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懷白
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天,春秋時代的秦穆公酒醉酣睡,夢見一位仙姿麗質(zhì)的美貌婦人,手持天符引他朝闕后說:我是陳寶夫人,居陳倉山,你能為我立祠永祀,我將使你成就霸業(yè)。說罷但聞野雞飛鳴。穆公驚醒后思忖不已,難得其解。次日狩獵于陳倉山,獲一雌雞,羽毛光潤如玉,色彩艷麗喜人。穆公正欲問話,突見金雞長鳴一聲,化作石雞。隨從進(jìn)言石雞就是陳寶,穆公頓悟夢中之托,下令把陳倉山改為寶雞山,并在山中修建祀雞祠后終成霸業(yè)。自此,四時香火不斷……
朗朗晴日,舉目南眺,距寶雞市區(qū) 30余公里的遠(yuǎn)山,見得三峰突兀似天柱入云,峰尖對峙如雄雞華冠,云露纏繞山腰,煞為奇觀。后人又據(jù)其山勢更名雞峰山。宋代蘇軾登踞山頂時吟有“雞峰云霞古,龍宮殿宇幽”的詩句。由此,“雞峰插云”傳為寶雞八景之一。
天高氣爽的日子,我們借得這一美妙動聽的神話魅力,沿著那千年古傳的山澗曲徑,輕輕悠悠地融進(jìn)了雞峰山那充滿神奇色彩的山水畫屏。
峰回路轉(zhuǎn),走過讓人生畏怯步的棧道,穿過刀劈斧砍般,僅容一人行進(jìn)的石門,來到后人重建的祀雞祠。廟宇后懸崖聳立,巖松倒掛,千仞峭壁,云橫路斷。站在崖邊,“連峰去天不盈尺”的曠茫感覺泛上心頭。石屋前挺立一棵樹皮為天然雕飾呈羅紋狀的粗大古樸的杏樹,花瓣在山風(fēng)搖曳中悠悠飄灑。盡眼望去,是花舞?是景移?只是覺得四周山峰當(dāng)下溢滿鮮活的神力,我們確實(shí)頗有些飄飄欲仙了。攀鐵索鉆過巨石重疊縱橫相壘的井口型的“牛鼻洞”,越過一面臨壁,三面空懸的一塊相傳唐王李世民避暑下棋的“棋盤石”,登臨上山峰的極處,一只神采不俗的鐵雞倚頂傲立,俯視著充滿現(xiàn)代生活氣息的陳倉大地。
站在秀麗峻拔、深幽奇險的雞峰山頂,極目曠杳,此山不乏峨嵋之秀和華岳之險,又富有陰柔和陽剛之美。朵朵白云追逐嬉戲,時隱時現(xiàn),變幻莫測,猶似大海粼粼碧波,一浪簇?fù)硪焕?;綠茸茸的群峰宛若兀顯于海面一座座翡翠墨玉般的小島,時而被驚濤駭浪攬入云海,時而被微風(fēng)輕輕涌出浪狀;山,以靜中惟動,動中藏靜的姿容,顯得那么神奇縹緲,那么遐思深長,給人以美的追求和愛的享受,真的使人浸潤在一片風(fēng)姿綽約的幽閑逸情中。
農(nóng)歷二月十八日的月亮幾近圓滿,月光在深藍(lán)色的天空異常潔亮;遠(yuǎn)處峰巒黑黝黝的,腳下的山谷也是黑幽幽的,四野在茫茫中溢發(fā)著一種深邃的神秘,那寂靜無聞的氛圍給久未閑逸的心緒注入了別樣的活力。不知何處不知何鳥傳來“叭——嘎”的叫聲,在這沉幽的午夜時分,驚人心魄,鳥兒的嘶叫,引來山谷的回聲,重疊著、深遠(yuǎn)著、低沉地消失在虛空。
天剛拂曉,我們就從廟宇里柔暖的草鋪上爬起。晨風(fēng)輕拂曠野,漾著一股潮乎乎的醉人芬芳,那一縷縷如煙似乳、如絹似練的嵐霧,起于青萍綠苔,蕩于幽谷深澗,那不遠(yuǎn)處的雞峰山尖,如同一尊司晨之神,屹立于朦朧的峰巔;佇守屏氣不久,一輪紅日跳出云際,躍上峰關(guān),綴得山頂桔紅一點(diǎn),恰似一頂奪目的雞冠,蔚為蒼然壯觀。這時,同伴中誰人一聲維妙維肖的雞啼,一下子在大家的思維感覺中,這山活了,這深幽闐寂的雞峰山醒了,這蒼翠欲滴的大自然笑了。
太陽圓了,無數(shù)束狀金色光線在純潔純綠的氣氛中清晰無比,給山巒巨壑披上了一層燦爛的亮甲,給蒼茫霧繞的林木增添了一筆絢麗的油彩。風(fēng)姿巍峨又容妖媚之狀,并帶有一種倔強(qiáng)坦直的逶迤山勢,映襯得東、中、西三峰含情吐翠。瞻望群峰競秀,層巒碧染;遙看蒼山如海,云波萬頃;環(huán)顧嵐霧在握,攬物抒情;朝對雞山云,暮對雞山月,月與雞山青,云與雞山別的超然情懷頓覺騰然。高在2014米的雞峰山,真正地幽在獨(dú)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