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驚慌不安、恐懼和普遍性焦慮的情況下,個別人會因畏懼和焦慮而行為失控,而保持對焦慮的控制才能為生存提供重要的幫助。
為了了解更多的調控焦慮反應的分子和基因方面的原理,美國的霍瓦達等人把老鼠行為試驗和基因表達的圖譜結合起來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了與焦慮有關的兩種基因:乙二醛酶1和谷胱甘肽還原酶。這個結果建立了焦慮和氧化應急代謝之間的聯(lián)系,確定了針對焦慮失調的介入性治療法的潛在生化途徑和候選分子。
摘自《自然》
2005年1 2月1日
早期氧氣出現(xiàn)的時間
有一些微生物利用硫化物的中間產物的氧化還原反應作為自己的能量來源。這些硫化物最初是通過氧化反應形成的,因而通常認為這些微生物是在約10億年前之后進化而來的,那時候地球大氣層中的氧氣含量增加,導致了硫的兩種主要同位素(34S/32S)的明顯改變,并記錄在沉積物中。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約翰斯頓等人,對包括硫同位素33S在內的數(shù)據進行的分析提供了一個更精確的微生物的硫歧化反應信號。這個特征信號的出現(xiàn)比原以為的約13億年之前要早得多。
摘自《科學》
2005年12月2日
孕期用藥影響孫子輩
正常情況下,胎兒在子宮中待40個星期的時間,但是,甚至在早產15或16個星期的情況下,有些胎兒仍能存活。然而,他們的肺里缺乏一種叫做表面活性劑的能使他們獨立呼吸的物質。因此,自從20世紀70年代之后,醫(yī)生們一直給可能分娩早產兒的婦女注射合成糖皮質激素,例如倍他米松,它能加速胎兒肺的發(fā)育。
用上述藥物在治療處于生早產兒危險中的婦女時,醫(yī)生們很可能注意不到會影響患者未來的孫子。一項對豚鼠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有一種通常提供給孕婦以幫助其胎兒足以成熟到存活的藥還會影響她們的孫子輩的大腦和行為。這個發(fā)現(xiàn)使醫(yī)生們進退兩難,雖然毋庸置疑的是這種藥能拯救生命,但是它的副作用卻會延續(xù)給幾代人。
摘自《新科學家》
2005年12月3日
最小的基因組
為構造每個人所需蛋白質編碼的基因約25,000個,這只占整個人類基因組中的1%或2%。剩下的則是“垃圾DNA”,——即那些堿基對序列不是直接為蛋白質編碼的。但是,生物體必須高效運轉才能適應惡劣的環(huán)境,進化已經使DNA達到了極大程度的最優(yōu)化,把基因組削減到最小以利于創(chuàng)造和發(fā)育生命。
在這種特殊的次輕量級較量中的新冠軍已經誕生,它就是海洋細菌SARll。它是已知的自我復制的最小細胞中的一員,僅有1,354個基因。微生物學家斯蒂芬稱:“SARll幾乎沒有廢物DNA。”大多數(shù)基因組隨著時間的推移積聚了很多雜質,而這種細菌的基因序列中幾乎不含雜質:它沒有副本條目,沒有病毒性基因,也沒有內含子或非編碼序列。
摘自《科學美國人》
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