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飄榆錢兒落
春草文學社 張聯(lián)果
回憶往事總是那么愜意,但往往又覺得沉重,事隔多少年還是擱不下,放不了的。
記得我在八九歲時,老屋后面的土崖上長著一株碗口粗細的榆樹,不甚粗壯的莖干,頂著三束枝丫;勻稱平和,你不擠我,我也不壓你,盤繞交叉在樹頂上,用細枝細葉填補著生存的空白;那樹真是一面遮陽傘,遠瞧猶如一尊肥碩的香菇,每到立夏之前,鼓鼓的蓓蕾靜靜地膨大著,悄悄地生長著;半個月就是小滿節(jié)氣,那長勢可就喜人了,淺黃的榆錢兒那可絕不是成串的,而是成簇成堆地擁著擠著,也笑著鬧著,唱著什么“和諧”的曲子。一種叫靛頦兒的候鳥正好來到北方小住,這種鳥有紅靛頦、藍靛頦兩類,比麻雀的身腰長許多,外形也漂亮得很,它們最愛竄在榆錢間啄食種籽或是飛蟲,不忌葷素,吃飽就唱。那歌喉,令榆錢兒都抖顫著,陽春時節(jié)送來這番景致,給我的貧瘠的故鄉(xiāng)平添了幾分生氣。
就在這一年靛頦兒遷徙——風飄榆錢兒落的時候,開始吃“大食堂”了。糧食要交公,各家各戶高矮不等,大小不一的飯桌放在集體飯廳里,對戶入座,管吃不管飽!孩子們誰管那些?吃不飽就哭就叫。多虧了我有個聰明的母親,一日午后,我唯母命是從,竄爬到榆樹上去,先折其枝,下來后捋榆葉,再用利刃刮其皮,樹葉熬粥,純綠色食品,有些營養(yǎng);樹皮碾成面兒,過籮,烙成榆皮餅,很容易下咽;獨有那榆樹,赤條條裸露肌膚,笑臉望人間,骨錚錚顯示風華,不肯低眉,來年春天,還是那般豐茂,到現在我都以為這是奇跡神話。
災難不會總糾纏善良的百姓。后來家境一年比一年強,老屋需要拆除擴建,不管怎樣丈量,都嫌老榆樹礙事,我心里默念道:老榆樹啊,老榆樹,你的劫數又到了。在父親的幾番催促下,我無奈砍斷它伸張在土崖間的四條虬曲的壯根,只讓它靠地表的結塊和些許的根毛暫時站立著,每砍一斧都把殘酷傳給榆樹的經脈,每砍一斧都經歷著良心的譴責。
一天,兩天,一月,兩月都過去了,沒聽到榆樹說些什么?
房子住上了,春天也過去了,榆樹還是沉默,夜里還似乎聽到靛頦兒的凄婉的歌。
光陰轉到第三年的春天,二弟喜沖沖向我報告:榆樹放葉了。我去樹下抬頭望,蓬松的枝叉里是有些蒙的綠色,要比正常的時節(jié)晚二十多天,好在蒙必定象征著生命的復活。我用手輕撫著樹干上寸把深的樹皮紋理,心里問道:你這頑強的生命力是上帝給的嗎?
啊,風飄榆錢兒落!
合作+個性=成功
春草文學社 劉曉飛
據說大雁遷徙時,通常有一只雁作領頭雁,其余的緊跟其后,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整齊雁陣,一路齊心協(xié)力,團結前行。如果有一只雁受傷,則必定有一只留下來陪傷雁,直到它痊愈,或死亡。讀了這個故事,感觸很深,我深深地感受到大雁所表現出來的團結精神、合作意識是非常驚人的。
大到世界上看,有句歌詞說得好:“這世界變得越來越小”。隨著傳媒技術的高度發(fā)展,互聯(lián)網以驚人的速度波及整個世界,經濟全球化,日趨成為現實。這就意味著國與國之間的分工更為精細,合作更加密切,交流日益頻繁。為什么每個國家都在全球范圍積極尋找合作伙伴?為什么中國及中亞五國要組建上海合作組織?答案就是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自給自足。閉關鎖國,或者閉門造車的結果只有一個——衰落直至滅亡。
小從個人而言,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婦孺皆知。這個故事揭示了人性中與生俱來的惰性。留美作家李開復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單獨地抽出每個中學生,他們各方面都不遜色于其他國家的學生,但在合作團結的工作上,中國留學生則表現都不佳。
當然,張揚個性,表現自我并非壞事情,正因為如此,世界才這樣豐富多彩。然而過分強調自我缺乏合作意識,就像離群的小鳥,無根的大樹,等待的只能是落后或衰亡。
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該走一條合作與個性并存的路,一個人不管多么有才,也不過是社會大海的一滴水,縱然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不投入大海,也終究要干涸。
朋友,記住吧,合作+個性=成功。
春水之韻
春草文學社 王春莉
你裊裊婷婷,柔情萬種,
重重疊疊著悠然遠逝。
婉約如一串風鈴,
披一身眩目的光彩叮咚作響。
夕陽暮色浸染,
抖落成一泓斑斕搖曳的碎金。
雋美飄逸似蒙娜麗莎的眸子,
如夢幻童話般輕輕地
——漾動……
又多了一個乞丐
春草文學社 賈文賀
他,只是一個農村人,一個偏遠山區(qū)的連電燈也沒有親眼見過的普普通通的種地人。
他,過著剛能糊口的生活,但,他并不覺得他過的生活有什么不好,畢竟,他所認識的人都和他過著同樣的生活。
他用敬畏而好奇的眼神打量著城里人、城里那似乎捅破了天的建筑,以及城里的一切。
而城里的人,也用同樣好奇的眼神打量著他,打量著他那件爛得不能再爛的棉襖,他那充滿污垢的臉,他背的那個似乎已絕跡了幾個世紀的破麻袋,以及他的一切。
走累了,餓了。
他猛然發(fā)現一個大桶旁邊有許多白色的盒子,而有些盒子里還有些飯菜,他毫不猶豫地拿起吃了起來——這些吃的是他甚至在過年時都不敢想的。
而旁邊的城里人,詫異,更多的是同情地看著他,這在他們眼中,幾乎不敢想象。
困了,他把麻袋墊在頭下睡著了,他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對——在家鄉(xiāng),他就是這樣睡在田邊的。
終于,一個小女孩兒再也看不下去了,把一元錢放在了他剛剛吃完飯的快餐盒里,于是其余的人也紛紛解囊,不久,錢就堆滿了一盒。
他醒來后,驚訝不已,在他驚訝時,居然又有一些人走過來,把錢扔給他。
“天??!原來坐在這里就會有人給錢!這比我半年種地的錢還多哩!”他欣喜地想……
于是,馬路上又多了一個乞丐。
朋友與對手
春草文學社 宋艷濤
在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個留級生來到了我們班,說實在的,他那像高粱的細高個兒,破爛的書包……我還真沒瞧得起他??衫蠋熡制盐覀冋{為一桌,我還真沒想到,我們之間會發(fā)生那么多……
年幼的我在父親的點撥下學會了下象棋,同齡的孩子還真沒有贏得過我的,但他的出現終結了我不敗的神話。雖然我?guī)缀鯖]有贏過他,但和他下棋,冥冥之中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感覺,從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種面對難題,心若止水,全神貫注的精神。在他身上,我學到的不止這些。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常玩一種游戲,是兩個人合作,像豬八戒背媳婦一樣,分幾組在沙坑內展開激戰(zhàn),我們倆一上一下,很默契,打贏了,就會心一笑,擊掌慶祝;輸了,誰也不怪誰,互相鼓勵一下。就這樣,在他身上,我學會了什么是合作。在學習上,他也是我的良師益友,我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向他請教,他從來都是放下手頭的工作,耐心給我講解,還檢查我做題的過程,看他的架勢,好像生要給我找出錯誤似的。
當然,在我的心里,他可不是都當了朋友的角色,他更是我的對手。
在漫長的小學生涯里,我就把他當作我要超越的目標。幾年之后,我們倆都以優(yōu)異的成績升入初中,不同的是,我們進入了兩所不同的中學,但相同的是,他仍是我要超越的目標。在兩年前的一個仲夏之夜,我暗暗向滿天星星發(fā)誓,在接下來的三年里,我不會再和你聯(lián)系了,直到三年后的那一天,我們中考上見。兩年來,我所付出的一切,只為那一天,只為能超越你。那個昔日把你當朋友,今朝認你為對手的我,期待那一天的到來。你準備好了嗎?二百天以后,我們,我們重相逢!
不論到什么時候,你,是我一生的知己,愿與你花前月下,引觴滿酌,陶然就醉;你,又是一世的對手,愿與你在學習和事業(yè)的戰(zhàn)場上兵戎相見!
泥土的味道
山東鄒平黛溪中學 惠 凱
四時之景不同,而泥土之味不同。
——題記
春天的泥土是希望的味道。
幾場春雨過后,泥土慢慢蘇醒過來,透著春天特有的氣息,輕輕搖喚未醒的生命。于是,小草萌發(fā)了,樹木抽出嫩芽,野花發(fā)出幽香。
早晨起床后,伸伸懶腰,抖抖精神,迎著早起的朝陽,農人呼喊一聲:“犁田去啊!”就這樣,一天的工作開始了。耕牛翻出滾滾泥浪,農人仿佛在大海揚帆遠航,他正在泥香中播種希望。
夏天的泥土是孕育的味道。
走過了春天,泥土將萬物哺育茁壯,草葉在清晨掛滿晶瑩的露珠,野花在晨曦中緩緩吐出香氣。
又是一個清晨,農人起床了,帶著意猶未盡的睡意,但他仍高亢的喊道:“除草去??!”他開始了陶淵明式的“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此刻是盼望成功的急切,有著夏天一般的如火如荼。
秋天的泥土是收獲的味道。
秋蟲低吟,吟落了明月,喚來了太陽。泥土變得穩(wěn)重、豐腴,已孕育出成熟的秋之果實,晨景自然是風霜高潔。
農人依舊勤懇地起床,去收獲春天的果實,收獲者經歷了期望,吮吸著汗水所換來的甘露。
農田中,此刻已有些許的寒意,涼爽的空氣充滿胸肺,薄霧在作物間流動,那飽滿的果實,還掛著昨夜的露水,在霧中靜默著。
農人開始了工作,他要用昂揚的心情,收割整個秋天。泥土在此時是一杯甘洌的高粱酒,散發(fā)著醉人的清香。
冬天的泥土是靜穆的味道。
雪下得鋪天蓋地,將萬物粉飾一新。冬小麥已經播種,積蓄明年的萌發(fā)。
農人的小屋,也在雪中靜穆著。農人仍然早起了,他坐在爐旁,抽著旱煙袋,窗戶上已貼上了火紅的“?!弊?。春節(jié)快到了,一年的辛勞終于可以劃上句號。農人咧開嘴傻傻地笑了。泥土睡熟了,靜穆如同祈禱女肩上的披巾。
這就是泥土的味道,一年四季,年年如此,循環(huán)往復。黃土地、黃皮膚、悠然作響的旋律,包含著農人始終不變的執(zhí)著。飽蘸濃濃的筆墨,寫下人世間最樸實、最動人的樂曲,于是老農咧嘴笑了。他把希冀寄于土地,他用行動告訴我們:成功其實很簡單,只要你付出,并且快樂著。
(指導老師 李 娜)
把微笑帶給生活
河北平山回舍中學 張艷濤
世界上有一種永遠不會凋謝的花朵,那就是微笑。它不分四季,不論南北,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會開放。
心靈越是高潔,微笑之花越美。
我愛微笑,并深深迷戀這種美麗的表情。因為,永遠微笑的人是快樂的,永遠微笑的面孔是年輕的!
把微笑帶給生活,有如陽光斜射大地的和煦、清風撫摩樹林的溫柔、夕陽燃燒天空的凄美、浪花沖刺礁石的激情、月光灑向小池的純凈……
留一個微笑給傷痛,它便會悄然溜走,因為在我們心中沒有太陽照不到的角落。留一個微笑給邪惡,你便會看到它們在瑟瑟發(fā)抖,因為邪惡最終會恐懼地面對善良的笑容。留一個微笑給善良,他們會發(fā)揚光大。
留一個微笑給弱者,他們會升起奮進的風帆。
懷著一顆真摯的心,毫不掩飾地將你最燦爛、最美麗的微笑播撒在時間的每一個角落,散布到生活的每一個空間。你的生命,會因此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微笑吧,你會發(fā)現這是一種多么高尚的美德——
跌倒時,它給人們陽光般的援助;
迷惘時,它給人們波濤般的勇氣;
失落時,它給人們清風般的慰藉;
沖動時,它給人們天空般的胸襟;
痛苦時,它給人們流水般的安慰。
……
它總像人們寒冷時的一輪太陽、饑餓時的一頓佳肴、干渴時的一股清泉、生病時的一劑良藥……在人們需要的時候,便翩翩降臨。
把微笑帶給生活,用微笑點綴生命。不用再苦苦尋覓歡樂,企求陽光的憐憫,而是含著微笑走過四季,再將他們儲藏,釀成香醇幸福的美酒,享受一生。
(指導老師 李陽海)
走進冬季,生活有了太多的詩意。有雪有風的日子我們讀著散文詩《溫暖家園》,倦怠的心靈有了溫暖的港灣,你我又一次夢回家園。在這里,我們選發(fā)任澤健老師的四首散文詩,與大家共勉。
(編 者)
溫暖家園(四章)
浙江 任澤健
冬日低語
我思念著那飄落的葉子。經過了春夏秋的熱烈與寂寞之后,你復歸自然了。寒風吹不醒你萌春的夢。
我注視著那縷陽光,穿過玻璃靜靜地溫暖我的雙手?;腥裟隳悄抗獾奈糠鳌?/p>
我夢幻著那片雪花。作一次自由自在的飛舞,快樂地撞進你的懷里。
雪原上的小麻雀
在雪后的田野上,是我的村莊。
落雪的地方一片潔白,留下了細細的足跡。
那些膽怯敏感的小麻雀,嘰嘰喳喳地尋找食物。
太陽泛著美麗的金光,玩耍的孩子們用一只網,布置好了溫柔的陷阱。
走進你的心靈
雪,紛揚著天上的語言學,傳遞著遠古的聲音。
如何才能走進你的心靈……我的冬天。
人們習慣將水仙花植于案頭,精心伺養(yǎng),守望冬天。
我走在季節(jié)之外,傾聽生命的降臨。
隨冬而去吧,握住那份機緣那份溫暖。
牽掛像毛線一樣長
我穿著母親手織的毛衣,大步穿過寒冷的街頭。
母親不是編織的好手,卻很用心地織進對兒子的濃密的呵護。
牽掛像毛線一樣長……
織啊織,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雪花染上了母親的頭發(fā)。
師生情
遼寧桓仁實驗學校 王 勇
喜悅時
凝視的是您親切的背影
傷悲中
企盼的是您寬厚的胸膛
成功時
凝望的是您爍動的淚花
失敗后
等待的是您鼓舞的眼神
病了
有您陪在床邊
倦了
是您帶我前行
我原是一株暗淡的荒草
是您辛勤的培育
使我的生命
開出了希望的花兒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p>
您讓我讀懂了它的涵義
(指導老師 陳會敏)
夕陽
文/〔美〕桑德堡
譯/邢光祖
有一種低聲道別的夕陽。
往往是短促的黃昏,替星星
鋪路。
它們均勻地踱過草原和海的
邊緣,
睡眠是安穩(wěn)的。
有一種舞著告別的夕陽。
它們把圍巾一半投向圓穹,
于是投上圓穹,投過圓穹。
耳朵邊掛著絲絹,腰間飄著
緞帶,
舞著,舞著跟你道別。睡眠時
微微轉側,因為做著夢。
年夜飯
山東沂源職教中心 宋以民
偏居鄉(xiāng)隅,年夜飯給我留下的印象依舊那么深刻。雖然外面的世界早已把尋常日子的三餐與年夜飯視為一般無二了,但由于大山腹地的寒荒和貧瘠的阻隔,以及父親的疾病所帶給家庭的那份沉重壓力之故,2004年的那頓年夜飯,任憑時光之河流逝多遠,它也將清晰如昨地深深鐫刻于我的心中。
今天是農歷新年,在散居于山谷溪腳的疏疏落落的村落里,各家各戶都在忙碌著。白天的緊張忙碌倏忽而去,很快,我、媽媽,以及病臥于床的父親也隨著新年的歡欣一同被擠到了年夜飯的門檻前。媽媽講,由于病痛的折磨,父親平日難展笑容,今天他的興奮神情,著實給了她一個巨大的欣喜和鼓舞。
從城里歸來時,我利用知識田野里的艱辛打拼贏得的優(yōu)等獎學金,給家里買下了肉和其他一些年貨。不豐足又有限的錢,置下的年貨與常人家相比自是寒磣不過的了,但對一向煎熬于貧窘生活漩渦里的家庭而言,這些不足道的年貨,還是讓簡陋的生活激起了喧天的波瀾。
年夜飯,主要是由我一個人操辦的。我悄悄把餃子餡分成了兩樣,就連母親也被蒙在了鼓里,只有那些以青菜為主的水餃向著我閃著狡黠的眼光,與我相守著一個心照不宣的秘密。年夜飯的里里外外,我盡其所能地讓媽媽更多地歇在了一邊。母親在不勝欣喜的激動和滿足中,臉上被笑意漾起了叢集的皺紋,向我吐露著滄桑歲月在她額上碾下的粗糙痕跡。
我從灶間端出熱騰騰的年夜餃子,又與媽媽一起把父親攙下病床,坐在了一只簡陋的板凳上。桌上是幾碗冒著熱氣的餃子,頭上是一盞我才換上不久的15W的燈泡,正上方墻壁上是幾張我新貼上的閃著洋洋喜氣的年畫,其他的變化則等同于無了,但樂融融的新年氛圍依然沒例外地把我們仨人緊緊裹在了一起。
遠遠近近、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陪伴著我們開始了年夜飯,有數的三大碗餃子端端正正地擺在桌上,父親執(zhí)意讓我吃那最飽滿的一碗,正害著眼疾的母親也堅定地站在父親的立場上。他們一致認為,吃了最滿的那一碗,在校學習就一定是個“尖兒”,也一定會學得最出色,自然將來也一定是最有出息的。我破天荒地沒有推辭,領受了最滿的一碗,同時心里又懷著一分竊喜。我碗里的餃子也似乎調皮地看著我,得意地看著我聰明的“伎倆”。
父親和母親吃得很慢很慢,每個鼓脹脹的肉餡水餃,就像一件件藝術杰作,讓他們品咂了半天后才戀戀不舍地咽下,我則吃得狼吞虎咽,我的這個興奮勁兒也感染得他們異常高興。臨近終了,父母忽然不約而同地把留在自己碗里餃子一塊兒推到了我跟前,讓我再多吃幾個。在他們眼里這可是一年中難得一嘗的肉餡水餃,我細嚼著“額外”的兩只水餃——是這兩只水餃帶給了我一份清苦日子里天堂般的快樂、幸福和滿足。
整理餐桌,我將自己掉在地上的一只水餃揀到桌上,打算扔掉,趁我不注意,父親卻把它迅速夾起,在餃子湯里沖了一下,便往口中送去。我一震,想阻止已來不及了。忽然間,那只小水餃,像卡在父親喉中的一枚棗核,讓他怔忡半晌。一會兒,他的臉上便漾過一絲苦澀而又飽含著深深歉意的神情,接著眼睛濕潤起來,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他慈愛歉疚的目光緩緩離開了我的視線,稍稍側轉身,背著我用那蒼白枯瘦的手指抹了一把臉,濕潤的手上便閃爍著橘黃色的昏暗燈光。我和心中偉大父親的默然溝通雖然僅僅在一瞬間,但母親卻敏感地向父親走來,父親把孱弱的手向她搖了搖,以突然不舒服準備服藥為由,把她及時地止住了。難忘的年夜飯,入腹的素餡水餃,讓我飽享了一頓世上最珍貴、最難得、也令我回味悠長銘記于懷的美餐。在這展眼一新的起點上,我早已滿懷信心地蓄足了腳下的力量,企盼著燦爛黎明的降臨。此景此情,腦海中忽然浮現出老師說過的一句話: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腳下的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我會意地點了點頭。
“不準老頭兒”
湖北潛江張金中學 廖 凱
學校傳達室的傳達員兼門衛(wèi)是一位年逾六旬的老頭兒,他瘦高瘦高的,常戴著一副老花鏡。對這樣一位老人,學校的老師們都充滿敬意??墒?,我們不少同學卻不以為然。因為他總是板著那副清瘦的面孔,成天在校園里轉來轉去,用那特有的大嗓門不停地喊著:“不準亂丟紙屑!”“不準攀欄桿!”“不準說臟話!”“不準……”被他批評過的同學很是反感,見他這么大把年紀,又把“不準”這個詞常掛在嘴邊,就給他取了個綽號——“不準老頭兒”。
我每次見了他,都避之唯恐不及。
沒想到,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重新認識了他。那是一個秋末星期五的下午,學校因有急事(據說是鎮(zhèn)上召開教師緊急會議),突然決定只上兩節(jié)課就放學。因我家離學校較遠,每星期五第三節(jié)課下課后,爸爸都會準時地用摩托車到校門口接我。今天情況發(fā)生了變化,我是先走呢,還是在這里等著呢?我思忖著,一時拿不定主意,便走到校門口,望著對面幾棵高大的白楊出神。忽然一陣寒風吹來,幾片黃葉便晃悠悠地飄落下來,我也禁不住打了個響亮的噴嚏,連忙縮了縮脖子,又使勁跺了跺腳。
“這位同學,在等人嗎?”一個熟悉的大嗓門在耳邊響起,轉過頭,正是“不準老頭兒”。大概是聽到了外面的響聲,看到了我猶豫的樣子,他從門房窗口探出頭來問我,臉上掛著難得的微笑。我本應禮貌地回應他,可一想起上次在花壇邊的情景,就不由得心生一股怨氣,于是只冷冷地點了點頭,便調過臉去,不再理他。
“進來等吧。外面風大,小心凍著了?!睕]想到他竟絲毫不計較我的冷漠,打開了門,熱情地邀我進去。平時他這也不準,那也不準,今天居然特準我進他的值班室了?我疑惑地看了看他的臉:仍然是那樣的清瘦,仍然是戴著一副老花鏡??赡谴葠鄣难凵?、和藹的微笑,又全然沒有平日的威嚴!我猶豫片刻,還是勉強跨了進去,一則盛情難卻,二則畢竟房里暖和很多。
我坐在靠墻角的矮凳上,他給我遞來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我雙手接過茶杯,喝了幾口,身體頓覺溫暖了許多,對他的成見也消失了許多。我開始打量起這小小的門房來:一間五六平米的小房;一張窄窄的高低床,上層堆了不少的書,下層鋪著藍方格被褥;靠窗一張舊辦公桌上,擺著一盞臺燈、一只手電筒、一個竹筆筒、一本厚厚的《校務日志》和一本攤開的書;靠墻角立著兩個保溫瓶。見我一臉好奇,他自嘲似的笑了笑說:“怎么樣,這可稱得上‘陋室’了吧?!苯又?,他又詢問起我的學習情況來,得知我的姓名后,他又頓時激動起來,豎起大拇指稱贊道:“這回在全市數學競賽中獲第一名的就是你吧,真是好樣的!”他贊賞地看著我,滿臉的興奮和天真,好像得第一名的不是我,而是他。我不禁被他的“可愛”逗笑了。想不到,他這個門衛(wèi)對學生們的學習情況也這樣的關心,這樣的了如指掌。突然,他又像想起了什么,滿臉嚴肅地說:“不過,可不能太驕傲啊,孩子,任何時候都要努力學習呀!你看,我這個當門衛(wèi)的都還在讀書呢?!彼跗鹱郎夏潜尽肚嗌倌晷睦硌芯俊烦一位?,一邊翻看,嘴里一邊念叨著:“聽說,同學們怪我平日太嚴厲,管我叫什么‘不準老頭兒’,他們不懂我的心。殊不知我的‘不準’里頭既是愛護學校,又是關心學生,也是一種教育。唉,只怪我這老脾氣難改,方法不妥當呀。不過,我還是要學習,要與時俱進嘛?!遍T房里又靜了下來。望著他專注的神情,我的心里不由得升起一絲敬意。
“隆隆隆”,外面突然響起了摩托車的聲音。“我爸爸來了!”我連忙抓起書包沖了出去。
“楊老師,您這時還在忙啊?”爸爸停穩(wěn)摩托車,朝我身后熱情地招呼道。原來不準老頭兒也跟著出來了。
“爸爸,你也認識他?”“怎么不認識?楊老師還是我中學時的班主任哩!”從他們的交談中,我對楊老師的敬意又深了一層:他原來是我校的一位化學老師,叫楊禮品,從教40年,就當了40年的班主任,對學生要求嚴格,卻又關懷備至,為社會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如今退休后又“上崗”,做了傳達員兼門衛(wèi),也并不是為了錢,只因舍不得這份教育事業(yè),舍不得這工作了一輩子的校園……
摩托車啟動的那一刻,我回過頭來向楊老師告別。楊老師站在校門前,緩緩地抬起右手。他的身后,是一輪圓圓的、紅得如血的夕陽。它雖已沒有奪目的光輝,卻仍舊把那溫暖的余暉撒向大地,一絲一縷,毫不保留。望著印貼在門房外墻壁上的這幅美麗的圖畫,我不禁想起那首動聽的歌:“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
(指導老師 楊愛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