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智芳
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方力行
2萬VS.3000的選擇
28年前,剛退伍的方力行曾面臨這樣一個選擇:一是恩師推薦,到東京水產(chǎn)公司受訓一年后,回臺做魚類采購銷日代表,月薪2萬元(在當時算天價),一是到“中研院”當研究助理,月薪3000。
看起來沒什么好猶豫的,但方力行卻選了后者。
“因為我喜歡潛水。”方力行解釋說,這種喜歡,深深左右著他的步伐。一般人會在乎的因素,如學歷、收入、面子,全都不在他的考慮之列。他前進的方向,更是常與旁邊的人相反。
他在“中研院”擔任研究助理的兩年中,不但完成份內(nèi)的臺灣人工魚礁調(diào)查,還順道多做了一項臺灣沿岸魚類生態(tài)的研究。結(jié)束“中研院”的助理工作,方力行赴美攻讀海洋化學博士。畢業(yè)后,耶魯大學供他一個博士后研究的職務,方力行本來已打算去報到了,但跟著妻子開車到紐約后,還是掉轉(zhuǎn)回頭,接受臺灣中山大學的邀請回臺任教,他又一次與高薪擦肩而過。
38歲時,他辭去臺灣中山大學海洋資源系主任一職,到墾丁一手籌建海洋館,這是他人生最大的轉(zhuǎn)折點。
10多年前,墾丁還是一片貧瘠、荒涼的海灘濕地,方力行從籌備處主任做起,在這里建起了海洋生物博物館,累計參觀人次超過1100萬,他正雄心勃勃地將海生館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海洋研究中心。
其實,幾次放棄高薪,并不代理他不必為五斗米傷神?;嘏_后,他與妻子的收入總和只有美國的1/8,擁有電腦科學碩士的妻子,也因為配合他的抉擇,后來成為家庭主婦,四口之家的經(jīng)濟負擔全落在他一個人身上。
物理院士吳茂昆的人生選擇式
有趣>市場>薪水
2004年4月,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當選的外籍院士,其中,臺灣“中研院”物理所所長吳茂昆榜上有名。
吳茂昆1987年跟指導教授朱經(jīng)武在超導研究上的突破,激起全球產(chǎn)學兩界搶進的熱潮。師生倆在國際權(quán)威學術(shù)期刊——《物理評論通訊》合作發(fā)表的論文,過去十幾年被引用超過4000次,是這本期刊創(chuàng)辦近50年來,被引用次數(shù)第二高的著作。
一直以來,驅(qū)策吳茂昆向上的動力,從來不是成就或財富,而是“有趣”。
大二時,他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深受啟發(fā),覺得物理是一條可以走的路,決定放膽一試,退伍后到美國挑戰(zhàn)自己的夢想。
今天看來很熱門的超導研究,當年尚未成為主流?!拔抑皇怯X得這個問題很有趣?!眳敲ト〉貌┦繉W位后,各方工作機會蜂擁而至,其中包括美國大型國家實驗室。然而他全推掉了,選擇到阿拉巴馬州立大學教書,薪水只有國家實驗室提供的70%,為此,太太還要去打工。
這一次,吳茂昆的理論仍是:“研究后期,又發(fā)現(xiàn)些有趣的問題,吸引我找機會繼續(xù)研究?!彼u估阿拉巴馬的環(huán)境,覺得能夠完成他想做的事。果然,1987年吳茂昆最重要的突破,真的在阿拉巴馬出現(xiàn)。
來找他的人因此更多,然而他在美國的最后一站落在哥倫比亞大學,其實哥大開出的薪資條件也不是最高的,是他認為他們的團隊很有吸引力。后來,吳茂昆受邀返臺,至今已14年,薪水也從年薪8萬美元一下子縮水了1/3。
對許多人困于學歷與薪資的追逐,卻看不清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吳茂昆感觸良多?!澳贻p人追求夢想的態(tài)度慢慢消失了。其實有理想,應該趁年輕時實現(xiàn)?!?/p>
海外星云 200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