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活快樂的15個習慣
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到年過90了,還能這么精神。兒童時代的我曾因腎病被限制體育運動,上大學期間還患結核病休學一年。就是這樣的我,到了現(xiàn)在還能給病人看病。
我唯一引以為榮的健康秘訣就是良好的習慣。90年間培養(yǎng)的習慣,已然是我的財富了。
這些習慣總結起來有15條,很簡單。
習慣1把擁有一顆愛心作為習慣
習慣2堅信“會好起來的”
習慣3挑戰(zhàn)新事物
習慣4培養(yǎng)專心致志
習慣5向心目中的楷模學習
習慣6體會別人的感受
習慣7珍惜邂逅
習慣8吃飯不過八分飽
習慣9不要在吃飯這個問題上過于謹小慎微
習慣10盡量步行
習慣11與大家共享體育的樂趣
習慣12發(fā)現(xiàn)歡樂
習慣13消除精神疲勞
習慣14發(fā)現(xiàn)自己的責任
習慣15不要被習慣所束縛
人的精神蘊藏著無窮的力量
威廉·奧斯勒醫(yī)生是我本人非常尊敬的一位醫(yī)生。距今大約100年前,他在英國講過這樣一段話:“在人的一生當中,沒有比信仰更令人驚異的東西了。甚至可以說,信仰可以成為人們生存的推動力。但是,信仰本身既不能夠用秤去稱量,也不能放在坩堝里測試。它是構成醫(yī)術中最為本質的因子。”
奧斯勒先生想要告訴我們說:人的心理因素,人的靈魂是可以決定疾病的具體狀況的。他還講道:“信仰是醫(yī)術中最為本質的東西。我本人對于如何能使身心都比較弱的人變得強大起來非常感興趣。即使我不是一個心理學家,但作為一名治病救人的醫(yī)生,對這一點我也有著濃厚的興趣。”
在100年前,奧斯勒先生就告訴我們,即使不是一名專業(yè)的心理學家,但作為一名醫(yī)生,只是注重身體的因素是不行的。也就是說,在我們?yōu)椴∪丝床〉臅r候,如果不能洞察病人內在的一些東西,如人生觀、世界觀、審美觀、幸福觀等等,對于其本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態(tài)度的作用,僅僅依靠一張?zhí)幏绞歉淖儾涣耸裁吹摹?/p>
四種自我關懷(健康管理)
晚年的生活方式應該在50歲時做好選擇,并從這一時期開始為他日切換成新形態(tài)的生活方式做好準備。這意味著要實踐四種自我關懷。
第一步,要打好內心世界的基礎。指思考應該用什么樣的使命感和人生觀指導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有這樣,人才能在離開目前的工作崗位后依然能健康愉快地生活。
第二步,要打好身體的基礎。退休前就開始尋找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以便退休后養(yǎng)成每天或一周幾次定期進行某種運動的習慣。
第三步,要問自己“什么是自我關懷?”這一時期有必要慎重進行綜合性的全面體檢。如有不健康因素或異常情況出現(xiàn),應立即接受康復治療,同時堅決改正長期養(yǎng)成的不良生活習慣。
第四步,要掌握有關健康科學的技術,實現(xiàn)自我檢測。具體可以這樣:每周測量一次體重;在家庭內自測血壓、脈搏;應注意對大小便的觀察;一直正常的大便突然便秘或變細,要考慮會不會是大腸癌的癥狀。女性閉經(jīng)后不正常的出血也一定要慎重對待。
我所謂的聰明的生活方式
……僅僅長壽是不夠的,要健康長壽。
但是,“健康”二字說起來容易,可實際情況呢?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機體會出現(xiàn)動脈硬化,會出現(xiàn)各種老化現(xiàn)象。在這一系列不利的條件下,我們應當依靠我們的智慧,努力避免那些不好的東西侵襲我們的身心。如果一旦我們無法完全阻止那些不好的東西侵入我們的機體的時候,我們應當清楚地知道,我們身體里的“緩沖系統(tǒng)”會發(fā)揮其作用,幫助我們很好地應對這些外來的不速之客。而最為重要的是,在我們日常的精神生活中,我們要努力培養(yǎng)自己對于疾病的耐受力。
當然,欣賞優(yōu)美的音樂或者繪畫作品是非常不錯的方法。同時,融入大自然,在美麗的大自然中觀賞天空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
人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改變的。我所謂的聰明的生活方式不僅僅是指能夠很好地掌握生活的訣竅,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努力地把從我們前人那里繼承來的感受以及智慧變成自己的東西,并且使之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服務。
如何使健康檢查變得有意義
接受健康檢查的目的是為了保持身體健康,為此,我們必須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它。
一般人在對待檢查結果時容易犯兩類毛病。
一類毛病是反應過度。
有些人檢查結果同正常值稍有出入,便立刻表現(xiàn)出不必要的神經(jīng)質。
在我們身體內部有眾多的臟器、血管、神經(jīng)遍布全身。神經(jīng)及激素負責將我們的身體保持在一定狀態(tài)。這即是所謂的身體恒常性。脈搏、血壓的偶爾增加、上升,每個人都會遇到,這其實是身體內部自動調節(jié)機能運轉的結果。
因某一次的檢查值而一驚一乍,就大錯特錯了。為了獲得準確診斷,身體狀況良好、無任何癥狀反映的時候也需要檢查。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把握血壓值、血糖值、膽固醇值等身體參數(shù)的變動情況,并將其變成診斷的可靠依據(jù)。
還容易犯下面一種毛病:當被告知檢查數(shù)值全部處于正常范圍內時,立刻麻痹大意,認為這下健康了,不用擔心了。
這同樣也是一種錯誤的對待態(tài)度。
之所以進行健康檢查,并不單是為了確認現(xiàn)在的健康狀態(tài),更重要的是要對歷年來的數(shù)值變化進行比較對照。
從預防醫(yī)療到晚期關懷
關懷患者,必須把患者當做一個一個的個體,當作固有存在的個人。關懷患者就是以科學為支柱的藝術。
要獲得這種藝術的技巧,就必須進行堅持不懈的磨煉。從事音樂、繪畫、做詩、譜曲的人,必須反復磨煉,積累經(jīng)驗,才能進步。醫(yī)療和護理也是同樣的道理。
醫(yī)療和護理,今后將如何發(fā)展,各位想法如何?
以前的治療或者關懷,是患者有了自覺癥狀去看醫(yī)生,這已經(jīng)太晚了。所以在沒有自覺癥狀時、健康時,就該去看醫(yī)生,這就是綜合健康檢查。這一業(yè)務于1954年就在日本開始了,把這叫做二次預防。嚴密地說,綜合健康檢查不是預防,而是搞清楚界限,即得沒得病。所以說它不是預防,而是早期發(fā)現(xiàn),用英語說就是early detection。
通常,當患者出現(xiàn)了發(fā)燒、消瘦、胸部難受等癥狀時,才來看醫(yī)生。這和發(fā)生了火災才叫消防車是一樣的。我們應該在沒有煙霧、火焰時,就檢查天花板頂棚,看是否有異常發(fā)生。這就是綜合健康檢查。
生病教會我們“對別人的認同”
生命到底是什么,這是哲學家們爭論的話題。人死后的世界又是什么,作為哲學問題也有各種論述??墒?,沒有生過病的人,就算是哲學家,也很難說他理解了生命的本質??档抡f過這樣的話:“哲學家對于什么是生命這樣的問題,與其說通過自身思考來找答案,更多的情況倒是對外部世界產(chǎn)生興趣,圍繞著生命這一主題,論文是寫了不少,但和真正的生命本身結合進行研究卻很難做到。”
大多數(shù)人總會在人生的某個時段生病。以前從來沒有生過一次病的人也會有一天身患重病不得不去醫(yī)院。正是這個時候,我們才會真切地感悟到我們的身體一如圣經(jīng)里土質器皿的比喻,是會破碎的。而且,這期間也會深切感受并思索這樣的問題:“我到底擁有什么?我到底是誰?”這樣的時刻總會到來。有人剛開始感悟就神志不清離開人世;也有人因為疼痛劇烈無暇思考,發(fā)瘋似的大呼小叫。這樣的終結方式是非常慘烈的。因此,我最近在思考怎樣做才能讓人在死亡時保持人的尊嚴。
真正的人生就是相逢
近來有一種思想一直游移在我的腦海里。即:人的一生都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度過的??梢哉f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目標的制定,不斷地獲得生存的力量,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由于在與他人相逢的過程中而產(chǎn)生的。有時候一個人的出現(xiàn)會改變你的一生。猶如火箭從第一軌道被修正到第二軌道一樣改變著自己的航程。
至今,我作為內科醫(yī)生已經(jīng)度過了60年的歲月。其間與無數(shù)的患者相逢,特別是那些比我年長的,人生經(jīng)驗豐富的患者,在與他們的交談中,我學到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在患者坦率地表白自己的身體及內心的痛苦時,我覺得我與他們之間的關系已經(jīng)完全超越了醫(yī)生與患者的關系,是一種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人在一生中,與自己的良師益友相逢;與自己的妻子相逢;與自己的所愛相逢,人只有通過與他人相逢,才能培養(yǎng)和加深與他人的感情,才能增強自己的生存能力,才能真正地體會到人生的樂趣和意義。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真正的人生就是相逢”這句話所包含的深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