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信成
清朝有一位以“反腐”而名傳至今的文人叫劉鶚,他的小說《老殘游記》,深刻揭露了封建官場的腐朽沒落、暗無天日,使他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占有重要一席。然而就是這位專寫他人腐敗的人,自己也耐不住寂寞,悄悄搞起腐敗來。翁同在乙未年(1895)五月廿一日的一則“日記”中寫道:“劉鶚者,鎮(zhèn)江同鄉(xiāng),屢次在督辦處遞說帖,攜銀五萬,至京打點(diǎn),營干辦鐵路,昨竟敢托人以字畫數(shù)十件余。記之以為邪蒿之據(jù)?!眲Ⅸ樀男袨椋H具代表性。在他沒有機(jī)會時,他反對腐敗,而且抨擊激烈。然而一旦有了機(jī)會,他也急不可耐地想大撈一把。
對此現(xiàn)象有學(xué)者提出腐敗的“臭豆腐效應(yīng)”,認(rèn)為國人對待腐敗的態(tài)度與對待臭豆腐的如出一轍,即聞之惡心,食之有味。人人都痛恨腐敗,而人人又都做著腐敗的夢,或干著腐敗的事。所以說,中國的腐敗現(xiàn)象已不僅僅是“吏治”的腐敗,在一定程度上已演變?yōu)椤肮残浴钡母瘮≈疄?zāi)。這似有點(diǎn)危言聳聽,但現(xiàn)實(shí)生活中類似現(xiàn)象比比皆是:比如,有人平時一提到腐敗現(xiàn)象就長吁短嘆,一副憂國憂民狀,然而每次出差回來,總是津津樂道在外地為官的同學(xué)、戰(zhàn)友手中多么多么有權(quán),說話怎樣怎樣管用,床底下的好煙好酒如何如何多,艷羨之情溢于言表;有人平時在報紙上電視上看到某地又出了一個大貪官,氣得咬牙切齒,破口大罵:早該槍斃了!可他三親六戚中就有人當(dāng)了官并且腐敗得可以,但他既沒有因此與對方劃清界限一刀兩斷,更沒有大義滅親檢舉揭發(fā),只一心想著做那“升天”的“雞犬”;有人嘴上天天嚷嚷著反腐敗,可背地里卻悄悄地干著腐敗的事,就連受腐敗禍害最深、對腐敗恨得最切的農(nóng)民兄弟,不是一邊罵著貪官污吏,嘟囔著人心不古世風(fēng)日下,一邊偷偷地往豬肉里注水,往大米里攙沙子嗎?
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心態(tài)?依我看,這些人對腐敗的痛恨,并非完全出于道義,而是一種看著別人天天山珍海味而自己只能粗茶淡飯的心理失衡。他們之所以痛恨腐敗要鏟除腐敗,很大程度上是因?yàn)樽约翰辉诟瘮≈?,自己沒有條件去享受腐敗。正因?yàn)槿绱?,他們一旦?dāng)了官,有可能也腐敗一回,往往決不放過機(jī)會,且把機(jī)會用滿用足。如此表現(xiàn)出的對腐敗的痛恨,恰恰意味著他們是多么渴望在腐敗的盛宴上能有自己的一雙筷子。而一旦有了自己的一雙筷子,他們定會毫不客氣地狼吞虎咽起來。事實(shí)上,不僅無由在腐敗的盛宴上分一杯羹的人痛恨腐敗,那些手中之權(quán)只能用來搞小腐敗者,也痛恨搞大腐敗者,這與其說是在痛恨腐敗者,不如說是在痛恨別人比自己更能腐敗。不難想象,隨著這些人手中權(quán)力的增大,他們腐敗的胃口和“成果”定會隨之增大,這是多么可怕的事??!
公正地說,人都有弱點(diǎn),對權(quán)力、財(cái)富以及美色的向往是人類的通病。明朝有一個叫志明的和尚曾寫過一首詩:“春叫貓兒貓叫春,聽他越叫越精神。老僧也有貓兒意,不敢人前叫一聲?!薄袄仙灿胸垉阂狻?,反映的就是人性,因?yàn)檫B“六根清靜、四大皆空”的和尚都有思春之心凡俗之想,何況他人乎?問題是老僧雖有貓兒意,何以就不敢人前叫一聲呢?我看一是靠自身修煉,二是怕佛門戒條。
回到原來的話題上,我想要抑制(并非醫(yī)治,因?yàn)檫@是無法根除的疾?。┤祟惖倪@種通病,辦法不外乎兩方面,即內(nèi)在的自律和外在的對懲罰的恐懼。唯其如此,不管你是從心底里反對腐敗但遇到機(jī)會又想腐敗也好,還是將反對腐敗掛在嘴上但暗地里卻大搞腐敗也罷,都沒有空子可鉆,沒有旁門左道可走。劉鶚們也只好一本正經(jīng)、理直氣壯地真反起腐敗來,腐敗也就不會像現(xiàn)在這么猖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