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城的一些基建工地撿碎瓷片只不過是近四五年的事,發(fā)覺撿瓷片也可賞心悅目,何曾想過如今它居然也可變換現(xiàn)鈔。據(jù)說不久前本地某人有一“將軍騎馬圖”的碎片賣到八百元人民幣,說明好的碎瓷片是會受青睞的。
初撿瓷片,只找字能認得,好看好玩的,實無一點瓷器知識,故不少瓷片撿后又隨手丟棄。有件碎碗片,底款有一篆書“?!保胄膬?nèi)有一樹葉夾一桃,因篆字不識,認成是鬼劃符。碗內(nèi)圖案不過是簡單的樹葉,勉強帶了回來請教人家才知是“福壽”之意,人家還贊瓷質(zhì)好,寓意佳,這時才明白人家看瓷器是多么仔細,是個會看門道的人。
所撿瓷片大凡系青花飲食器碗、盞、碟之類,完整的器物不過幾件。有平底灰陶碗一只,灰陶青釉小碟一只,青花瓷兩件,一為“四福捧壽”碟,得之于天井,故相當完好。據(jù)從事古玩業(yè)的人講,未曾見過四福碟,其年份可能要早于《中國民間青花瓷》中的五福捧壽雍正碟。另一件為“牡、荷、菊、梅、蝙蝠”(意為春夏秋冬四季福)圖案的全脫胎白瓷小碗,雖未有底款,然薄如紙,畫面素雅,堪稱脫胎器中不俗之物。惜有細裂紋,所謂“瓷器長了毛,不值半分毫”,但不影響我仍對它的看好。還撿有青花碗、湯勺、民國粉彩“喜鵲登梅”茶杯各一只。
說起碎瓷片,可玩味的數(shù)量相對多一些,如:1.青花三爪水龍、魚紋瓷片(即魚龍變化),雖為民窯,然寫意水墨畫的韻味十足,畫技老辣,筆劃不繁,但動感立現(xiàn);2.底款“大明成化年制”的小盞,盞心內(nèi)為“魚躍水面吐著水泡”的圖案(即魚躍龍門之意)。畫面生動且盞沿尚有存處,這種殘器應好復原3.青瓷高足杯,根據(jù)殘存的樣子來看,也可修復;4.蠅頭小字的“碧玉堂制”款,字雖小但十分清晰,以及印有隸書體的“日本咸”的瓷片,5.五爪粉彩滿工龍紋盞(底有方形紅色款,同治時盛行紅款),還有僅?!扒⊥▽殹惫佩X圖案的瓷片。有泉友出價收購,因我是喜錢之人,出于偏愛難以割舍。這些瓷片在《中國民間青花瓷》、《歷代款識大全》書中是找不到的,也就促使我須研究一番,要不然干嗎用兩條腿將它們撿回來。譬如一個“壽”字,在瓷器上真草行篆隸,變化多端,難怪有“萬壽無疆”之說。
我盡管對瓷器是個門外漢,瓷器的名堂又極其多,這個窯的,那個窯的,民仿官,后朝仿前朝的,使我如入五里云霧,找不到北。有句話說的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就像有三只寫著“大、貳、叁房”的瓷片,不了解還以為是過去姨太太房中所用,后聽老人講,應為大、貳、叁兒子家中的器物。真是趣從問中來,收藏學問也是日積月累得來得。
(責編:耕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