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恒怡
我今年82歲了。1985年離休后,為了適應從繁忙工作變?yōu)榍彘e居家的生活,我調整了自己的心態(tài),將健康長壽作為自己新生活的目標。1986年以來,我從益壽文摘、中國老年報、中老年保健雜志、實用中國養(yǎng)生全書、老年保健指南等報刊、書本上尋找有關的保健養(yǎng)生知識,結合自己身體實際進行操作和鍛煉。近二十年來,身體狀況一直不錯,在我看來,堅持鍛煉固然重要,但是“雖老不言老,敢于爭高壽”的心理狀態(tài)更是重要的精神支柱。而這一信念的維持,與受到年輕人的蓬勃朝氣的感染大有關系。青少年思維活躍,快樂向上。跟他們在一起,生活充滿了情趣,耳濡目染,我常常忘記了自己已是暮年。1985年至今,我結交了一百多名青少年朋友,也包括我的兒女和孫輩,他們既是我的親人,又是朋友。相聚時他們常帶來各種新鮮事,有什么社會新聞,網(wǎng)上在討論什么熱門話題,有什么好玩兒的東西……他們就一些事情談論自己的觀點,有時角度不同,讓我也很受啟發(fā);朋友中還有一些演員,在一起時他們或說上一段相聲或相互調侃,再加上一些夸張的動作,令人捧腹不止,真是“笑一笑,十年少”;嗓子好的唱上一段,讓人賞心悅“耳”;有的與我跳舞,踏著音樂的節(jié)奏娛樂又健身。跟年輕人在一起,歡聲笑語,其樂無窮。我們互相關心,彼此尊重。馬克思說:“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吃十付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與痛楚?!狈彩情L壽者,幾乎都是心平氣和、樂觀豁達的,對此我深信不疑,我近20年的忘年交實踐已得到了充分的證明。人們說我不像八十多歲的人,看上去也就是六十多歲。這雖然是溢美之辭,但也大體上反映出我的身體狀況和精神面貌。
人生離不開朋友,老年人更要多交青少年朋友。忘年交重在友誼,首先老年人要放下架子,年輕人才敢于也才愿意和你打交道。人到老年交一些青少年朋友,可以從他們那里得到新的信息,學到新的知識,激發(fā)久違了的青春活力,而一掃老年人不自覺中存在的暮氣。同時可以優(yōu)勢互補,為關心下一代做點貢獻。我寫了幾句打油詩總結我的健康體會:“不思老來常思少,青年朋友身邊繞;飲食多樣莫吃飽,衣著打扮‘老來俏;知足勿氣最必要,堅持鍛煉效果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