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人對法律缺乏認識和了解,不能正確地區(qū)分罪與非罪的界限,致使自己跌入了犯罪的泥潭。下面列舉的幾起案例比較典型,以期喚起人們的警醒。
貪圖便宜收贓物錢沒賺成被判刑
張某與吳某既是同村村民,又是要好的朋友,平日里相處得不錯。今年2月,吳某來到張某家,說自己剛“搞”來一輛農用運輸車,可以低價賣給他。張某心想:“這輛車價格優(yōu)惠,咱一不偷,二不搶,有啥不敢買?”經討價還價,張某最后以2000元的價格將農用車買下。不久,吳某在外地盜竊作案時被公安機關抓獲,張某也因涉嫌收購贓物罪被檢察機關依法批準逮捕。該案法院審理認為,張某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贓物,而以遠遠低于實際價值的價格購買,其行為觸犯了刑律。據此,法院以收購贓物罪,判處被告人張某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3000元。當張某在莊嚴的法庭里接受宣判時,淚流滿面,為自己貪圖便宜,隨意購買贓物而悔恨不已。
拾財物拒交失德又犯法
去年8月10日上午,王某駕駛農用車到縣城進貨,此時同村村民劉某要求搭車,并將裝有7000元人民幣及衣物等的蛇皮袋暫放在王某農用車駕駛室后座上。王某回家后發(fā)現(xiàn)蛇皮袋并將蛇皮袋藏匿起來。劉某購貨后準備付款時,一摸口袋發(fā)現(xiàn)錢不在身上,方才想起自己的蛇皮袋丟在王某農用車內,便趕到王某家去追索財物,但王某不承認。當天晚上,劉某會同公安民警再次找到王某。民警向王某嚴肅指出:拾得他人財物,拒不交出,是犯法的。但王某仍拒不交出財物。后來民警在王某家搜出王某藏匿的財物。次日,當公安民警依法對王某刑事拘留時,王某卻責問公安民警:“這財物是拾到的,又不是我偷的,還犯法嗎?”
然而,法律是嚴肅的。法院審理認為,王某起初將劉某遺忘物隨車帶回家,是無意的,本身也沒有什么過錯。但是當王某到家后發(fā)現(xiàn)該蛇皮袋內的錢物,并且知道是劉某的,卻將之藏匿起來,在劉某前來追索時,又矢口否認,尤其是在公安民警再三的教育下,王某仍拒不交出,其行為觸犯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條的規(guī)定,構成侵占罪。日前,法院做出判決,被告人王某犯侵占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當王某接到法院的判決書時,淚流滿面,悔恨不已,連聲地說:“盜竊別人的財物是犯罪,拾到別人的財物不還同樣是犯罪。”(未完待續(xù))(安徽省樅陽縣人民檢察院 程炳武 郵碼:24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