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友田
W市財政局的賈局長在業(yè)余時間喜歡寫詩。賈局長將自己所寫得那些詩作,戲稱為“思難 的薯干”。因為時有詩作發(fā)表,隔三岔五,賈局長也會收到幾張匯款單。不過,上面的數(shù)字 往往小的可憐,在賈局長的眼里,那簡直就像是一些“微生物”。
但是,賈局長有個習(xí)慣,在稿費累計過百之后,他就會把那些文朋詩友呼到一起聚一聚。 結(jié)果,當然那丁點稿費抵不上幾壺酒錢,而超出的費用,最后也都是由賈局長來埋單。
有一次,一位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建議他自費出一本詩集。聽了之后,賈局長再翻看那 些詩稿時,心里就忍不住癢癢起來。于是,他就托那位朋友來操作,書名便定為《思維的薯 干架》,賈局長要出書的消息,一陣風(fēng)似地傳了出去。
數(shù)日后,甲公司的衛(wèi)經(jīng)理特意來拜方賈局長,問:“聽說局長你要出書了,這是真的嗎? ”
賈局長笑著點了點頭,說:“想給自己做一個總結(jié)?!?/p>
衛(wèi)經(jīng)理故作驚喜地說:“這好呵,我們公司正準備給員工進行知識培訓(xùn)。你可一定要給我 們留下2000冊,做輔導(dǎo)資料?!?/p>
賈局長不好意思拒絕,點頭答應(yīng)了。
而后,乙公司的倪經(jīng)理也來拜訪賈局長,問:“聽說局長你要出書了?”
賈局長對他說:“一位朋友正在操作?!?/p>
倪經(jīng)理連忙說:“我有個表兄做書商,他可以替你銷售一部分——暫時先訂3000 冊吧, 你可別忘了呀?!?/p>
緊接著,丙公司的權(quán)經(jīng)理,丁公司的史經(jīng)理……他們紛紛前來訂購賈局長的詩集,在不到 一個月的時間里,《思維的薯干架》居然訂出了30000冊。
當印刷廠老板一拿到訂單時,怔了半天。這么多年來,除了那些“艷聞、秘史”之類的東 西,誰敢第一版印刷這么多,況且還是一本詩集呢?
《思維的薯干架》剛一出爐,就被那些訂購者蜂擁搬走了。賈局長只剩下了不到200冊, 準備用來簽名送人。他翻動著那些溢滿墨香的詩集,心中涌動著一種比在仕途上更加成就感覺,興奮地一夜沒有睡好覺。
而兩天后,賈局長接到一個電話,是他的一個在造紙廠做管理工作的親戚打來的。
那個親戚奇怪地問他:“你的書出什么漏子了呢?”
賈局長迷惑地說:“沒有呀——”
那個親戚愈加不明白了,接著問:“哪為什么你的書,被人一捆捆送到這里來當廢紙回爐 呢?”
賈局長恍然回過味來,臉上火燒火燎的。他沒有呼司機,而是單獨搭車去了郊區(qū)那家造紙 廠。在親戚的指引下,賈局長看到了那一捆捆躺在廢報紙堆里的《思維的薯干架》。
爾的,親戚告訴賈局長,他暫時可以替他保留這些書,甚至可以按廢紙收購價,再退給他 。賈局長卻苦笑地搖了搖頭。下午,局長把家中剩下得那200冊準備送人的書,也送到了造 紙幫,他要求全部回爐。
印刷了30000冊的《思維的薯干架》,竟然一本沒有留下。有人就在背后說,賈局長的思 維的問題。
可是賈局長并沒有太大反應(yīng),只是以后不再寫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