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真氣運行法以中國醫(yī)學經典《黃帝內經》“恬忄詹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和“靜以養(yǎng)生”理論為指導,經李少波教授近70年的實踐,40余年的臨床觀察和10多年的科學實驗而創(chuàng)編的。該功法主要是通過集中思想,調整呼吸,培養(yǎng)真氣,貫通經絡,燮理陰陽,從而使人體固有的潛能得以發(fā)掘,達到自我調節(jié),自我治療,自我重建等一系列自然療能。學練真氣運行五步法,不靠藥物,不用其它治療手段,就能治愈多種疑難病癥,還能預防疾病,健身延年,開發(fā)智慧。經科學實驗和臨床驗證表明,該功法對高血壓、心臟病、慢性肝病、肺氣腫、糖尿病、腸胃病、頑固性皮膚病、關節(jié)炎等80余種慢性病癥均有顯著療效,特別是對老年病防治和中老年保健有獨到的功效。
本人在70多年的行醫(yī)過程中,通過研讀《黃帝內經》《道德經》《易經》等經典,并躬親實踐,逐步悟出了醫(yī)源于道,醫(yī)道同參,相互為用的道理,對發(fā)展中醫(yī)理論體系及中醫(yī)理論體系研究方向,也有一些小小的心得,不揣冒昧,提出來供大家討論。
第一,預防為主應是中醫(yī)理論研究的主要方向?!秲冉洝肥亲鎳t(yī)學寶庫中的一個絢麗的瑰寶,內容博大精深,其理論遍及天人一際、人與自然的整體觀,攝生保健、抗衰延年的原則,人類盛衰壽夭的自然律及順應自然、淳德全道能成真等方面。它是中醫(yī)學體系形成時期的代表作,是“釋縛脫艱,全真導氣,拯黎元于仁壽,濟羸劣以獲安”萬古不易的經典。而其中的無病先防,有病早治,則是預防醫(yī)學的重要體現(xiàn)。如《素問·四時調神大論》:“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素問·八正神明論》:“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敗”。有人評價這種具體的預防學思想是世界醫(yī)學文獻上的最早記載,在今天和將來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那么,如何無病先防,防的方法又是什么?本人通過臨床實踐認為,無論是未病防范于未然,還是已病救其萌芽,關鍵取決于人體的真氣運行?!端貑枴ぴu熱病論》:“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靈樞·百病始生篇》:“卒然遇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端貑栠z篇·刺法論》:“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以上論述,道出了人體正邪盛衰而致病或不病的至簡至易之理,《內經》所論再也明白不過了。本人所創(chuàng)編的真氣運行五步法,其主導思想就是在于培養(yǎng)真氣,扶正祛邪,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抗衰延年,是《內經》預防思想的實踐方法。
第二,經絡活動的實質應作為中醫(yī)理論研究的重點課題。經絡學說是中醫(y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人體生理活動、病理變化及其互相關系的學說。關于經絡活動實質的研究,雖經多年的探索,都沒得出定論。其實,《內經》對經絡活動實質早有明確論述,只不過是缺乏實踐驗證方法。《內經》總結了古代圣人的實踐真知,掌握了人與自然的規(guī)律性,制定了不違自然的攝生方法?!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罚骸疤疋嗾蔡摕o,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意思很明白,安靜下來,什么也不去想,真氣便從之而生,旺盛運行;內守自身,神不外馳,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疾病就無從產生?!鹅`樞·刺節(jié)真邪論》:“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者也”,說的是真氣是天陽、地陰化合的人體生命能量。那么,真氣是怎樣運行呢?《素問·離合真邪論》:“真氣者,經氣也”,指出真氣即循環(huán)無端、周行不殆的經絡之氣,真氣運行才是經絡活動的實質。李時珍云:“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边@一著名論斷亦說明通過養(yǎng)生實踐鍛煉,達到“返觀內照”境界后,所能體驗到經絡活動的情況。本人創(chuàng)編的真氣運行五步功法,經眾多人的實踐,并通過多年臨床驗證,對經絡的活動實質有了明確的認識和感知,獲得了第一手資料,經絡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只要進行真氣運行法實踐,真氣運行的路線方向和動態(tài),對經絡問題的研究啟發(fā)是很大的。在真氣運行法實踐中,任督脈一通,全身各條經絡相繼通暢。真氣沿著經絡路線,內通五臟六腑,外達四肢百骸,給機體的每個組織系統(tǒng)提供充分的能量,從而使新陳代謝旺盛,增強機體的生理功能,生命力日益旺盛,自然就會增進健康,預防疾病。由此而得出結論,經絡學說是中醫(yī)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中醫(yī)指導臨床的重要依據,而經絡活動的實質則是真氣及其運行。真氣是人體生命的能量,經絡是真氣的通路,二者是互相依存的。如果忽略了真氣運行,經絡活動就失去了物質基礎,對經絡的實質也就無法認識清楚了。
第三,真氣運行應是中醫(yī)理論研究的核心內容。亙古至今,人們?yōu)榉啦≈尾?,保全自身的健康長壽而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祖國醫(yī)學經典《黃帝內經》,主要研究的就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精氣神,如何合乎自然而生生不息。然而,由于《黃帝內經·素問》第七卷的失傳,《內經》博大精深的真理缺乏實踐方法的證實,使人難以領會其精髓,所以長期以來,人們知醫(yī)者多,而知道者則鮮。是故本人經多年探索研究,以為抱神以靜,虛無生氣,積精全神,行氣攝生,以及恬忄詹虛無,真氣從之,恬忄詹無為,乃能行氣等論述,都說明在靜定中真氣運行,才是保健攝生的至真手段。據此,提出了真氣運行學說,創(chuàng)編了真氣運行五步功法,經臨床驗證,科學實踐,獲得了理想的獨特效果。該法從凝神調息入手,培養(yǎng)真氣,貫通經絡,燮理陰陽,強壯臟腑,促進人體生命活動有序化,對各種久治不愈的慢性疑難病均有顯著療效,對中醫(yī)臟腑學說、經絡學說、氣化學說、陰陽五行學說都可得到驗證,尤其能充分體現(xiàn)中醫(yī)預防醫(yī)學的實質。
按《易經》理論,人16歲腎氣最旺,元氣鼎盛,屬純陽之體,以后內傷七情,外感六淫,勞心勞力,元氣逐漸消減,每8年減一陽,至64歲,一般人先天元氣即消耗殆盡,僅依靠飲食維持生命,自然易致衰老,所謂“人活七十古來稀”。真氣運行五步功法主張在先天元氣未消耗完之前,就抓緊鍛煉,以真氣運行之法培補先天,盡量減少元精元氣的消耗,清心靜養(yǎng),旺盛真氣,卻老復壯。
真氣運行五步功法第一步功,呼氣注意心窩部,以培養(yǎng)后天根本為主旨。注意呼氣,推動心火下降,溫煦脾土,五行理論謂之“火生土”。脾胃得心火溫煦,自然脾胃陽氣振奮,而運化功能加強。心窩部真氣旺盛起來,就要充實下丹田,補充先天真氣。真氣運行五步功第二步功,就是于疏通任脈,使真氣下沉丹田。真氣隨呼氣沿任脈一步一步下趨丹田,脘腹之地得到真氣溫煦,大小腸功能加強,腸胃道得到調理,消化吸收功能更加健全,又增加了真氣的來源,呈良性循環(huán)。第三步功,氣沉丹田為后天充養(yǎng)先天,培養(yǎng)丹田真氣,凝煉腎精化為腎氣。丹田真氣充實飽滿,腎上腺、性腺功能得以調整加強,泌尿生殖系統(tǒng)常見病即能得到調治。第四步功,真氣經過鵲橋,通過尾閭,緣督脈上行,真氣通過玉忱,小周天貫通,人體食欲旺盛,精神振作,臟腑功能得到調理,健康狀況大為改善,消化不良、腎虛、神經衰弱失眠、高血壓等癥狀即可改觀。待真氣疏通病灶經絡,排除病邪后,臟腑的器質性病患方可康復。通督后,進入第五步功,腎氣不斷灌溉腦髓,腎上腺和腦垂體兩大腺體互相激惹,互相補益,大腦皮層本能力量加強,功夫進一步提高,達到“胎息”、虛無境界,身體的代謝機能和抗病免疫功能均得到增強,而延年益壽。
經多年在國內外推廣,臨床觀察,科學實驗,證明真氣運行五步功法不僅能治普通的常見病、慢性病,而且能調治一些疑難病,還能及時調理未發(fā)生的疾病隱患,防止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療效佳,適應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