疾病的不同階段,采取藥物治療、介入治療或手術治療。值得說明的是,在疾病的早中期,采取抗血小板、抗凝、降纖、擴張血管、降脂等中西藥物或療法,可以終止病程進展,甚至可逆轉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