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舜
南通,古稱通州。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留下“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的佳聯(lián),至今仍為人們所熟知。南通,也是我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的偉大先驅、清末狀元張謇的故鄉(xiāng)。出于對這位著名的愛國實業(yè)家、教育家的崇敬之情,一直想得便去南通踏訪其故居遺冢,緬懷先賢,陶冶情操。此外還有一個小小的夙愿,就是到狼山看一看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墓,以了卻多年對這位頗富傳奇色彩的大詩人一謁之情,因為對他的文采和氣質十分佩服。小學時代,對駱賓王那首膾炙人口的七歲之作《詠鵝歌》中的“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就喜愛不已。中學以后,讀他的《在獄詠蟬》和《討武曌檄》就更為欣賞。
正好赴南通參加省行業(yè)系統(tǒng)舉辦的一次研討會,會余安排的便是游覽狼山。那天上午8時,從市區(qū)出發(fā),半小時后便進入這座聞名遐邇的風景名勝區(qū)。狼山雖不甚高,但在一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可謂一枝獨秀,真?zhèn)€是嬌小玲瓏,秀麗多姿!進入公園,隨著導游小姐沿山拾級而上,不到百米,便首先見到依山而立的駱賓王墓。趨近一看,墓前除了為數(shù)不多的幾塊碑刻之外,墓基幾乎全為萋萋芳草和林陰覆蓋,很難說清墓葬所在。引人注目的倒是路邊的那座石牌坊,也許歷盡數(shù)百年的風雨剝蝕而顯得十分粗糙,似給人一種歲月滄桑之感,也頗能引發(fā)人們對駱賓王當年怏怏失志、形銷骨立的遐想。此時此刻,我又不由得為墓中人感到慶幸,這位“少年落魄、薄宦沉淪,始以貢疏被愆,繼因草檄亡命”的一代人杰能長眠在這風光旖旎的紫瑯山麓(狼山原名紫瑯山),讓后人駐足憑吊,也算是死后哀榮了!
佇立墓前,看著熙來攘往的人流,前往大圣殿頂禮膜拜的一對對善男信女,我不禁想到,在實現(xiàn)男女平等的當今時代,人們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的評價之高,不獨因為她在治理國家方面顯示出的卓越才能,還因為她對男尊女卑傳統(tǒng)觀念的猛烈沖擊。但我們是否想過,在這一系列的光環(huán)背后,武則天也有著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過失乃至罪孽,當然遠非她的功績可比。我們也是否對駱賓王當年為什么參與反對武則天作過換位思考?至少說我們不能割斷歷史,不能完全以成敗論英雄,或者簡單地以好人壞人劃線,把反對武則天的一概斥之為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跳梁小丑”,而應該從一分為二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梢哉f,武則天在稱帝前的一些所作所為對當時具有正統(tǒng)思想的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她從14歲進宮成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老婆(才人),在其“駕崩”后的不長時間內,搖身一變,又成為高宗李治的大老婆(皇后),這種先適其父后適其子的亂倫行為即使在婚姻自由的今天也會讓人不可思議;人說虎毒不食子,可這位工于心計的女人為達到正位中宮的目的,竟然不擇手段,掐死自己的親生女兒以嫁禍于人;又是這位權力欲極強的女人在丈夫高宗死后,并不滿足自己垂簾聽政的地位,又連續(xù)廢去幾個親生的兒皇帝,終于從幕后走到臺前,61歲時君臨天下,改唐為周。應該說,對如此居心叵測,心狠手辣而又嚴重超齡(當時人均壽命不足35歲)的女人而言,一旦其獨攬朝政,誰又能放心呢?何況在那“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的封建時代!難怪要激起李唐宗室及一幫追隨者的反對。駱賓王作為受儒家思想影響較深的文人參與徐敬業(yè)(開國功臣徐茂功的長孫)的起兵反對武則天也就不足為奇了,也完全可以說他是一個極有正義感,對天下興亡勇于負匹夫之責的人,當然他們是小覷了武則天這位女中豪杰的才能,更沒有想到她當皇帝后在治國安邦方面有那么大的能耐,不過這是后話。公元684年9月,徐敬業(yè)在揚州起兵,駱賓王現(xiàn)身軍營任藝文令(相當于機要秘書),首先為徐起草了一篇至今仍為人們擊節(jié)贊賞的《討武曌檄》,其辭犀利,氣勢恢宏,歷數(shù)武則天的諸多罪狀,極富煽動性。傳說武則天當時正患感冒臥床,讀了檄文后,驚出一身冷汗,病頓時好了,不但不因檄文中痛罵她的詞句生氣,反而拍案叫絕。當她讀到“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的句子時,竟然笑出聲來。好家伙,漂亮也成了我的罪過,溫柔多情反被說成是狐貍精,爭風吃醋也非我一人所為!待讀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時,更是驚問,這是誰人所寫?當左右告訴她是駱賓王時,武則天頓生感慨,不無遺憾地說:“宰相安得失其人!”指責當朝宰相,這樣的人才,怎么會漏掉不用呢?
駱賓王檄文雖壯,無奈徐敬業(yè)軍隊實力不濟,很快便被武則天的政府軍打敗,徐敬業(yè)被殺,駱賓王不知所終,歷史也就此留下一段疑案,詩人也從此再沒有驚人之作傳世。有人說他當時為亂兵所殺,有人說他投海而死,又有人說他出家當了和尚,若干年后在杭州靈隱寺與老友宋之問擦肩而過,吟詩對句后飄然而去,“縱使相逢應不識”。
姑妄言之,從當時的背景來看,吾以為朝廷對這樣的叛軍要犯豈能輕易放過,定會生要見人,死要見尸。但從武則天對其檄文水平的欣賞來看,或許想效法曹操,重用罵他的陳琳也未可知,以她的大度和愛才干脆放他一馬,不加追究,讓他逃過一劫。否則憑武則天手下有狄仁杰那樣的破案高手,有周興、來俊臣那樣的密探“酷吏”,還怕不“請君入甕”,讓你逍遙法外?
至于駱賓王的墓又怎么會在狼山呢?導游小姐告訴我們,大約在明代正德年間,通州府治下的啟東境內百姓犁田時發(fā)現(xiàn)深埋地下的駱賓王墓碑和棺槨,上報府官,這位地方政要對駱賓王一生遭際深為慨嘆,惺惺相惜,不忍白白湮沒,遂將其骸骨移葬狼山,從而得以為今日南通的風景名勝之地增添一道人文景觀。駱賓王本是浙江義烏人,事敗后當遠走他鄉(xiāng),隱居之地或許也能為那段疑案劃上等號?可惜一直未見到相關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