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斌
編者按
教育變革的真正秘密隱藏在日常教育實踐中。但奇怪的是,大多數(shù)教育研究者從未認真對待日常教育實踐的價值,而親手創(chuàng)造教育實踐的教師,在生產(chǎn)理論的專家面前,地位卑微,從而患上了教育理論“失語癥”。
要改變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這種緊張關系,首要的是要喚醒教育理論的消費者——教師的主體自覺。面一個具有自主意識的教師,不僅善于向上看,更善于向下看——把目光投向自己的每節(jié)課甚至教學細節(jié),投向自己的教學行為,因為他(或她)相信,具體的教學實踐不僅是教育理論的展開和修正,還可能是新的理論因素的萌芽,是一種生命的創(chuàng)造。因此,他(或她)不是輕視而是擁抱自己的教育實踐,并以此為基礎,反省自己的教育信念,審視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建構起真正屬于自己的“教育話語”。如此,在與專家的對話中,他(或她)才可能擁有平等的話語權;在教育變革的旋風中,他(或她)才不會迷失方向。
有人說:“人是靠思想站立的?!倍覀円f,教師是靠自己的日常教育實踐站立的。在各種.各樣的教育改革中,我們最需要的就是這樣站立在自己的堅實的教育實踐上的教師。
一個追求卓越的教師將善于把自己的教育實踐呈現(xiàn)出來,一是留作反思,二是便于與同行交流對話,這就有了教學敘事。下面就是幾位教師提供的有關教學敘事的文本,不知你讀后有什么感想。我們渴望傾聽到更多的教學敘事。
期中檢測后,老師們正在緊張地批閱試卷。
一位老師匆匆走進校長室,是教一年級數(shù)學的侯老師。她讓我看一道“填空題”——卷面上,七個孩子站成一橫排,其中一個孩子提了一個問題:“從左邊數(shù),我排第()個?” 我不假思索地說:“填5,應該填5,從左邊數(shù)他不是排在第五嗎?”侯老師當即提出不同意見:“你是以你的左右為標準來數(shù)的,如果以排隊的這個小朋友的左右為標準,就應該填2?!蔽衣牶蟛蛔〉攸c頭,侯老師為難地笑了,說道:“你說應該填5;我說填2,你也贊同,那究竟填幾?我們怎么批改試卷?”我說:“走,到你們組一起商量一下吧?!?/p>
一年級數(shù)學組還有兩位教師——李老師和趙老師,大家在討論中各抒己見。李老師說:“學生平時練習排的都是圖形或小動物,從左往右數(shù)順理成章,答案惟一,不存在這個問題?!壁w老師說:“正因為平時都是這樣練的,所以大多數(shù)孩子填的都是5,只有少數(shù)孩子填2,千脆填2的都為錯?!焙罾蠋煵煌?,連忙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道題本身就有問題,應該刪掉,不計分,這樣孩子們都不吃虧?!闭f來道去還是沒能形成一個大家都認可的意見,最后把球拋給了我。
看著他們急于批卷的樣子,我知道,是想讓我?guī)退麄兛煨┐_定個辦法。的確,按照批閱試卷的習慣性思維,總要規(guī)定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蛘?,這道題的答案填5和2都為正確,或者只能填5,或者此題不計成績,這三種方法處理起來都很明確,而且簡單,卷子很快就可以批改完,很快就能給孩子判定一個成績,而且還顯得那么“客觀”、“公正”。然而,問題又好像并不是這樣簡單,如果按照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一刀切”了,總覺得失去了什么似的。
這個學年,我校一年級實施新課程了。盡管剛剛開始,但由于有較長時間的準備——培訓學習,特別是又有課改實驗區(qū)兩年來的經(jīng)驗可借鑒,所以我們的課堂和過去相比顯然很不一樣了。看得出,在課堂上老師們努力地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想方設法讓學生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然而,畢竟是剛剛進人新課程,很多時候老師們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是“刻意"的,時常局限在課堂上,局限在教與學的方式上,而遇到其他方面的問題,新課程理念就不起作用了。
我們追求的是一種科學的、民主的、開放的課程可持續(xù)發(fā)展機制,以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有個性地發(fā)展,這就不僅要改變課程結構、課程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也要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diào)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功能。
于是,我有了一個新的想法,建議幾位老師不要只習慣于埋頭與試卷對話,而要先去與孩子們談談——交流一下,如果孩子能說出自己的道理. 說明他(或她)對“左.右"的概念和“序數(shù)”的意義掌握得很好.運用得很活,就應該判其為對;其實這樣的孩子(填2的)往往在思考問題時更有自己的見解.絕不能輕易地用一個錯號抹殺了他(或她)的個性。幾位老師嘴里說著“真麻煩" ,卻動身向教室走去。他們邁出了這一步,我感到非常欣慰。
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這種理念、這種做法受到來自學生家長的嚴峻挑戰(zhàn)……
我所教的二年級期末試卷.上有這樣一道題:“一本書36頁,如果小紅6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幾頁?”一位同學列式為:“6x6=36 (頁)"。因為是二年級,暫不要求寫答語。于是,我請這位同學到我跟前進行口答。我發(fā)現(xiàn)他的答案是對的.就在他的卷子上打了一個紅紅的“?”,他高興得跳起來,我又讓他看看別人是怎樣列式的,他也學會了用除法解答??粗谋奶艹鋈サ谋秤?,我想這位同學今天的收獲可不僅僅是多學了一種解法。但是,在幾天后的家長會上,孩子的媽媽看了試卷,硬是要我更正批改,重新打上錯號。聽完我的解釋后,她仍堅持說:“葉老師,我知道您是一番好心,但您這是在害他呀,他將來考大學,也會有人來問問他嗎?您不知道這孩子從小就愛出風頭,就愛逞能,對他要求要嚴,這對他以后有好處?!?/p>
面對這位學生家長的責怪,我真的有點哭笑不得。我明白,我一時很難讓她認可我們的做法,何況,從某種角度說,她講的似乎并不是沒有一點道理??磥恚谡n程改革的路途上,一個問題解決了或正在解決中,新的問題又會擺在我們的面前,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