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印度,有位農(nóng)夫住在山坡上。他一年四季都用兩個罐子挑水,其中有一個水罐買來時就有一條裂縫,而另一個則完好無損。好水罐總能把水滿滿地運回家,而有裂縫的水罐回到家時,水就只剩下半罐了。因此,那個可憐的有裂縫的水罐總為自己的天生缺陷而感到慚愧。農(nóng)夫知道后,就對它說:“不要難過,在我們回家的路邊開滿了美麗的鮮花,難道你沒有注意到這些花只長在你這邊,并沒有長在另一個水罐那邊嗎?這是因為我知道你有裂縫,就在你這邊撒下了花種。每天我們從小溪邊回來的時候,從你的裂縫中滲出來的水就澆灌了這些花兒。山上的小路很多,卻沒有第二條像我們走的這條一樣,有一邊開滿了鮮花?!庇辛芽p的水罐聽了,舒心地笑了。
故事讀到這里,這位農(nóng)夫的“反向的愛”讓我很有感觸。他想用自己的“偏心”幫助有裂縫的小水罐丟掉自卑,樹立自信、自尊,從而使生活充滿陽光和快樂。他的這種“心計”誰能說不高明呢?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聰明的人懂得如何教育,愚昧的人知道怎樣打擊。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又何嘗不需要這種“反向的愛”呢?我們的學生當中,那些學習有困難、性格有偏差的學生,因為不能像優(yōu)秀生那樣受到老師的寵愛,不能充分享受陽光雨露而變得孤獨、自卑,他們不就是一個個有裂縫的“小水罐”嗎?而那些集老師萬般寵愛于一身的優(yōu)秀生,天天生活在鮮花和掌聲中,當失敗和挫折來臨時,他們有勇氣面對嗎?他們能夠承受嗎?我想,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像那位農(nóng)夫一樣,對每一個孩子來一些“反向的愛”,讓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找回自信、自尊,學會選擇、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合作、學會抗挫。
適當來一些“反向的愛”吧,讓我們的愛更有意義,也讓每一個孩子的生活充滿陽光和快樂。
(英子選自《小學青年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