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和心擰著的時候,該聽誰的?
幾年前,就聽一個朋友說起,有一本書的名字叫《孩子是哲學家》,對這本書我抱有濃厚的興趣,一直想找來讀,但總是沒有找到。
每個孩子小時候,都向父母提出過只有哲學家思考的大問題,比如:太陽為什么早晨從東邊出來?月亮為什么晚上升起?比如,人是從哪里來的?人為什么會死?人怎樣才能不死?
有一天,女兒的來信讓我激動。她在思考人的自相矛盾心理,人為什么會跟自己打架?我們通常說的理性和感情的沖突,被女兒認為是大腦和心靈的沖突。而這些沖突從來沒有間斷,所以人的想法像涌動的大海,從來沒有寧靜……
媽媽:
我今天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問題:人有時用大腦想事,有時用心想事。心和大腦想的不一樣,它倆經常鬧矛盾。
大腦和心擰著。有時不知道該聽誰的。
今天,我在小賣部買東西,大腦說:買吧。心說:花錢太多了。心舍不得花錢。可大腦又鼓動我買吧,買吧。你猜最后怎么樣,聽大腦的心埋怨我,買了是心后悔,不買是大腦后悔。大腦和心要是想不到一塊,就得后悔。
能不能想一個不后悔的辦法呢?怎么能讓大腦和心想到一塊呢?
女兒
孩子的思考來自生命最直接的感受,感受越強烈,刺激思考的問題越多?!白韵嗝堋钡某烧Z故事,傳遞了人類的一種心理。這個成語不是通過文字傳遞的,而是以每代人的生命體驗傳承著。
中國成語故事有是很多心理學的經典,像“葉公好龍”、“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等,這些心理活動被凝固在文字里,經過一代代人的體會化解,凝固,變成了心靈的雕塑。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有哲學的思考,因為來自生命的感受總在迫使他們思考,生命的智慧之門也就這樣被開啟了。
女兒:
你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問題。一個媽媽從來沒有想明白的問題。原來,人的很多痛苦是大腦和心想不到一起造成的。不光買東西,大腦和心想不到一塊,做事與人交往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這個問題我也說不清楚,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好嗎?
熱切地期待著你不斷地冒出新的思想火花!
媽媽
我沒有直接回答她的問題,不回答可以給她留一片空白,讓她自己去想像和填補,思想需要空間,孩子喜歡自己尋找答案。如果我回答了,或找出哲學的書,講一大套理論,她的心被塞滿了,繼續(xù)探索和思考的熱情就會削減。不要給孩子現(xiàn)成的答案,要讓孩子一直保持尋找和思考的狀態(tài)。
電腦也是生物,也會欺負人?
孩子的思維是全息的思維,所以,她能隨時感受世界的豐富和美好。
媽媽:
你的電腦,今天早晨爸爸給修好了。為什么爸爸一來它就好了,你一用它就壞呢?電腦也欺負人。電腦怕力氣大的人,欺負力氣小的人。電腦也是生物哇,它跟人一樣欺軟怕硬,對嗎?
女兒
在孩子的眼里,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都有其喜怒哀樂,有感情也有思維。孩子深廣的同情心和博大的愛也正源于此。
女兒:
電腦怎么成了生物?媽媽不明白。你說得是不是太離奇了?
媽媽
與孩子溝通,有一個不是秘密的秘密,那就是對孩子說的話表示感興趣,引導她快樂地說。
媽媽:
你想想,電腦是什么做的,制作電腦的材料原來不都是生物嗎?就像我們的桌子,看著它是死的,可它以前是樹哇,樹不就是生物嗎?它的身上還保留著樹的信息密碼呢!
女兒
孩子的學習方式和追尋方式,總是從源頭開始,不是結論,教育只是告訴孩子世上已有的發(fā)現(xiàn)和結論,孩子卻要回到源頭去思考。其實,人類一直是這樣思考,也就一直是這樣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著的。
雨奇:
你的思維真的像一條河流,總是從源頭思考問題。電腦在媽媽的眼里是無機的,而在你的眼里卻是有機的,是一個有著生機的生命體。如果媽媽也有你的眼睛就好了。
媽媽
我把與女兒的溝通當作人生最大的享受,它們帶給我的不僅是快樂,還有智慧和對人生及世界獨特的發(fā)現(xiàn)。
(接下來,女兒又給媽媽出了這樣一個考題:你知道為什么大人越“能干”越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嗎?欲知詳情,請看下一期)
(責任編輯: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