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和平
1930年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的領導下,通過了他于6月9日提出的草案——《新的革命高潮和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的決議,使得“左”傾冒險主義繼瞿秋白之后又一次在黨的領導機關取得了統(tǒng)治地位。在那以后的幾個月中,李立三的各項武裝暴動計劃紛紛流產,致使革命遭到重大損失。
1930年9月24日,黨中央在周恩來等人的領導下,召開了第六屆擴大的三中全會,會議旨在糾正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李立三在會上發(fā)言,勇敢地承擔了責任,并作了自我批評。會后,他離開了中央主要領導崗位,前往蘇聯學習和進一步接受檢查。
在蘇聯的15年中,共產國際召開了一系列遠東局和共產國際的執(zhí)委會議,專門聽取了李立三的匯報和檢查。由于王明等人的小宗派活動,李立三在多次會上受到了極其苛刻的指責和批判。在這種情況下,李立三對于自己的錯誤還是能反復進行全面深入地檢查和批判。他非常誠懇的自我批評態(tài)度,得到了共產國際執(zhí)委們的贊許。不僅如此,李立三還在一所為中國培養(yǎng)干部的軍事學院兼課。他講“立三‘左傾錯誤”一課,內容極豐富,批判也極深刻,給學員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學員當時并不知道講課人就是李立三,后來知道了真相,都說李立三對自己的錯誤有深刻的反省,表現了共產黨人認真的自我批評精神。
1946年,李立三從蘇聯回國,所聞所見使他深感毛澤東思想的偉大,使他覺得自己犯錯誤后,雖然已被批斗了15年,自己也檢查了15年,但是并沒有正確認識自己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錯誤。他感到沒有用毛澤東思想正確路線作對比,就不能真正認清自己的錯誤,因此需要重新學習,補上延安整風這一課。通過一系列學習,李立三體會十分深刻,他說:“對于我這個離開中國革命實際斗爭15年之久的人來說,這真是一次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啟蒙教育”;“就好像鄉(xiāng)下人進城一樣,只覺得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同時,我也知道了我犯錯誤的根本毛病就是主觀主義?!蓖辏翟拢盍⑷巴影蚕蛑醒雲R報工作。見到毛澤東,他一開始就談到自己的錯誤,匯報了在莫斯科15年的學習改造以及回國后的感受,并決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將功補過,為黨的事業(yè)貢獻后半生。最后,他還向毛澤東請求向延安干部講一次話。得到同意后,李立三在延安黨校禮堂對在延安的干部和黨校學員發(fā)表了長篇講話。他一開頭就向大家自我介紹說:“我就是李立三,就是那個搞‘左傾錯誤的立三?!比缓笏\懇地作了自我批評,充滿激情地講述了回國以來的感受。他稱頌毛澤東思想偉大,延安整風運動偉大,表示自己要從頭學習,在毛澤東領導下為中國革命事業(yè)貢獻力量。
1949年2月,李立三前往西柏坡出席黨的七屆二中全會。這是他將近20年來第一次參加中央會議。會上他發(fā)了言,又一次深刻檢討了自己歷史上的問題,受到了與會者的好評。而與此相反的是,中央指定王明發(fā)言檢查自己的錯誤,王明卻托詞拒不發(fā)言。
1959年,李立三又一次向中央提出要在黨的八大上對自己的錯誤來一次“總清算”。在會上,他不怕丑,不怕痛,又一次對自己的思想作了極其誠懇、坦率的解剖。他說:“大家知道,我是第二次‘左傾錯誤的積極參加者。為什么六大明確批評糾正了第一次‘左傾冒險主義錯誤之后,我又犯了,并且比第一次更為嚴重呢?這主要是在我身上根深蒂固地存在的那種小資產階級劣根性和由此而來的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主觀主義思想方法沒有改變?!蓖瑫r,他又用1946年回國以來的學習和實踐,說明毛澤東所倡導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以及黨內生活的“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才是克服主觀主義的有效良方。最后他表示:“我在犯了錯誤之后,還沒有喪失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信心——對共產主義事業(yè)的信心,因而還能夠保持為黨工作的積極性,這也許可說是我犯了嚴重錯誤之后還沒有垂頭喪氣、悲觀失望,還能不諱疾忌醫(yī),切實檢討自己錯誤并且力求改正錯誤的原因之一吧。我愿意在黨的領導下,在同志們的監(jiān)督和幫助下,繼續(xù)努力工作和學習,向同志們學習,向群眾學習,求得終于能夠在實踐中,而不是在口頭上改正自己的錯誤?!彼陌l(fā)言感動了與會者,有的同志甚至流出了熱淚。
對自己的子女李立三也從不隱諱,甚至對自己身邊每個新來的工作人員他也要交代自己犯過“左”傾錯誤,請他們隨時給予監(jiān)督和幫助。1949年,他見到剛從敵占區(qū)歷盡艱辛來到北京的兒子時,就直率地說:“我犯過錯誤你知道嗎?我犯的是‘左傾錯誤,就是瞎干、蠻干?!睘榇?,他多次告訴子女要吸取他的教訓。他在給兒子的一封信中寫道:“我少年時期狂妄自大的習氣,使我吃了不少虧,后來犯錯誤和這個有直接關系。思之痛之,望你們千萬以此為戒?!?/p>
1954年,李立三外出休假順道第一次回老家湖南醴陵。他沒去離家很近的安源,只請了個別安源老工人到他家來敘舊。他對秘書說:“安源是我很想念的地方,但我去那里會引起人們對我革命歷史的稱頌,這在政治上是不適宜的。我年輕時在安源搞工運的成功,那是客觀形勢造成的,是毛澤東領導的結果。年輕時的成功,助長了主觀盲動的傾向,是我后來犯錯誤的一個原因。”
1965年7月,李立三因公去江西。有人建議順路去南昌,可以趕在“八一”時看望老朋友。他考慮了一下說:“我當年只注意工人運動和城市工作,沒有認清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我雖然參加了‘八一起義,但貢獻不大,我還是去井岡山看看有意義?!?/p>
有的人犯了錯誤總是躲躲閃閃,怕丟面子,而李立三卻說:“一個人的面子和億萬人的面子哪個大?共產黨員當然不可能不犯錯誤,只要他不搞陰謀,不謀私利,犯了錯誤首先想到黨的面子、人民的面子,他就可以改正錯誤。犯了錯誤就要接受教訓。好比墻上的釘子,碰了一下扎破手,就不要再去碰它,不但自己不要碰,還要時刻提醒別人不要碰。大家都不要去碰,就保全了黨?!?/p>
正是為了保全黨,盡管他犯錯誤的時間只有3個月,他卻坦率地講了30年。他是黨內能夠認真進行自我批評的典范,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光明磊落的坦蕩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