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管理
1.育苗時間及方法 一般在三月上、中旬采用陽畦育苗,若覆蓋草苫等保溫材料可提前到二月中、下旬;可利用早春閑置的大棚提早育苗,根據(jù)筍農(nóng)選地茬口的不同,夏秋播種亦可。
2.種子處理 蘆筍種子皮厚堅硬,外有臘質(zhì)吸水困難,播前必須浸種催芽。方法是:先用涼水進行種子漂選,漂去不成熟的癟種和蟲蛀種,然后用30~40℃的溫水浸泡2~3天,每天換水1~2次,待種子充分吸水后,將水濾去盛入盆中,20~25℃進行催芽。為防止悶種,每天用清水淘洗一次。當種子有10%左右出芽時即可播種。
3.播種 播前將畦面灌足底墑水,待水滲下后,按株行距10厘米打好直線,將催好芽的種子單粒點播在交叉點上,然后用篩子將土均勻地篩在畦面上,覆土厚2厘米左右。大面種育苗,可以撒播。
4.保溫保濕 播種后要立即覆蓋塑料薄膜。保持5厘米以下地溫白天25~30℃,夜間15~18℃。出齊苗后,畦內(nèi)溫度超過32℃要及時揭膜,進行煉苗,以增強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性。
二、后期管理
1.定植地選擇 蘆筍對于酸堿度的要求不甚嚴格。凡pH值在5.5~7.8之間的土壤均可進行栽植。
定植前的準備:①挖定植溝在經(jīng)過深翻整平的地面上,按南北行向,按行距要求打好直線,沿直線挖定植溝,溝寬40厘米,溝深40~50厘米。②施肥填溝:將土雜肥拌土填入溝內(nèi)。使溝面略低于原地平面,耬平溝面,并將壟面整成中間高,兩面低的小拱面,整細,耬平。
2.起苗定植 待蘆筍幼苗地上莖長出三根以上時即可進行移栽定植。起苗時先沿筍苗行中間,用鐵鏟割成方塊,然后帶土塊將苗起出,按株距25厘米,植于定植溝間,筍苗鱗莖盤低于定植溝表面10~12厘米。然后澆水自然塌實,等水滲下后,適時松土保墑。
3.定植后的管理:①定植后要視墑情適時澆水,若發(fā)現(xiàn)蚜蟲危害要及時噴灑1000倍樂果乳劑進行防治。為加速筍苗生長,7~8月份每667平方米追施復合化肥30~50公斤。立冬前后普澆一次大水,然后適當培土,一般10~15厘米,保墑保溫,保護幼筍安全越冬。②在定植方面因綠筍采收時不需培壟,所以密度比白筍大些,一般行距1.2~1.3米,株距25厘米。綠蘆筍采收期的長短要根據(jù)蘆筍上年的生長情況而定。在采收期為滿足嫩莖抽發(fā)時對養(yǎng)分的需求,可追施2次速效肥,一般成齡筍每次施30~50公斤。因為綠蘆筍不需培土采收,因此對土壤濕度反映比白筍敏感,所以采筍期一定要適時澆水,確保嫩莖發(fā)的快,長的直,不散頭。采筍期內(nèi)注意防治蟲害。(山東省蘆筍研究中心 李書文 郵碼:261041 電話:0536-8256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