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咸豐錢成為古錢幣收藏一大熱點,其中寶蘇局咸豐錢顯得尤其火爆。江蘇省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qū),氣候宜人,物產(chǎn)豐富,盛產(chǎn)大米,素有“太湖熟,天下足”之說。江蘇寶蘇局就設于太湖南岸的蘇州府,這是一座有2500年以上歷史的江南古城,文化底蘊極其深厚。蘇州為清廷下設三大織造衙門之一,由宮廷內(nèi)務府直接管轄,蘇州政治、經(jīng)濟地位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寶蘇局位于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建局時間早,鑄錢數(shù)量大,是清代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鑄錢局。所鑄造錢幣有顯著的地方特色,那就是足重、大祥和鑄工講究。自順治到光緒的9個皇帝年號,寶蘇局是惟一鑄造各年號大樣特寬緣小平錢(俗稱常平式)的錢局。
1853年(咸豐三年)3月20日,洪秀全領(lǐng)導的太平天國農(nóng)民軍攻占南京城,在此定都并改南京為天京。此后的十余年間,長江自武漢起的中下游及周圍地區(qū),是太平天國和清軍交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太平天國在取得局部勝利后,急于奪取國家政權(quán),軍事上確立了北上、西進策略,矛頭直指位于北京的清政府。戰(zhàn)爭造成政府財政極度困難,促使了朝廷開鑄虛面值大錢的決心。近在咫尺的蘇州寶蘇局得益于太平軍的這一戰(zhàn)略,直到咸豐十年六月太平軍占領(lǐng)蘇州之前,蘇州寶蘇局運作基本正常,在周邊地區(qū)處于戰(zhàn)火紛飛的年月里,寶蘇局鑄造了數(shù)量可觀、質(zhì)量上乘的咸豐大錢。寶蘇局咸豐錢沒有按部頒款式鑄造,依然以本省特色的寬緣錢為基本特征。所發(fā)行大錢版別種類繁多,數(shù)量僅次于戶部寶泉局,與工部寶源局相當而稱雄所有地方錢局。錢幣面值種類甚至超過寶源、寶泉中央鑄錢局,計有一文、當五、當十、當二十、當三十、當五十、當百、當五百、當千,共9個等級。咸豐時江蘇曾經(jīng)有過兩個鑄錢局,除在江州的寶蘇局之外,于咸豐四年還在蘇北淮安府設置了清江浦寶蘇分局。從情理上講,兵荒馬亂的年代,銅材、工匠都不好找,一省之內(nèi)沒立兩個錢局并無必要。是因為江蘇省被太平天國一分為二,清軍與太平軍在江蘇長江以北展開激戰(zhàn),江南、江北大營屢為太平軍所破。在蘇南的蘇州寶蘇局不僅要提供保衛(wèi)蘇南的防備開支,即便有富余也不便將物資錢財運送去蘇北。因此,在蘇北清江浦再開設寶蘇分局,鑄造錢幣為清軍提供軍餉和應付市面流通的做法也就不難理解了。這也為豐富蘇局咸豐大錢品種創(chuàng)造了客觀條件。寶蘇局咸豐錢特色豐富多彩,
簡要歸納如下:
1.小平錢:有缶寶、爾寶,單點通、二點通,直山豐、斜山豐,廣穿,寬緣等;
2.當十至當百大錢:有缶寶、爾寶,八貝、連挑貝、出頭連挑貝,直山豐、斜山豐,廣穿,寬緣、窄緣,鉤咸、撇咸、斷廠咸,連筆蘇、昂頭蘇,短腳元、分腳元、連腳元,寬字、窄字及多種極其工整端莊的楷書。除寶福局外,沒有一個地方鑄錢局的特色能與之相比擬,寶蘇局咸豐錢為錢幣愛好者追捧完全于情理之中。
寶蘇局咸豐大錢的多姿多彩是由歷史文化和政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等條件為基礎(chǔ),優(yōu)秀的錢文書法與精美鑄工完美結(jié)合,多種版別形成大小面值系列錢,觀賞性和趣味性突出,近年來為廣大錢幣收藏者青睞。人們關(guān)注寶蘇局咸豐錢,版別被細化分類,從而發(fā)現(xiàn)其中一些版別錢存世量并不大,某些品種錢幣價格因此直線上升。以寶蘇局咸豐當百大錢為例,以往只寬緣短腳元當百大錢被認為是樣錢和珍品而受到重視,多數(shù)品種歷來被認為是普通品,遠沒有當五十大錢有那么多的精品、珍品。其次是鉤咸版存世量少于撇咸而價格稍貴,其他品種如行書、斷廠咸、小字規(guī)制等版別是近幾年才為人們珍重。事實上這些品種不僅存世量小,錢幣本身的品質(zhì)也十分優(yōu)秀。
本文介紹其中“斷廠咸”系列大錢,見當十、當五十、當百三種。此三種不同面值大錢,無論錢文書法、銅色還是錢幣造型風格鋤口出—轍。主要特征是:
一、鑄工精良,大多數(shù)此版咸豐錢鑄工工整完好,整體質(zhì)量為寶蘇局所鑄錢幣的中上水平。
二、錢文書寫為工整的楷體,端莊且有氣勢。無論面、背,漢、滿文字和面值,書法舒展自如,欣賞拓片更能體會其中韻味。錢文再現(xiàn)毛筆字的章法、筆法,重要條件就是需要精工鑄造支持,方能使書法風貌如實再現(xiàn)。
這一版別錢的稀有和非常好的觀賞性,使“斷廠咸”大錢更顯彌足珍貴。除其中當五十大錢稍多見外,當十、當百大錢都不好找。當十大錢雖僅幾百元的價格,但因稀少而很不易覓得,當百大錢的價位早已越過千元大關(guān),也非常少見。
稍微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當五十大錢重量不僅超過部頒標準,還超過當百大錢,這就是咸豐錢的重要特征之一——無序、多變。同面值大錢在鑄造過程中,直徑由大變小、錢體由重變輕,時間上可能幾個月,也可能幾天工夫,這與當時時局急劇惡化及金屬材料短缺有關(guān)。如拓圖所示的是一枚初鑄當五十和一枚鑄期稍晚的當百大錢,輕重倒置使咸豐錢因此更加繁雜,也更有趣味。
(責編:丁 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